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沘城一戰(zhàn),唐軍威臨半島之上,百濟諸部震懼無比,他們受到了有史以來最為致命,也最為沉重的打擊。</p>
冬天裏百濟各部紛紛派人到泗沘城拜見,奉上豐厚的禮物的同時,也表達了他們投順之意,關(guān)於外來人的傳說在百濟人的口口相傳之中也變得越來越可怕了起來。</p>
杜伏威被人稱之為魔王,據(jù)說所至之處,烏雲(yún)蔽日,寸草不生,這樣的傳聞實際上不是百濟人先弄出來的,而是倭人。</p>
這是倭人的習(xí)慣,他們總喜歡把一些不可戰(zhàn)勝的人或事物神化,好在其中找尋到某種安慰。</p>
………………</p>
冬初時節(jié),半島上又陸續(xù)下了幾場雪,天氣變得寒冷無比,於是大家就都消停了下來。</p>
杜伏威沒有多少魔王的自覺,躲在泗沘城中發(fā)號施令。</p>
先命船上的王雄誕,文士弘兩人輪流到海上巡弋,防備倭人渡海過來報仇。</p>
又聯(lián)係上了北邊的陳淩,劉仁軌,蘇定方等人,讓他們在熊津城中過冬,等到來年再定行止。</p>
之外就是派了幾個新羅人迴去新羅,讓新羅派人來見。</p>
明年該怎麼做,他還沒有定計,和後趕過來的崔敦禮,金勝曼商量了一下,也沒什麼結(jié)果。</p>
戰(zhàn)局進行的太快,出乎了人的意料之外,於是大家就都有點無所適從。</p>
新羅王女金勝曼徹底被唐軍給嚇到了,唐軍自渡海而來,一連串的大戰(zhàn)輪番上演,無論海戰(zhàn)還是登陸作戰(zhàn),唐軍都是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不用一月,竟然攻進了百濟人的王都。</p>
新羅和百濟相峙了幾百年……如果沒有高句麗的話,兩國應(yīng)該不同迴存那麼多年吧?誰知道呢。</p>
扶餘人南下建立了百濟,統(tǒng)治了很多的部族,新羅人不喜歡他們,卻也不得不跟他們往來。</p>
經(jīng)過幾百年的分裂,本來同屬一族的人們在風(fēng)俗習(xí)慣上已經(jīng)大相徑庭。</p>
現(xiàn)在百濟就這麼亡了,金勝曼不知道自己該哭還是該笑,所謂兔死狐悲,不外如是。</p>
他在長安已經(jīng)見到了大唐雍容的一麵,這番渡海攻百濟,則讓她又見識到了大唐另外的一個模樣。</p>
想來也是如此,大唐疆域那麼廣闊,若沒有強大的軍旅,又如何能夠維持?</p>
正所謂畏威懷德,這位新羅王女的大唐之行收獲便是如此了。</p>
……………………</p>
比金勝曼更覺不可思議的大有人在。</p>
新羅王都,金城。</p>
新羅女王金德曼和她的臣下們再次聚集到了一起。</p>
新羅立國差不多已有三四百年,曆史大體上和鄰居們相似,由部落轉(zhuǎn)為城邦,比百濟和倭國強一些的地方在於,他們一百多年前就實行了中央集權(quán)各種製度,並建立了上大等議會製度。</p>
和西邊不同,看上去就像是中原王朝的中書,把新羅的貴族們聚集在一起,並直接對國王負(fù)責(zé)。</p>
先是骨品製度,後來又建立了官製,還有花郎製度,於是軍政上有所區(qū)分,這些要比倭國和百濟先進的多。</p>
經(jīng)過曆代新羅王的不斷革新,學(xué)習(xí)中原的禮儀官製,新羅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於是在這一百來年的時間裏,新羅漸漸強大了起來。</p>
在他們最為強盛的時候,甚至曾經(jīng)連續(xù)擊敗高句麗,占據(jù)了大片的土地。</p>
其實也正因為這樣,新羅在半島上漸漸受到了圍攻,不論是高句麗,還是百濟,倭國,都對其轉(zhuǎn)變了態(tài)度。</p>
在女王金德曼繼位之後,鄰居們對新羅已經(jīng)形成了圍攻之勢。</p>
如果唐軍不來的話,今年或者明年,新羅將麵對的是關(guān)乎於國運的連場大戰(zhàn),勝了的話,也隻能堪堪自保,敗了的話,那就會被鄰居們徹底瓜分。</p>
………………</p>
新羅王城中的宮殿……嗯,頗為簡陋。</p>
國王跟大臣們議事之處就是大木屋,十幾個人正襟危坐,都帶著黑眼圈。</p>
最近有點大事不妙,不論是女王還是臣下們都是睡不安枕,從秋天開始就擔(dān)心被人群毆,過去兩三個月了,也沒個結(jié)果。</p>
刀子總懸在脖頸之上,卻落不下來的感覺那叫個難受。</p>
新羅的兵力明顯不足以應(yīng)付如此危局,好在新羅不像百濟總鬧內(nèi)訌,即便情況不很美妙,也沒人想著換個國王什麼的,不然的話局麵會更糟糕。</p>
……………………</p>
“百濟人真的都撤走了嗎?怎麼會這樣的?北邊的高句麗也撤軍了……”</p>
新羅女王金德曼的聲音響起,她說話細(xì)聲細(xì)氣的,長相上不如堂妹那麼靚麗,卻也絕對是個美人。</p>
