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鳶手上有特許文書之事很快便傳到前往西方投資眾商人耳中,這些商人們彼此之間有著聯係,特別是遊鳶正處於缺錢也缺人手之際自然不會隱瞞自己手上有這份無比價值的特許文書,畢竟這本來就是他要吸引人又不想**縱的手段。
消息傳開後遊鳶首先與平日便有合作的商家洽談,作為人情給了他們一部份優(yōu)惠,自己僅隻於掛名,緊接著就是來自商隊的任務,遊鳶也必須開始與在此地蟄伏多時但苦於岸際城市的律法而壯誌尚未實踐的商人們溝通。
洽談的位置是在煙囪市集當地的商會會館,遊鳶作為投資率先借用了這個地方,在此處不在岸際城市的原因在於遊鳶想要表明距離,一方麵是不打算大量投入岸際城市的城鎮(zhèn)營造,即便他已經觀察過岸際城市有部分基礎設施破爛不堪,他還是打算以他現在所在的地區(qū)為主,畢竟根據自商隊的命令,他的重心不得不放在農業(yè)投資。
“歡迎各位到此處,這次有幸邀請各位,各位也給敝商隊麵子,在下深感高興,相信各位知道邀請各位前來的理由,有鑒於不久前在下取得一份特許文書,希望做番大
事業(yè),可是卻缺錢缺人,有誌難伸,因此希望各位朋友給點助力,幫助在下突破難關。”
會館內,遊鳶先向眾人行禮,一邊說出了開場白。
“可以先問問,北楓道的商隊怎麼會有這份文書嗎?”
一名商人開口問道,北楓道是遊鳶的商隊曾經走的路線,後來就被代稱為他們商隊的名字,而此時北楓道因為開墾早已經消失,但商隊的名字還是留下來了。
“這還用問,你眼前這人可是和前城主認識啊,有點關係也不奇怪吧。”
一旁一名商人說道,他指的是遊鳶與湊認識這件事,事實上隨著湊前往北方,一些私下的秘聞也被公開,遊鳶所在的商隊注冊於烏爾聯邦,內部烏爾人特別是神殿區(qū)人數很多也不是甚麼秘密,畢竟出身這種事假不了的,特意隱藏反而奇怪。倒是在做情報分析工作這件事大多數人還不知曉,再怎麼說,販賣情報這種事在哪個商隊都很常見,因此混在樹林裏麵單棵樹木的影子便難以分辨了。
“我們是同期沒錯,至於怎麼來的……請各位給我們一點秘密。”
“沒事,隻是問好玩的,沒想到你們關係那麼深厚,不過那隻
是閑聊話題,商人還是得把重心放在生意上,貴商隊提出的這份計劃我看過,很大一部分都是農耕計畫與手工業(yè),可以問問這是怎麼一迴事嗎?”
“是的,容在下說明,本計畫分為兩部分,一是原料供給,關於這部分久以來的問題相信個務明白吧?”
“自然,在場有不少人是以收購原料謀生。”
西方相當需要中盤商,因為正如先前所提,北方擔心人多會滋事,所以不允許大規(guī)模原料產業(yè),但即使如此也不可能放棄原料產業(yè)發(fā)展,此時運用的便是許多零散的原料生產者,接著由中盤商收購再分售給製造商,不過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原料生產者的生產並不統一,導致原料常常缺貨或生產過剩,這種情況在西方一再出現,而現在遊鳶的提案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擁有特許後的集約勞作。
“是的,第一部份就是為了解決老問題,其中也包含人力資源,因此希望各位撥出部分教育資源,當發(fā)展到了一定規(guī)模時,可以隨時將人員補上。”
當遊鳶開口補充時,商人們也看著手邊的資料,思考著這樣做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