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阿爺,我能做點什麼?」烏衣巷王宅之內,王恬悄然來到王導身前,問道。


    王導沒有搭理他,雖然今天兒子沒有披頭散發,衣飾很莊重,標誌性的嬉皮笑臉也消失了。


    人沒感受到劇變之前,很難有那種緊迫感,很難主動改變。


    王恬在父親身邊坐了一會,覺得沒意思,於是又起身去到前邊。


    時局危殆,丞相幕府的好多僚佐直接搬到了烏衣巷中,就地辦公。


    王恬來後,眾人紛紛行禮。行完禮後,又各自忙活,或討論戰局,或討論大族,或討論糧械事宜。


    「劉超為何還不南下?」


    「秣陵、丹陽等地的兵馬尚未齊備,興許是要合兵後再走。」


    「周劄能出動多少人?」


    「我看最多萬人,周氏不抵以前了。義興屢次清查,出戶了許多人。周氏子弟人心也不齊,萬人頂天了,興許就幾千。」


    「如此看來,劉公應能取勝,就是不知道要遷延多少時日。」


    「宣城兵何時出動?」


    「瑯琊王不肯調動宣城兵馬,說要防備梁賊。」


    「瑯琊王是不是在蕪湖?關心宣城作甚?還帶走了三千禁軍,建鄴兵力都不足了。」


    「而今建鄴隻剩兩千右衛禁軍、四千三校尉營兵、東宮左右衛一」


    「別想右衛禁軍了,那兩千人去了五馬渡,這次換了襄陽王範領兵,他據說是知兵的「據說而已,我看宗室就沒幾個會打仗的。」


    王恬默默聽著,沒有插話。他也插不進話,蓋因以往就沒怎麼幹過正事,別人不信任你,對你不熟悉,怎麼可能貿然與你談軍國大事?聊聊風花雪月還差不多。


    坐了半個時辰後,王恬暗歎一聲,覺得自己真是多餘的。整個人往那一,別說幫忙了,不添亂就算不錯了,於是黯然離去。


    閑逛了一會後,王恬正打算出門,結果遇到了從兄、會稽王友王羲之。


    「逸少?」


    「敬豫?」


    兩人都有些吃驚。


    「逸少來此作甚?」王恬正無聊呢,一把拉住王羲之,問道。


    王羲之猶豫了下,道:「會稽王想再次領兵守五馬渡,等來等去,卻換成了襄陽王,


    故遣我來問問,是否丞相之意?」


    「別問了。」王恬說道:「就初九夜裏他那稀裏糊塗的表現,沒人會讓他繼續領兵的。選用襄陽王,乃山皇後之意,家父是同意了的。」


    「原來如此。」王羲之拱了拱手,準備直接轉身離去。


    「別走啊。」王恬又拉住他,問道:「你準備去哪?」


    「殿下打算去封國征召一批軍士來建郵「就你一人去?」王恬看向從兄,問道。


    沒聽說王逸少有啥才能啊,募兵可不是什麼小事,也不體麵,他去能行?