她比堂妹大不了多少,屬於少年繼位,王位卻很穩(wěn)固,新羅金氏常年把控著王權(quán),沒誰能夠挑戰(zhàn)他們的權(quán)威。</p>
而聽她說話就明白,她還處於蒙圈狀態(tài)。</p>
其實他的臣下們也很懵,有人說道:“聽說是百濟又內(nèi)亂了,金將軍已收複合城,想要去攻打熊津城……”</p>
又有人說道:“冬天了,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等明年看看再說吧。”</p>
大部分人都在點頭,今年日子不好過,為了防備各處敵人,幾乎耗盡了國庫,這麼下去也不用別人來攻打,隻新羅這點家底,沒兩年就得耗盡積蓄。</p>
滿堂愁緒,大家心裏都是沉甸甸的。</p>
於是有人提議,“不如……再去平壤城求和吧,割讓些地方給他們,隻要高句麗人不來攻打我們,倭人和百濟人總歸要好對付一些。”</p>
這是新羅人的老辦法了。</p>
倭人過來,他們就向高句麗求援,高句麗來攻打,他們就聯(lián)合百濟抵抗,現(xiàn)在和百濟人成了仇敵……</p>
這樣的合縱連橫,搖擺來去,看著挺有智謀,實際上早晚會掉進坑裏,如今的危險局麵,其實多數(shù)還是新羅人自己造成的。</p>
尤其是當(dāng)年的管城一戰(zhàn),就像是三國時,吳國奪取荊州,殺死了關(guān)羽,講道理來說,那是在盟友背後捅刀子,占的隻是一時的便宜罷了。</p>
於是他們又想起了中原,抱著有棗沒棗打上一桿子的想法,派出了使者。</p>
………………</p>
這次不用別人說,金德曼就搖了搖頭道:“高句麗想要求娶勝曼為妃,她又不在這裏,派了人過去也是自取其辱,哼,高句麗派人來的時候,你們可都在罵高句麗欺人太甚呢。</p>
怎麼?如今就又要委曲求全了不成?”</p>
說話的人尷尬的垂下了頭,有些人則笑了起來,這些都是些主戰(zhàn)派,無論是高句麗還是倭國,他們的主張一貫明確,那就是去他娘的。</p>
</p>
一群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又討論了起來,卻是一點也沒提金勝曼出使中原的事情。</p>
那是一步閑棋,誰也沒指望有何收獲。</p>
正在他們一籌莫展之時,有人連滾帶爬的跑了進來,向女王稟報,說是之前出使大隋的使者迴來了。</p>
王女迴來了?大臣們精神都是一振,有那麼幾個眼珠亂轉(zhuǎn),心思頓時活泛了起來。</p>
別看高句麗王求娶新羅王女一事在新羅朝中鬧的群情激奮,可真要到了危急關(guān)頭,那該嫁還是得嫁,大家其實都明白這個道理。</p>
隻是女王本人不願意,把堂妹給送了出去,如今金勝曼一旦迴轉(zhuǎn),也就沒了借口。</p>
金德曼則暗自歎息了一聲,堂妹迴來的不是時候啊。</p>
看了看眾人,吩咐道:“人現(xiàn)在在哪裏?帶王女過來見我。”</p>
………………</p>
“大人們,我們?nèi)サ搅舜筇频亩汲情L安,王女見到了皇帝陛下,並得到了他的歡心,願意出兵幫助我們。”</p>
…………</p>
“我們從東萊郡坐船出海,一萬多人,在海上遇到了倭國的船隊,並很快擊敗了他們,俘獲了無數(shù)的倭人以及戰(zhàn)船,我們又在白江口擊敗了百濟人的水軍,在那裏登岸。”</p>
…………</p>
“吳王殿下率軍攻下了泗沘城,殺死了虎王,百濟已經(jīng)亡了……”</p>
…………</p>
好吧,迴來的人很激動,斷斷續(xù)續(xù)的向眾人訴說著他們那匪夷所思的遭遇,不論是新羅女王還是她的臣下們,聽的都張大了嘴巴,好像在聽一段精彩絕倫的傳說一般。</p>
甚至於沒人敢插話,生怕一切都是一場美夢而已。</p>
等到來人把話說完,席間鴉雀無聲……</p>
良久過後,金德曼才舔了舔嘴唇,咽了口唾沫,幹巴巴的道:“這麼說……大隋已經(jīng)亡了,現(xiàn)在是大唐了?”</p>
眾人眨巴著眼睛,廳堂之中正在變得躁動,大家有很多問題想問,對女王說的也很不滿意,現(xiàn)在是關(guān)心大隋還是大唐的時候嗎?</p>
迴來的人趴伏在地上,連連點頭道:“是的殿下,大唐已經(jīng)平定了戰(zhàn)亂,重新建立了王國,皇帝陛下對我們很好,王女殿下到了之後就住在他的宮殿裏……”</p>
他說的話很有點歧義,之後大唐皇帝陛下喜好美色的傳聞理所當(dāng)然的便出現(xiàn)在了海外之國。</p>
可新羅人現(xiàn)在關(guān)心的不是這個,大唐竟然無聲無息間便滅亡了百濟,強大到了他們無法想象的地步。</p>
要知道三個國家在半島之上你來我往幾百年,也未曾亡國,大唐一來就滅了一國,新羅人不敢相信之餘,千般滋味頓時湧上了心頭。</p>
終於緩過神來的他們七嘴八舌的問起了細(xì)節(jié),和三堂會審差不多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