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刀起源於單麵石刃,是相當早期的武器,後來在冶煉技術崛起後一度退於次要武器,理由自然是比起劍而言其所需冶煉技術較高。畢竟劍說穿了就是中心較厚的金屬片,如果不太要求上好的武器很快就能大量模造,而且比起斧或是錘相對便於攜帶,主要殺傷對方的手段是致命的刺擊,因此當在戰場上失去長柄武器後劍便是主要防身工具。
然而刀就並非如此,刀隻有一端有殺傷性,因此刀的結構必須要特別設計。一端用於支撐,一端必須相當銳利,而光是受力不平均在鑄造的製程上就有相當大的問題。一般開山用披荊斬棘的刀具還沒甚麼,切肉用的也還可以,但要對人用可就有難度了。畢竟人體是相當結實的目標,更別是砍到人骨,這對以砍與斬為主要攻擊手段的刀而言非常的尷尬,因為鑄造技術如果不佳,甚至會出現一條人命換一把刀的窘境,這還沒提敵人身上還有鎧甲。
遠有弓,交戰有長柄武器,肉搏戰則有劍,刀幾乎不存在戰場上的用途,直到鑄造技術再次提升,騎兵成為主流戰術為主。
騎兵使用刀的原因在於長柄武器在馬背上不好操控,在北方騎兵之中隻有槍騎兵與重騎兵才配戴長柄武器,其他人則配備弓箭。而弓箭本身已經相當占位置,再配備其他沉重的武器顯然會拖慢速度與馬的耐力,這對騎兵無
疑是要命的問題,所以他們隻配備最低限度的短柄武器。
那麼要配備何種短柄武器好呢?錘、斧或是短戈?這些武器或許不錯,但是他們的結構太過脆弱,無法承受騎兵戰那瞬間的衝擊,那種速度連矛與槍都會因衝擊而瞬間斷裂。
那麼用劍如何?金屬比木材好多了吧?可是劍刃不夠銳利,而且結構較差的劍可能會折損。那麼棒狀的金屬鞭呢?那又太過沉重,攻擊距離太短,如果對方不是普遍身穿重鎧便失去攜帶的理由,如果要帶相同重量的東西不如選擇更長、更堅固的劍。然後有人說,那不就是刀嗎?
於是,人們想起了刀,在鑄造技術成長後,刀不再難以鑄造而且容易斷裂,刀刃的品質也向上提升。加上騎兵單方向攻擊的特性彌補刀隻有一端銳利的不足,且帶有衝鋒力道的特性更讓刀不必因為砍劈力道不足而煩惱,這都是讓刀成為了騎兵的主要配備的理由。
而就在這樣的發展下,不管北方與南方的騎兵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刀,且不同於湊所愛用工藝技術高超的彎刀,現行的馬刀是直刀,理由無他就隻是方便鑄造而已。跟著在這基礎上北方工藝不斷進展,設計己方的馬刀,導致其他武器研發停擺,整個北方正規士兵基本的配備全是馬刀──南方人不得不帶馬刀,北方人隻有馬刀,這就是戰場上全是馬刀的理由。
然
而,刀在戰場上終究不是良伴,特別是長期作戰,或是需要大量與敵人肉搏並抵擋攻擊的戰役刀絕非是最好的武器,若要選擇相信多數戰士都會選擇隻要擊中就能造成對方重大傷害,而且不容易損壞的錘或鞭,好不必用心於擔憂武器還能撐多久。
迴到戰場上,狼育麵對豨猛連擊,感到相當難以施展,同時他也發現自己手上的馬刀在與日生等人連番較勁已經瀕臨損毀。畢竟這把刀的主人力氣很大,與其交手的也不是等閑之輩,能撐到現在已經不簡單了。因此,狼育決定讓這把刀發揮最後的功用。
狼育大刀一揮逼退豨猛的同時,用銅矛側擊刀身,算好角度一擊將刀身砸斷。隻見刀身瞬間飛了出去,以人難以反應的速度貫穿了豨猛的肩膀,豨猛受這一擊險些失神,但即使注意力尚未渙散也無法再對狼育下手,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對方用銅矛絆倒,並在被斷刀直刺胸甲的瞬間摔了出去。
“還有這一招啊。”
日生在一旁看著,感到相當驚奇,沒想到狼育竟然會自己將刀弄斷作為暗器擊退豨猛。接著他轉頭看向從不遠處趕來的,方才剛從狼育手下活下來的戰士。那人知道日生的想法,隨即將豨猛抬到一邊,與小猰及另外兩名被斬去手腕的傷兵放在一起,接受緊急處置。
同時,日生與大山也已經有了要如何處理狼育的想法。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