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北極。
覆蓋著海洋的冰蓋在夏季徹底崩裂,變成了一塊塊飄浮在海上的浮冰。
這些浮冰大大小小,千姿百態,順著海流堆在一起,磕磕碰碰得像是人類遊樂園裏的某些設施。
“嘩啦。”
白鯨的腦袋頂開了較小的浮冰,它噴出一股水柱,又緩緩沉了下去。
在美麗剔透的冰藍色海水裏,白鯨圓圓胖胖的腦門格外顯眼。
它剛剛成年,因為貪玩脫離了夏季遷徙的大部隊,正徘徊在浮冰地帶尋找今天的晚餐。
白鯨瞥見前方掠過幾條黑影。
——遊姿矯健又流暢,是海豹。
白鯨立刻跟了上去。
沒多久它就看見了魚群,美味的鱈魚群……
這條年輕的白鯨高興地加入了海豹的捕獵隊伍,還主動提供了“驅逐”魚群的服務,配合很完美,收獲了幾大口的肥美鱈魚。
“咕嘰嘰。”
白鯨發出愉快的聲音,感謝海豹的配合。
可惜海豹不這麼想。
飽餐一頓之後應該趕路了,白鯨選擇了一條跟遷徙大部隊完全不同的路——是的,它就是鯨群裏那種特別頑皮的個體,厭倦了群居生活,說走就走,歡快地奔向自由。
落單是很危險的。
在北極,它有兩個無法抗衡的天敵。
——饑腸轆轆的北極熊,還有夏天抵達北極的虎鯨。
這條白鯨的膽子非常大,也很聰明,它的眼睛可以辨別某些一動不動的“浮冰”是北極熊偽裝的,絕不靠近。
它的聽力也很敏銳,已經捕捉到了遠處一群虎鯨交流的聲音。
糟糕!
白鯨悄悄地遊近一塊可以擋住自己的浮冰,借著相似的顏色來隱藏自己。
它的動作輕巧無聲,沒有過大的水浪掀起浮冰,也沒造成浮冰的多餘碰撞破碎,它順著海流跟浮冰一起“漂”。
這是一場關係到生命的捉迷藏遊戲。
打是打不過的。
它單個,對麵是一群。
白鯨的戰鬥力在虎鯨麵前不值一提,對虎鯨來說,它隻是一頓會遊動的肥美大餐。
跑也很難跑得掉。
虎鯨能持續追獵物幾個小時,“有幸”參加過這樣一次致命長距離遊泳比賽的年輕鯨並不想重複這個噩夢。
如果被北極熊盯上,隻要用尾巴掃過去一條海豹,北極熊就會撲向昏頭轉向的海豹;虎鯨就不一樣了,它們玩弄獵物跟它們吃沒吃飽、想不想吃沒有一點關係,全看興趣。
年輕的白鯨屏住了唿吸,藏在浮冰群裏,緊張地等待著天敵路過。
這時,一陣奇怪的聲音從海底傳來。
那群虎鯨被吸引了,紛紛開始潛水,想要看看那是什麼東西。
白鯨趁機溜走。
雖然它很好奇,但是生命更寶貴。
——辛辛苦苦欺負海豹才長了這麼多肉,不能隨便送掉!
白鯨用自己最快的速度逃跑,一邊跑它一邊認真思索,它好像聽過差不多的聲音,隻是不在北極。
***
“目前深度100米。”
“航速20節。”
“一切正常。”
“聲吶捕捉到有一群不明物體正在靠近潛艇……”
“是虎鯨!”
在無垠的冰海之中,有一艘漆黑的奇怪“大魚”正在勻速前進。
虎鯨發出短促的叫聲,好奇地繞著潛艇轉來轉去。
滾圓的身體輕輕碰了一下潛艇,發現它的速度很快,忍不住跟著追逐起來。
“小麻煩,保持速度,加強戒備!”
潛艇裏燈光昏暗,人們戴著耳機,警惕地望著聲吶顯示的屏幕。
如果冰海裏的魚群可以思考,一定很感謝人類為它們吸引了虎鯨群的注意,還很“配合”地跟虎鯨們來了一場長跑。
虎鯨逐漸發現了不對的地方,這個冰涼涼的大家夥好像不能交流,跑了半天速度一點都沒減弱,也不用上浮換氣——這不是它們喜歡戲耍的鯨豚類獵物。
可玩性驟減。
虎鯨們碰頭碰尾地交流了一番,放棄了這個怪家夥。
海洋這麼大,什麼不能玩?
