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拒不交出
“這麼大動靜你都沒聽到啊,我還以為你早就知道了呢。”六耳獼猴攤手道:“妖皇和玉皇大帝各自帶來三萬精兵,馬上就要到了。”
“什麼?!”觀音菩薩大驚失色,“我這就去稟告佛祖。”
“菩薩,算不算功勞啊?”
“算!”
“如果我再立一功,你還得給記上。”
“快說!”
“我變成你的模樣在佛祖旁邊,隻要他們敢小聲嘀咕,我都能聽到,然後告訴佛祖……”
六耳獼猴還沒做完春秋大夢,觀音菩薩已經(jīng)奔出去了。開什麼玩笑,妖皇和玉帝肯定是為了六耳獼猴來的,再變都瞞不過他們的法眼,就算是被忽視,片刻之後,假觀音必定會露出猴樣來,屆時佛祖更被動。
佛祖得知消息後吃了一驚,並非是懼怕妖皇和玉帝,而是六耳獼猴一邊三個耳朵排排,還真是沒白長,這方麵的本事堪稱天下第一,無有出其右者。
提前得知消息,便能有精力考慮對策,等妖皇和玉帝氣哼哼的趕到,佛祖神色淡定,麵無一絲波瀾。
“嗬嗬,是哪陣風(fēng)把兩位都給吹來了?”佛祖笑著打招唿。
“如來,我們來隻是為了一件事,想必你心知肚明。”妖皇冷臉說道。
“來來,坐下說不遲。”
佛祖招唿二者坐下,什麼瓊漿仙果沒用過,都免了,直接步入正題。
“如來佛祖,不知六耳獼猴可在你處啊?”玉帝口氣還算是客氣。
“那隻頑劣的靈猴啊,確實在靈山,交由觀音尊者嚴(yán)加看守。與其浪費不少口舌,耳朵靈,悟性卻低,需得慢慢度化啊。”佛祖感歎,大有叫苦的意味。
“佛祖,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你想把它留下?”玉帝不悅問道。
“哦?不失為好主意,佛家以慈悲為懷,一隻靈猴也不能放任不管。”佛祖順勢說道。
你?!
玉帝臉上變色,很想爆粗口,平時關(guān)係很好,沒好意思。
“如來,我是個直性子,喜歡有話直說。六耳獼猴與你的弟子金蟬子有莫大淵源,搞出亂子後,又得你庇護(hù)。我有理由懷疑,六耳獼猴是受到了你的指使!”妖皇怒道。
“話不要說得那麼極端嘛。”玉帝還不想跟如來佛祖鬧僵,停頓片刻,笑道:“當(dāng)然了,如果是無意而為的話,也可以酌情考慮。”
佛祖微微閉上眼睛,並不答話。
妖皇和玉帝等了好大一會兒,想通一個道理,不能由著對方不睜眼,如來佛祖平時練的就是坐功,行走坐臥都在禪定之中,這是打坐的祖宗,誰跟他耗得起啊?
妖皇在桌上敲了敲,佛祖這才睜開眼睛,突然一聲重重的歎息,眼睛茫然的看向前方,裏麵竟然積聚了一層薄薄的霧氣,“佛家人不打妄語,六耳獼猴並非我指使。”
等於是發(fā)誓,可信度極高,妖皇悶悶的嗯了一聲,玉帝說道:“如來佛祖,此事恐怕與金蟬子脫離不了幹係。”
“玉帝說得對!”妖皇此時與玉帝在一起,強調(diào)道:“六耳獼猴曾經(jīng)就變幻我的模樣發(fā)號施令,險些釀出大錯,因此我用法陣將其困住,還給其三十裏地的活動範(fàn)圍,可謂是仁至義盡。”
“妖皇做得很好,令我感動。”玉帝誇讚一句。
妖皇撇撇嘴,想要激將一句,到底忍住,又說道:“六耳獼猴法力不高,又從不殺生,取經(jīng)隊伍完全通過山丘,偏偏與六耳獼猴相見恨晚,甚至還煞費苦心的找出陣眼將其釋放。之後我與玉帝都被惡意模仿,佛祖可以脫離幹係,那麼金蟬子呢,誰敢保證不是他有意而為之?”
“金蟬子性情敦厚,萬不會做出此等事來。”佛祖皺眉擺擺厚大的手掌。
“如來佛祖並未親見,怎可替他做出保證?”玉帝插話道:“九世之前的金蟬子,每次取經(jīng)無非是一人一瘦馬,如今可好,佛家至寶在身,非天絲僧袍不穿,衣食住行有隨從安排,披荊斬棘有徒弟代勞。浩蕩蕩十?dāng)?shù)人的隊伍,華麗麗全都是頂級高手,試問佛祖,哪個苦行僧會有這樣的陣勢?”
好!妖皇給兄弟一個讚許的眼神,強詞狡辯的作風(fēng)跟自己確實很像。
哈哈,哈哈哈,佛祖卻朗聲大笑起來,將兩位天皇都給笑懵了,“玉帝,這話似有不妥,金蟬子此世為取經(jīng)僧,並非是苦行僧,隨從為唐皇所賜,徒弟皆是沿途收留的苦命者,說起來皆是善行義舉,我都自愧不如啊。”
你?玉帝英俊的臉龐變得有幾分扭曲,說到底還是袒護(hù)自家徒弟,“如來佛祖,佛家無欲無求,衣食簡樸,金蟬子招搖而過,世間頗有非議。”
“玉帝如此說便是在指責(zé)我,想我這大雷音寺每次講經(jīng),膜拜者不計其數(shù),黃金鋪路琉璃為樹,玉石瑪瑙填充河流,岸邊細(xì)軟為金剛之砂,攬盡天下賢德之士,坐擁無數(shù)祥瑞奇獸,論奢侈,金蟬子豈能與我比肩?”
這不是一碼事兒!
玉帝擦擦額頭汗珠,求助似的看看妖皇,他也沒了轍,兩張嘴加起來都不如如來佛祖娓娓道來,還不如打一架來的痛快。
“如來,不管怎樣,今天必須給我們一個說法。要麼交出六耳獼猴,要麼嚴(yán)懲金蟬子,否則,嘿嘿,我們不走了!”妖皇抱著膀子耍賴。
玉帝微微皺眉,頂看不上兄弟這種做法,但也坐著沒動,等待佛祖交代。
“二位,靈山風(fēng)景如畫,更有素琴金經(jīng),我正聊賴,有二位作伴,歡喜不盡!”佛祖一臉微笑。
結(jié)局自然是不歡而散,雖然佛祖一再強調(diào)會約束金蟬子的行為,以及嚴(yán)格管束六耳獼猴,此類事件不再發(fā)生,妖皇和玉帝還是氣哼哼離開,十分不滿。
等二者離開,佛祖也收斂了笑容,仰天喟歎,佛道不昌,任重道遠(yuǎn),苦苦尋覓的又何止金蟬子一人!
一個六耳獼猴攪翻了天,並非是它本身有多大的影響力,而是四方互相牽製,又各自獨立,六耳獼猴打破了他們之間虛假的平衡。
此時此刻,天魔王波旬卻是洋洋得意,三方俱動,而沒有牽連到他,已經(jīng)不能用幸運來形容。況且取經(jīng)隊伍裏還有悉娜這個臥底,隨時掌控金蟬子的動向。
春風(fēng)得意的天魔王信念堅定,推翻如來,重建以自己為首的新魔國淨(jìng)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