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照例是先開早會。不出所料,徐檸又是最後一個到的。
唐作欣站起來,開始今天的會議進程。
“上個季度的銷量報告已經出來了,營業額環比增長了百分之十。不過,康柏的銷售情況更好,我們今年可能沒辦法再維持銷量第一了。”唐作欣說了個並不那麼讓人愉快的消息。
康柏最近的勢頭很猛,銷量漲的驚人。反觀其它幾個競爭對手,aim走高價路線,ibm持續衰落,蘋果瀕臨倒閉,留下了充分的擴張空間。
“蘋果公司怎麼樣?”徐檸突然問道。
“不大好。”唐作欣說道:“他們的市場份額已經不到百分之五了。看這樣子,用不了幾年就得消失。現在的計算機市場份額越來越集中,很多小廠商都消失了。”
徐檸搖了搖頭,道:“現在蘋果的ceo是誰?”
“邁克爾.斯平德勒。”
“喬布斯呢?迴到蘋果了嗎?”
“喬布斯?”唐作欣愣了一下。
“是蘋果的創始人之一,十年前就離開了。”
“哦。這個我不大了解。”唐作欣扶了扶眼鏡,“這人有什麼特別的嗎?”
徐檸笑了笑,“是很特別。”
原本的曆史上,喬布斯會在後年迴到蘋果,把經營困難的蘋果從懸崖邊拉了迴去,並在智能手機時代達到其頂峰。
徐檸在想一個問題,要不要趁現在把蘋果消滅?就現在那一堆爛攤子,應該是很容易的。
畢竟,如果喬布斯果真迴歸,到了智能手機時代,那很可能是一大競爭對手。
當然,徐檸對蘋果是沒什麼情懷的,沒有蘋果照樣有別的智能手機。
迴到辦公室,徐檸打電話聯係了李維。
“蘋果公司的股價是多少?”徐檸問道。
“蘋果公司?你等等啊,我去看看。”過了不久,李維就找到了數據,道:“現在是每股十九美元。……你問這個有事?”
“我要買蘋果的股票,至少占百分之三十!”
“買蘋果的股票?”李維驚訝道:“為什麼!?他們公司業績一直在下滑,這樣的公司股票就是垃圾股,為什麼買他們的?”
“我有自己的道理,你盡管去買就是了。”
“……好吧。”
徐檸買股票,當然不是真的看好蘋果,也不為了賺錢,而是預防。等喬布斯想迴歸時,大股東一票否決就是。蘋果倒閉也好,茍延殘喘也好,就當這筆錢扔水裏了。
徐檸並不怕競爭,自信在今後的智能手機行業必然有他們一席之地,但大概率是達不到蘋果那樣卷走行業大半利潤的程度。有喬布斯在的蘋果是個相當棘手的對手,如果可以,當然要防患於未然。
商業競爭嘛。本來就沒什麼道義可言,都是為了利益,反正少了誰對這個世界都不是什麼大事。
說完了事情,徐檸剛看了會郵件,陸明突然找來了,為的是一個大項目……超級計算機。
從難度跟重要程度來說,個人電腦是談不上什麼高科技的,大型計算機才是計算機技術的頂端。別看國內後來在計算機上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但在超算上跟西方並沒多少差距,畢竟一個是賺錢的,一個是科技發展的基礎設備,孰輕孰重國家還是分得清的。
“現在團隊已經拉起來了,研發資金也到位了,得盡快把項目運轉起來。還有一點,必須要快些完成,現在很多研究項目都在等著呢。”徐檸說道。這個項目是跟聯合理工一塊合作的,陸明是負責人。
超算是公司這兩年的重點項目,其最大作用當然不是比算的快,而是輔助科研。以後的科研要拚設備,也要拚算力,很多技術問題要嚐試幾個月才能有結果,但換成超算也許隻需要幾分鍾,能節省太多時間跟人力了。
兩人聊完了超算,又提起了期刊的事。
前不久,期刊的創辦資質已經批下來了,過程相當的順利。
然後就是發征稿聲明,各個大學跟研究類單位都收到了邀請。
因為有獎金嘛,所以效果還不錯,沒幾天就收到了兩百多投稿,不過真正有價值的不多。
“科技工作者的待遇還是差,科研經費也不多,合格的稿子少也正常。”陸明說道。
“我明白,不過錄稿標準還是得高一些,寧缺毋濫。”徐檸說道。
“是這個道理,你是不知道,很多年輕人的待遇太差,生活很拮據。唉,很多人每天還要為了柴米油鹽發愁,這樣對他們的工作是很不利的。”陸明歎息道。
這會的科研經費實在太少了,通脹高,但大家的工資卻沒漲多少。年長的還能憑資曆,年輕人什麼都憑不了,他們讀名校、努力工作,結果還不如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生意人賺的多,這實在是很打擊人的現實。
要知道,現在全國國營單位的研發支出僅僅三百多億rmb,什麼概念,比征途公司一年的研發經費隻高了幾十億。而且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再過兩三年就差不多了。一個是全國那麼多單位,一個隻是一家公司,這種對比實在讓人唏噓。
而科研的產出跟資金投入是成正比的,錢那麼少,那就不要指望能有什麼研究成果了。事實上,八九十年代的國內科研確實沒多少拿得出手的成就。
徐檸想了想,突然說道:“我有個想法,想設立一個獎項,每年都資助一些科技工作者。”
“好啊。”陸明立刻來了興趣,就知道徐檸聽不得這些,一提必然是要花錢的。
“我想著,每年資助五百個年紀在四十歲以下的優秀科技人才,為期十年,每年發放兩倍其工資的補貼。你覺得怎麼樣?”徐檸問道。
“我沒意見,你覺得可以就成。”陸明立刻說道。讓人家花這麼多錢,他也不好意思再提什麼要求了。
“那就這麼定了,我讓人著手去做。”
之所以隻限定年輕人,原因當然是這些人才是科研產出的核心群體。跟很多人的常識相反,科技人員年輕時才是科研能力最強的時候,這是人的智力在不同年紀的變化決定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資曆實在是很坑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