    「外舅會派一些人隨我同去。」王羲之說到這裏,輕笑一聲,道:「本來此為王述的差事,終究被我得來了。」


    王恬無語。


    王羲之守孝期滿後,娶了太尉劉琨之女、冠軍將軍、臨淮太守劉遵之妹為妻。若有劉琨相助,確實比王述合適。


    不過從兄和王述二人較勁這麼久,也是離譜。


    就因為父親(王導)當眾誇讚了王述幾次,從兄心裏就不舒服了。兩人一為功曹,一為友,關係卻處得極差,真真讓人不知怎麼說才好。


    就在去年年底,因有人說王述有任事之能,故署功曹,王羲之沒甚本事,故隻能當王友,陪會稽王玩耍。


    從兄聽到後又不舒服了,譏諷王述不夠灑脫,沒有土人風範。


    總之兩人是較上勁了。


    「逸少既然要去募兵,那還是趕緊去吧。方才我偷聽了會,禁軍左右衛都派出去了,


    而今臺城就隻有東宮二衛四千人,石頭城還有三校尉營兵四千步騎,除此之外便沒有了。」王恬說道:「募兵迴來也好。若非瑯琊國出事了,最好也募點兵。」


    「怪不得大街上多是高門巨室僮仆在站崗呢。」王羲之驚道:「原來如此。」


    看從兄這個反應,王恬突然找迴了點自信。


    王羲之有一個大缺點,就是看不到事情背後的東西,認知多浮於表麵,沒有從政的能力。他的才華,大概都在書法上了,其他方麵一塌糊塗。


    「你去會稽怎麼走?莫不是要過金城?那邊如何了?」王恬突然想到一事,遂問道。


    「聽人說昨日(正月十九)趙胤揮師猛攻金城。戰事最激烈時,梁賊突然潰散了不少人,趙將軍大喜,正要加大攻勢,一舉破城,卻反為梁賊所敗。」王羲之說道。


    「哦?怎麼敗的?」王恬問道。


    「據會稽王說,梁賊以二百鐵騎突陣。攻城將士正處於疲之際,為其大破。陣歿、


    蹈河、踐踏而死者不下千人,諸營折了士氣,又退迴了河南。」王羲之說道:「可惜,就差一點。」


    王恬也覺得可惜。


    梁賊有人潰散再正常不過了,他們能打的並不多,若非有數百騎壯膽,可能連金城都不敢守。現在不妙了,讓他們打出士氣了。


    「敬豫你——」王羲之想了想,道:「好生照料叔父,我去矣。」


    「逸少慢走。」王恬將人送到大門外,方才迴去。


    ******


    正月二十的蒲洲津較為平靜。


    正午時分,十餘艘艦船出現在了沙洲以北的江麵上。


    未幾,一艘小船慢慢靠近,在江水中浮沉不定。


    船首一人憑風而立,正是晉左軍將軍、督建鄴水軍事周。


    他的頭發已經完全白了,顯然家人被殺之事讓他痛徹心扉。


    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他的子嗣並未完全死絕,因為有一人正在外拜師求學,僥幸活得一命。


    經曆了幾天時間的哀傷後,周已經漸漸冷靜了下來,認認真真執行丞相的軍令。


    他手頭的兵力其實不多,三千餘人、百餘艘船罷了。


    巡視江麵是一樁苦活,畢竟風真的很大,浪頭也不小,有時候還會有雪,若非這是長江,水麵可能已經上凍了。


    不過,比起上岸廝殺,巡視江麵終究更好。


    昨天夜裏他派了數百人上岸,試圖偷襲金城,結果功敗垂成,損失了兩百多人。手下將士們不幹了,說這是孫權專門修建控扼大江的城塞,強攻損失很大,且不應該由他們水師來幹這活。


    金城南邊的趙胤也在痛罵,指責周不懂兩麵夾攻。


    他們拚死攻城的時候你不來,等他們潰退了,你再來,搞得像是梁國奸細一樣。


    一句話,水師、陸軍沒有配合。


    當然,這不是誰的錯。分進合擊從來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更別說這幫久不習戰陣的建郵水師和禁軍了,但終究讓人懊惱。


    而說到奸細,周最近也聽聞了一些事情。


    因為石稹被證明是梁朝奸細,導致瑯琊國很多官員受到了懷疑,包括瑯琊相諸葛頤和中尉孔坦,即便他們和梁軍已經交過手。


    更有甚者,因為戰局不是很順利,便開始推罪過,說瑯琊王重用的穎川陳氏、渤海石氏與北邊暗通款曲,甚至就連石貴嬪都隱隱受到指責,說她因為瑯琊王沒能成為天子之事而懷恨在心,以向梁國稱臣、盡割江北之地為條件,乞梁師入建鄴,扶瑯琊王登基為帝。


    消息很離譜,且明眼人一聽就知道是假的,但架不住有人信啊。


    尤其是山皇後的黨羽、丹陽郡丞杜義指責得最為激烈,差點明說石貴嬪、瑯琊王、諸葛恢一係乃奸賊,宜誅之。


    周對此很是無奈,更有些痛心,朝中怎麼盡是杜義這種黨同伐異之輩呢?先帝說的「相忍為國」都忘了?