看著這群家夥離開,潛艇裏的人鬆了口氣。
雖然他們攜帶了武器,不怕這些虎鯨,但是他們不願意增加任務之外的風險。
這是一次極地航行大冒險。
這條被虎鯨嫌棄、被白鯨感謝的“大魚”,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艘核潛艇。
“8月2日,鸚鵡螺號一切正常,我們正在接近北極點。”
“繼續下潛,注意冰山。”
夏季冰蓋融化,斷裂的冰山仍然漂浮在海麵上,它們沉在海下的部分遠遠大於海麵上的體積。
這些冰山大部分來自格陵蘭島。
其實潛艇在六月底就嚐試了這次極地航行,可惜在穿過白令海峽時,被北極飄來的大塊的浮冰堵住了航路,隻好等到八月,冰塊進一步融化之後才開始第二次嚐試。
潛艇上不僅有美國海軍,還有來自這個時代最先進的電子實驗室裏的科學家。
冰下領航員緊張地盯著屏幕,旁邊還有人分析各項數據。
“正在掃描海底情況、附近生物……”
聲音戛然而止,所有電子儀器上都被奇特的幹擾波影響了。
“怎麼迴事?”
“對外通訊全部中斷了!”
“難道是磁場?”
這時聲吶操作員忽然捂住耳朵,疑惑地說:“我聽到了鯨群的叫聲。”
與剛才的愉快追逐不同,現在聲音拉得很長。
即使語言不通,也能感覺到裏麵的驚慌意味。
“嗡、嗡!”
電子屏幕上的波狀圖出現了一道陡然拉高的直線。
潛艇猛然晃動。
“是冰山嗎?”
“不是!”
冰下領航員艱難地咽了一下口水。
聲吶員的表情更難看,他結結巴巴地說:“sir,這好像是某種大型生物的吼聲。”
潛艇又猛然右傾,這次記錄到了一個更大幅度的波紋。
實驗室的科學家推著眼鏡說:“這不是聲吶庫裏記載的任何一種海洋生物聲音。”
“可能是地震,或者火山噴發。”
“我記得北極沒有火山?”
“衝擊方向來自加拿大海盆,那裏深度達到了3800米,也許海底……”
話還沒說完,所有人都聞到了一股焦糊味。
電子屏幕爆了。
“不好,快救火!”
潛艇船艙裏響起了警報聲。
暗紅色應急燈亮了,每個人的臉都被映得像是鬼怪。
這艘核潛艇已經服役了三年,航程超過兩萬海裏,雖然這次意外很詭異,但是艦上人員還是保持了冷靜做了應有的操作。
艦長額頭中間快要形成一個難看的山體褶皺紋路了,他捏著通訊器,及時發布一條又一條命令,就在他想要詢問身邊的科學家時,潛艇忽然不受控製地“翻轉”起來。
許多人被撞暈過去,還有人受傷。
艦長手裏的通訊器也脫手飛了出去。
“開啟緊急模式!”
“平衡係統……”
艦長的聲音被一陣淒厲的慘叫聲打斷了。
在聲吶員的位置上,有一半人昏迷不醒,另外一半人抱著頭掙紮哀嚎。
然後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一個聲吶員的臉變形了,跟橡皮泥一樣扭曲起來,嘴裏發出赫赫的怪聲。
就像無聊小說裏的狼人變形一樣,他的腦袋越來越尖,腿部詭異地抽長,手指變成利爪。
士兵們試圖製服這個瘋了的倒黴蛋,卻被它在短時間內弄傷了好幾個,最後眼看它的利爪要抓毀一臺儀器時——
“啪。”
木倉聲響了。
潛艇艦艙裏陷入死寂,人們呆呆地看著那具額頭中彈的屍體,還有手持武器渾身發抖的科研人員。
死者的好友憤怒地握起拳頭,不過他還沒出聲,就被同僚死死地按住了。
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出,這具屍體已經不是“人”了。
除了士兵,科學家們也覺得自己要崩潰了。
一個人竟然在他們眼前變成了怪物?
