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地現階段的傳送網絡經過一係列的修整改良對於領地上的人來說還是夠用的。
但是如果要說傳送網絡無比便利那就遠遠比不上。
而且一直以來領地維持傳送網絡運輸都要使用大量靈晶,這一點也需要優化。
既然打算將傳送網絡和光幕塔結合,那麼就必不可能讓它們依舊分屬兩座建築。
直接在光幕塔中增加傳送功能,重新打造一個新的傳送網絡,以前舊的傳送網絡之後再拆除迴收。
盡管如此會讓領地多花費大量的資金,但是領地總需要一套傳送網絡來維持運輸的,不能提前迴收空間材料來建造光幕塔。
並且失去了傳送網絡,冒險者想要清理血肉怪物會很麻煩,一段時間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就可能產生難纏的血肉怪物。
不過領地的流動資金和李林的私人資金都足夠多,足夠支撐大量光幕塔的材料花銷了。
更何況現階段位麵礦脈生產出來的很多礦石可以用來建造光幕塔,可以節省一筆資金消耗。
憑借從建築園傳送網絡中學到的技術和傳送大廳提供的光門傳送技術,傳送網絡的結構還是樹狀的。
即在領地建造一座光幕塔充當像千葉之城一樣的傳送中心和連接樞紐。
到時候領地上的人可以傳送到任意一座光幕塔,而其他的光幕塔之間的傳送也能通過領地的特殊傳送塔進行互相傳送。
而光門傳送有兩個特點:一,傳送動靜小,不會產生強烈的空間波動和靈能波動;
這一點主要是為了防止魔獸破壞建築,隻是以光幕塔的建築強度,這一點並不需要考慮。
二,傳送速度快,一道光門能夠通往一個傳送網絡節點,並且能夠多人持續傳送,效率遠高於傳送陣。
光門傳送的終點能夠根據傳送人員的選擇進行改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然單憑一座光幕塔可無法容納那麼多的光門。
本次建造的傳送網絡由於星辰沙的材料特性還不需要在光幕塔上刻畫空間坐標來維持連通。
星辰沙消耗星辰能量就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群星,互相間能夠確認各自的存在,做到精準定位。
這也算是星辰能量的妙用,一般的空間能量做不到這一點。
在新的傳送網絡中,領地上的這座光幕塔需要承擔幾乎一半的傳送壓力,這是無法避免的情況。
因此領地上的光幕塔的傳送能力也要強於其他的光幕塔,這是無可厚非的。
將這座光幕塔稱作星辰光幕塔,其他的兩極光幕塔一座為太陽光幕塔,一座為月亮光幕塔。
那麼如何強化星辰光幕塔的傳送能力,最高效的方式就是配合高品階符文和材料來建造這座建築。
使用傳奇階空間材料蜂巢之晶,搭配一係列規則符文,撕裂,穩固以及連接空間,能夠增強上百倍的傳送能力。
如果使用領地上現有的八階空間材料作為傳送功能的主要建造材料,那麼一座光幕塔最多同時生成五道光門。
這就相當於五座能夠隨時傳送的傳送陣,遠比領地現存的傳送網絡高效,高效了五倍不止。
而星辰傳送塔能夠瞬時產生的光門數量也就超過五百道。
相當於隻要在一瞬間領地居民外出點和返迴點不超過這個數量傳送網絡係統就能順暢運行。
當然,星辰光幕塔消耗的星辰能量單憑自己吸收的肯定不夠,需要匯聚其他光幕塔吸收的星辰能量。
和兩極塔類似,它的契約符文也需要調整,使用一種帶有主仆性質的契約符文。
相當於三座特殊的光幕塔的級別更高,能夠調配其他光幕塔吸收的能量。
這種契約符文在之前研究平等契約時已經研究出來了,並不需要再去花費時間。
由於一座光幕塔產生的光幕覆蓋麵積肯定沒有傳送塔間隔遠,因此光幕塔較之隻會更加密集,讓位麵傳輸更加便利。
而且在海洋中也會遍布傳送點,對於冒險者來說無論是狩獵魔獸還是遊覽位麵都更加輕鬆。
唯一需要再考慮的是領地礦工如何直接傳送到礦脈之中。
就算光幕塔更加密集,李林也不可能給每一條礦脈安排上一座光幕塔。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建造一種隻用於傳送的塔,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能夠隨時增加它的數量,並不會對天幕產生影響。
這種傳送塔也有兩種建造方案:
一種是使用星辰沙建造,在星辰沙足夠的情況下,這種傳送效率更高,除了領地還能和其他傳送點連通;
一種是沒有星辰沙,隻能通過空間坐標定位傳送,這樣就隻能和領地互相傳送了。
李林獲得的星辰沙數量隻有一握,足夠建造上萬座光幕塔了,能否實現光幕塔的建造要求都不確定。
如果不夠,一些區域中的光幕塔,像命運交響園和雲夢澤區域中的光幕塔就不需要附帶空間傳送功能。
即便這些區域的光幕塔有傳送能力,李林也隻會對少數人開放傳送權限。
或許將這些光幕塔的傳送能力分配給單純的傳送塔能夠讓星辰沙的功效發揮到極致。
畢竟擁有星辰沙的傳送塔能夠隨意移動位置。
當一條礦脈被完全開發,那時就能將傳送塔搬遷到其他成長到極致的礦脈上,比隻要替換空間坐標符文還要節省方便。
這個想法是可行的。
誰讓李林獲得傳奇階材料這麼不容易呢?
在建造建築時還是要考慮對於珍稀材料的節省運用。
通過新增的三種功能完成了光幕吸收能量的使用,而光幕塔吸收的大量靈能維持這三種功能依舊會有剩餘。
這還是由於光幕塔數量太多了,到時候李林為其刻畫的吸能符文肯定能夠盡可能多地吸收靈能。
這樣剩餘的靈能可以通過一些光幕塔與地下經脈符文的連接,傳輸給靈珠生產儀,生產更多的靈珠,進一步增強它的生產能力。
如此,能量分配和功能實現的問題都完美解決了。
設計到現在基本全部完成,餘下的還有如何完成材料選擇和符文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