    石貴嬪就罷了,諸葛恢是能輕動的?比起荊州整體投降,眼下建郵左近的亂局真算不上什麼。


    想到這裏,他長長地歎息一聲。


    他的妻兒都被錢鳳狗賊殺了,結果還要和這幫人一起共事,真不知道值不值得。


    身後傳來一陣劃水聲。


    周轉身望去,卻見一人立於船頭,正向他招手:「兄長!」


    周定晴一看,原來是三弟、丞相府兵曹周讚。


    船隻很快駛近了,周讚瞅準機會,來到了周船上。


    「兄長,思隆跑了。」周讚低聲說道。


    「思隆」乃周劄子周澹,在朝中當個八品小官,平日裏並不為人重視,也不與周、


    周讚兄弟來往。


    更準確地說,義興周氏大部分族人都不太與他們來往,隻有一小部分人眼熱王導的權勢,想通過周的門路獲取官位。


    「你為何不將他攔住?他敢跑,便是要從賊,可立誅之。」聽到自己的從弟跑了,周蔻勃然大怒,紅看眼睛看向周讚。


    周讚訥訥不敢言。


    周狠狠瞪了他一眼,道:「就這事?」


    「濟陰王遣我來問一聲,金城久攻不克,要不要調蘇峻部南來?」周讚問道。


    周聽得此言,微微搖頭,道:「濟陰王方寸已亂。丞相都沒調廣陵兵馬南下,他急什麼?」


    周讚點了點頭,又忍不住問道:「其實不止濟陰王了,昨日弟在江乘,瑯琊相諸葛頤已經上疏請調北府兵或蘇峻部圍攻金城。其人直言禁軍銳氣已失,為免遷延時日,宜調精兵猛將,從速剪滅賊子。」


    周還是搖頭,道:「道理是沒錯,但江北兵馬不能動。」


    周讚有些不解。


    周耐心道:「錢鳳就在金城,你道我不想盡快殺此賊?但人不能感情用事。


    周讚突然覺得兄長有點可怕。


    他好像沒有心一樣,什麼都不在乎。


    他不在乎族人,能在陽羨老宅門口把從小一起玩耍、一起讀書、一起長大的從弟周續半哄騙半強製地拖到太守府殺掉。


    他不在乎母親,殺完周續及族人周邵後,連老宅都不迴,更不探望母親,直接就迴建郵了,以至於母親急得出門狼狐追他。


    他可能也不在乎妻兒,除了初聞噩耗傷心吐血之外,似乎什麼都沒發生一樣,一絲不茍地執行丞相的軍令。


    也許,他真正在乎的隻有前途、官位以及王導那虛無縹緲的「點評」吧。


    周讚有些泄氣,更有些難過,帶著點情緒說道:「我等人微言輕,朝廷真調江北兵馬南下的話,亦是無法。」


    周看了周讚一眼,道:「不行,我得上書朝廷,絕不能調江北之兵南下。若讓北宮純知曉,定然大舉南下,恐壞國家大事。」


    周讚愣愣地看著兄長,久久無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長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晉末長劍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峨边| 乌拉特后旗| 龙山县| 阜宁县| 达孜县| 新安县| 嘉峪关市| 乐陵市| 乌苏市| 高阳县| 聂拉木县| 灵寿县| 象山县| 綦江县| 额尔古纳市| 凉城县| 清镇市| 珲春市| 鄱阳县| 昭觉县| 北京市| 湘西| 通州区| 比如县| 北票市| 探索| 台湾省| 甘肃省| 临安市| 孝义市| 香河县| 乌鲁木齐县| 灵武市| 渭南市| 平乐县| 休宁县| 朝阳区| 岳阳市| 通河县| 灌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