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鳶一行人轉向港口,由於臨時改變路程,所以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才能等到船,這段時間眾人就在西北各村集資的商港區住下,至於此處為何是集資區呢?其實這個地方本來屬於未定界之一,原因在於其原為沙洲,當一漲潮土地就會消失所以不受各村重視,隻有附近的漁民知道這個地方,各處的神殿不太在乎這裏。
然而,有兩件事情改變了這個景象,其一是烏爾聯邦出手恢複西北各村的經濟,使得西北各村整體的進出口物資量大增,其次則是湊開辟了西麵通商航路,使得恢複秩序與生產力的西北各村有地方消耗自家剩餘生產力,進而使得西北各村變得繁榮,而也在這時他們才注意到了這個沙洲。
沙洲在海中看來沒甚麼特別,但由於其位置在外海,越過這個沙洲就是深水域,因此形成一個適合改造成大型港口的地形,當然這需要大量注資,而顯然在過去向西的交易量不高的情況下明顯沒有這樣的需求,不過現在不同了。
往西的交易量開始大增,過往半漁半商的港口已經不堪負荷,因此人們開始動起這個地方的主意,但問題在於這個海中地帶誰都說不準屬於誰的,而且開發時不管投資也好,收益也好,全都異常龐大,絕對遠遠超過一個村莊的負荷與獲益,所以沒有一個村莊不重視
這個包含著沙洲的天然港口地形。
對這港口人人有想法,但是由於剛剛從內戰走出,所以沒有一個村莊想要動武,加上經濟才恢複,根本沒有人能夠負擔起建設這個地方的人力物力,於是他們找上了烏爾聯邦。
湊由烏爾聯邦出身,“黃金與劍”的作風是承襲烏爾聯邦風格,因此烏爾聯邦重視商業的影響力不必質疑,也因此他們決定拿出錢來建設港口,並成立市議會由各村成員出席,內部的主要管理成員則由眾人選出,依照票多票少決定席次順位,負責主導整個港口的營運方向,而烏爾聯邦作為出資者也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席次,並且能夠分享收益,另外如果烏爾聯邦要販賣手中的持份則必須由市議會同意,而市議會有優先購買的權力。
有了安心條款與資金,烏爾聯邦化解了本來將要開戰的緊張局勢,並在這個區域建造出了往西的大型港口,將所有的利益均分到了西北各村。
不過話說迴來,當時大多數人都不認為會引爆戰爭,因為根本沒人想做這種事,更別說複興聯盟內部依然對於西北各村感到不滿,西南也想要分上一份,這時候再啟內戰是絕對是件蠢事,誰都不會去幹。
此後,此處成了西北最大的商港,每日超過千艘貨船進出,航路遍行各地,遠超過往盛況──說是這麼說
,但必須再一次強調,遊鳶等人還是找不到船,未能預約就隻能在此處待上幾天,唯一能慶幸的是繁榮的地方甚麼都不缺,在此消磨時間絕對不困難。
遊鳶一行人雖然結伴而行,但是有興趣的事物卻不盡相同,因此在約好會合時間後便各自去找樂子,消磨時間等待商船進港。
而遊鳶作為商人,早就對此處的商業大街感到興趣,過去幾次來此都是送貨或是取貨,沒有太多時間能夠深入這一帶的每個角落,今日正好有閑暇時間自然非得走上一遭不可。
因此遊鳶在向附近店家確認過街道的位置與距離等等事項後,便帶著隨身物品離開旅店,往商業大街走去,此處除了南方式的建築外還有部分西方海盜式的建築物彼此交錯,在這裏形成相當不一樣的風情,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東都建設初期遇到的住宅淩亂的問題並沒有發生,看得出各處的房屋都受到嚴格的規劃與限製,這大概是因為有東都的經驗加上此處多數是商家,沒有太多原住民所以才有協調的空間,也因此使此處的交通十分暢通。
走了一段路,遊鳶買了一些水果與當地零嘴,還有一些號稱來自西方的少見飾品,隻覺得到處都很新鮮,然而就在這時,遠處傳來相當吵雜的人聲,接著整齊劃一的腳步聲從遠而近,他認為這是軍隊的聲音。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