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聲響徹,入海入洋,商船出港,遊鳶一夥人也正式結束了在商港的日子,一路向岸際城市航行,在這條航路的終點將是一個烏爾聯邦未深入的區域,遊鳶知道,一旦到了那裏一切必須靠自己,再無任何幫助。
商船移動的速度很快,乘著風前進,一旁的景色轉眼成為虛影,就行進而言沒有阻礙的海洋比平原更加優異,根據烏爾聯邦內部的計算指出利用海運運輸的貨物數量正不斷攀升,比起過去大量運用陸運的時代,現在海運單單是港口的吞吐量已經超過了陸運,若是未來發現更多可以利用海路交易的區域,海運多半還會更加頻繁,而眼下光是西方市場的成長性就讓多數商人垂涎。
海運之所以如此有效率多半因為兩件事,一為人的居住地多半鄰近海岸邊,這有利於商船移動與運輸。
事實上人會住在海岸邊不是沒有原因,要有商業就必須有足夠的人口,而隻有在海邊才能有足夠的季風帶來雨水形成農業,太過內陸就必須要引水灌溉,有許多區域灌溉技術並沒有那麼好,導致人多往海邊移動,這也造成資源集中於海邊,內陸人口減少後想投入資源便更容易被否決,由
此衍伸惡性循環,永遠無法進步。
其二則是海運的低成本,陸運是一件隻要沒有意誌就達不到的事,馬也好,人也好,在路上都有可能突然放棄,但是海運卻非如此,海運除了造船與補給之外基本上就是隨著海流移動,不像馬要吃草,人要三餐,每走一步路都是成本,海運很適合天生偷懶的人類個性,隻要搭上船後就沒多少事了,也因此船上的行業大多數是為了安全走過這段路程,如識途的船員與船長,至於為了加快航速而特別雇用的水手多半隻會在戰艦上見到。
觀察到了這兩點影響,烏爾聯邦可以大膽斷言,未來海運將會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才會在各處投資商港,以應對未來的局勢變化,畢竟烏爾聯邦是一個完全不靠海的地方,若是不這樣做未來隻有沒落。
先不去提烏爾聯邦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遊鳶雖然不是沒有出海過,但是往西還是頭一遭,一股寒意讓他深深感受到了水麵與地麵上的不同,邊從包袱中拿出了一件較厚的衣物搭在身上,並感歎著至少往西的路線會比較冷這件事同行者並沒有騙他。
“終於出海了,先前在南邊壓力可大了。”
看來滑稽的男
子走近遊鳶,一出南方,對方身上的衣物再次變得過度個人風格。
“在南方必須顧慮別人的眼光嗎?”
“可不是嗎?我可是盡量低調,過往如果被翻出來就算是小本生意也難做了,說不定還會被追債啊!那時候的幣值跟現在要怎麼換我可沒個底!”
“這倒是真的,對了,你在港口有碰到甚麼嗎?”
東邊村莊還在商場上活躍時烏爾錢製度並未開始,當時使用的還是貝殼之類的貨幣,如果真延伸到現在被隨意喊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想到當時的事,遊鳶隨口問了句話試圖看看對方反應。
“說到這啊!我告訴你!我碰到了一件好事,先不說在賭場小贏,而是我似乎跟某些高層搭上線了!”
“商港的?”
“不是,我猜是複興聯盟,他們似乎因為沒有商界人脈而苦惱,如果能夠在這點上做一些甚麼……等處理完蜜酒的事你們商隊要不要合作,複興聯盟雖然現在積弱,但是位置在西北與西南中央,隻要再有個港口會比其他都要富庶!我們會大賺一筆的!”
看來滑稽的男子笑說著,遊鳶則是因為在此時再次聽見複興聯盟感到詫異,他思考著,這其中莫不是有何關聯?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