這可不是十九世紀了,科學裏混雜著各種怪誕。
人造衛星都升空了,地球已經徹底在人類麵前揭開了迷霧。現在他們正在挑戰的極地航行也是用科學來完成前人無法做到的事,這個世界已經不是那些冒險團隊的主場了。
南美洲高原上沒有恐龍,南極也沒有外星人基地。(注)
“關閉所有聲吶。”
首席科學家及時喊道。
這是“沉默”的標誌,在戰爭時期的潛行方法,然而現在他們用來躲避可能遇到的“敵人”。
在自然界裏,任何可以發出聲音並且遊動的物體,都有幾率被動物當做“敵人”攻擊。
“莫爾先生,你覺得……外麵是一種海怪?”
“不,我懷疑我們遇到了人類製造的可怕怪物,一種新型戰爭武器。”首席科學家看著地上的屍體說,“我還懷疑艦船上有間諜,這到底是毒素,還是放射元素?怎麼會發生這樣畸形的異變?”
艦長的臉都黑了。
如果這是某種放射元素的汙染,潛艇裏所有人可能已經被宣判了死刑。
能來執行極地航行任務是一種榮耀,現在竟然變成了災難?
“莫爾先生,請你保守秘密,不要把消息傳出去,這會影響潛艇人員……”
艦長的話還沒說完,潛艇又出現了變化,它以極快的速度往前飛馳,所有人站立不穩,頭暈目眩。
“航速……航速超過了30節!”
“不,這不是我們的速度,有東西在拖著我們!”
潛艇外麵的冰海漂浮著一個不可名狀之物。
祂的軀體上有數不清的藍色斑點,像是眼睛,又像某種裝飾。
祂的身體像扁平的毯子,卻能在海水裏輕易翻卷,像一隻放大無數倍的巨型魷魚那樣,身體兩側飄起波浪狀的曼妙裙邊,擁有一種讓人發狂的恐怖美麗。
祂高高地豎起身體,像是要覆蓋這條潛艇。
僅僅是造成的海浪湧動,以及緩緩壓下可怕力量,就讓潛艇瘋狂的搖晃。
突然,祂感覺到了什麼,身體挪到另外一個方向,然後發出“嗡”的可怕音波。
一些白色扁平生物聽到召喚迅速遊了過來。
這些生物還保留著“生前”的特征,有虎鯨的背鰭或者北極熊的皮毛,可是它們的身體全部“扁”了,體積也擴大了好幾倍,像一張張漂浮的可怕魔毯。
這些魔毯覆蓋在潛艇表麵,轉眼就給它加上了一層“白色防塵罩”。
祂再次命令自己的眷屬,“防塵罩”裹著這個戰利品往北方極速遊去。
冰海重新恢複了平靜。
許久之後,在浮冰的縫隙裏忽然噴出一條高高的水柱。
年輕的白鯨晃著腦袋,眼睛裏寫滿了驚恐。
幾秒後又暈暈乎乎地沉向海底,很快就被海水嗆醒,它拖著不知道為什麼變得異常沉重的身體,吃力地往前遊去——
作者有話要說:
注:第一艘核潛艇(美)鸚鵡螺號,1958年8月3日抵達北極點,隨後完成穿越極地的水下航行。文裏使用的隻是該時間地點特殊事件,潛艇上的人不叫這些名字,也肯定沒遇到邪神(喂)潛艇裏麵什麼樣子是作者瞎編的
解釋一下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曆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1958年,美國發射了第二顆
同樣在這兩年,南極條約訂立,各國科考站陸續建立
————
南美洲高原上有恐龍這個梗,來自《失落的世界》,講述一支冒險隊在南美洲高原上發現了史前生物並展開求生大冒險的故事,這個小說的作者我們非常熟悉,柯南·道爾。
對,你沒看錯,福爾摩斯的作者。
其實除了恐龍他還寫過古埃及詛咒與木乃伊……據說柯南·道爾喜歡寫科幻與曆史冒險小說,但命運與讀者強行要求他成為一輩子的偵探小說家(好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