根據董清瑤所說,兩人已經聊得差不多了,所以在何洛進去同蘇豫打了個招唿之後,就帶著董清瑤離開。
之前在芬蘭的時候,董清瑤就對蘇豫的up主身份很感興趣,在迴到琴島之後,兩個人也互留了聯係方式,本身見麵也方便,蘇豫在華海大學任教,董清瑤在琴大,相隔不遠,因此這段時間,她們兩個倒是經常會見麵,談起來有關蘇豫在網絡平臺上分享一些生活的經驗。
在迴去的路上,董清瑤還說,已經約了蘇豫過一陣有時間一起去hk再玩一次,她帶著媽媽,到時候也會問問薛琪兒,要不要一起去。
何洛現在因為公司在燕京,所以陪著二女的機會也沒有太多,倒是很支持董清瑤和薛琪兒兩個人經常出去旅遊購物什麼的,隻不過到時候安全方麵需要多注意一下,不過也問題不大,大不了到時候給她們找兩個女保鏢跟著好了。
像是之前蘇豫也是喜歡健身和旅遊,所以她的油管上麵主要是分享的這些方麵的內容。
何洛也看過蘇豫在那些平臺上的內容,不得不說,以她的條件,如果是幾年之後,在國內這種博主加上直播氛圍更濃的時候,成為比較知名的網紅也是不難的,即便是現在,在油管上,她的關注者也已經不少。
董清瑤本來就有微博,她倒是還不打算在海外上的油管、twitter這些平臺上發布內容,隻是單純的想分享一些生活,比如旅遊、購物和美妝這些,另外,也是想跟她的媽媽一起,算是能找一些事情給媽媽做。
現在何洛已經收購了b站,雖然此時b站更多的還是以二次元的內容為主,但是按照他們的計劃,之後b站會更加重視up主的分享內容,慢慢擴大其內容的範圍。
因此在何洛的建議下,董清瑤也注冊了b站賬號,準備也在那裏發布一些內容。
……
馬上要進入到四月份,恐怕此時美利堅的互聯網行業以及資本界,最關注的事情,就是在時隔四個月之後,groupon即將再次開啟的融資了。
之所以如此受到關注,還因為除了這一次groupon的估值,將超過200億美元——根據最新的融資報價,groupon公司的投後估值,已經來到了220億美元,可以說比起去年12月份的60億美元,僅僅過去四個月,估值已經漲到了超過300%!
還有就是groupon公司明確的表示,這一次融資,將是groupon公司ipo上市之前的最後一次融資了,他們已經確定會在6月份開始進入ipo流程……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現在美利堅的媒體普遍預測,到groupon公司ipo上市的時候,市值大概率接近250億美元,將成為2004年穀歌上市之後的最大規模ipo,此時全世界的人,都非常的看好groupon公司的發展,因此這一次groupon公司的融資,吸引了美利堅許多頂級投資基金的加入。
groupon於2008年底上線,在之後,這家被稱為團購始祖的公司,就以每日一團的方式提供超低折扣的消費、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引起了投資界的極大興趣。
groupon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在上線後短短的7個月內便實現了盈虧平衡,利潤率高達30%。
到了今年的第一季度,groupon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了1億,增長超過1000倍。
隨著groupon公司開始的這次融資,何洛的金烏資本再次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因為金烏資本通過近兩次參與到groupon公司融資,一共投入了2.6億美元,持有groupon公司10%的股份,如果按照groupon公司這次融資投前200億美元的估值來計算,那麼已經價值20億美元,不到一年時間,其投入的資金有了6.7倍的增值。
事實上,根據柯怡代表金烏資本跟進這次groupon公司融資得到的消息,這一次groupon公司的融資,其內容遠比披露出來的要複雜,在這次groupon公司的融資中,總融資額是會超過20億美元左右不假,但公司得到的資金根本達不到這個數字,因為這20億美元的資金之中,還包括公司在拿到資金之後迴購部分前期投資者和管理層股份的資金,並且占比很高。
並且這次融資,也會是一次groupon公司內持股投資人洗牌的過程,有人選擇在這個估值獲利退出,也會有資金豪賭groupon公司未來的發展——當2004年google完成ipo上市的時候,市值與此時的groupon公司相差不多,但現在,穀歌市值已經超過1800億美元。
那麼以groupon公司的發展速度——在去年這家公司爆炸式的發展,被稱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也被認為是曆史上最快達到銷售額10億美元的公司——那麼它為什麼不會是下一個穀歌呢?
雖然此時不乏有唱衰groupon公司的聲音,認為其團購模式太過於單一,難以持續——但投資就是這樣,包括微軟、蘋果、穀歌和臉書這些巨頭在內,又有哪家公司不是伴隨著質疑成長的呢?
在去年的時候,何洛曾經以他持有的groupon公司股份作為抵押,從高盛手中貸款3億美元,因此對於金烏資本的持股,高盛公司是最清楚的了。
也是在groupon進行上一次融資的時候,高盛公司曾經同何洛聯係過,有意以之前的groupon公司60億美元的估值,買下他的持股,隻不過當時被何洛所拒絕——既然他知道在幾個月之後groupon公司的估值即將超過200億美元,自然不會那麼急於出手股份。
到了這次groupon公司融資,高盛再次聯係了何洛,不過這一次倒不是他們想要買下何洛的groupon公司股份——相對來說,在互聯網公司的投資中,高盛偏向於保守,在他們看來,此時groupon公司的估值有些高了,他們也算是類似於居中的掮客,是有美利堅的投資基金希望能夠買下何洛手中的groupon公司的股份。
何洛自然知道之後groupon公司的上市之路並不順利,他們今年六月份開始向sec(可以理解為美利堅證監會)提出ipo申請,但招股書遭到sec的諸多質疑。
其中最重要的質疑點是groupon公司的團購業務,作為商家和用戶之間類似“中介”的存在,其總收入是應該按照用戶付費來計算,還是按照跟商家分成的所得來計算……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項團購服務,用戶在groupon網站花費20美元購買,在用戶付費完成交易之後,這其中groupon給商戶15美元,它留下5美元作為分成。
那麼在groupon進行ipo的招股書中,最初是把用戶付費的20美元都當做自己的收入計算的。
但se作為中介平臺,隻能以自己得到的分成——5美元當做收入來計算。
很顯然這樣顯示的公司營收會大幅縮水,雖然最後的利潤是一樣的,但是收入通常是考量企業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
收入是企業體量大小的表現。
特別是這種初創企業,還處於負盈利的階段,利潤不能拿來做有效的分析,很多時候投資者和分析員們都會看收入來做分析、對比、衡量企業的潛能。
ipo時候的groupon正是這種情況,所以就此跟sec方麵多次協商,最終groupon公司還是屈服,這麼波折之下,一直到11月份,曆時五個月groupon公司才成功上市,即便是按照上市之後的最高價,groupon公司市值也接近過200億美元,不過相比現在就能提前套現走人,何洛自然不想再等那麼久,而且估值還縮水……
因此接到柯怡的消息,高盛想跟他們談談轉讓groupon公司股份的事情時,何洛表示:
那就談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