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魂不守舍,沈南喬竟跌跌撞撞地撞到了一個人。
對方身邊的小廝立刻嗬斥道:“怎麼走路的,沒長眼睛嗎?衝撞了我們家公子,你有幾條命賠得起?!”
錦衣青年的眉宇間原本也染了幾分戾氣,但看清沈南喬的模樣後,他的神色一下子變得玩味起來。
原來是沈大人的嫡長女,宸貴妃的姐姐。
“本公子平時不是教導過你,不可仗勢欺人?狗奴才,一邊去!”
錦衣青年嗬斥了小廝一頓,含笑望著沈南喬:“這位夫人,你沒事吧?可有摔到哪裏?”
沈南喬一抬頭,就對上了一張俊美的臉。
他穿著一襲藏藍色的蜀錦長袍,用金絲線織就的暗紋蜿蜒其上,在陽光的照耀下若隱若現,華貴無比!
袖口和領口處,繡著精致的花紋。細密的針腳,一看就是極有經驗的繡娘,耗費許久的心血才能做好。
腰間束著一條白玉腰帶,為他整個人添了幾分靈動的氣質。
那雙眼眸裏帶著淺淺笑意,唇不點而朱,似春日裏嬌豔的桃花。
陸江臨也是個美男子,但眼前的這個錦衣公子跟他比起來,容貌更勝一籌!
尤其對方還如此溫柔地望著她,跟她說話,沈南喬不禁有些無措。
她後退一步,福了一禮道:“我沒事!
“險些衝撞了公子,還望公子勿怪!
說著,沈南喬便匆匆離開了。
畢竟她一個已經嫁人的婦人,在大街上與男子過多接觸,恐會傳出難聽的流言蜚語。
錦衣公子望著她倉促離去的背影,神色越發玩味。
隨即,他吩咐一旁的小廝:“派人注意那位陸夫人的動靜,看她何時會再出門。”
小廝一愣,十分錯愕:“公子,您什麼時候不喜歡二八少女,對已經嫁人的婦人感興趣了。俊
剛才那位夫人底子看起來雖不錯,但皮膚粗糙,神色憔悴,一看平時的日子過得就不好。
公子就算要喜歡嫁人了的婦人,也不該喜歡那種類型啊……
錦衣公子又踹了小廝一腳:“你懂什麼?”
“宮裏那位宸貴妃娘娘不是滴水不漏嗎?本公子就要從她全是漏洞的姐姐身上做文章!”
“宸貴妃把咱們家害得那麼慘,不讓她付出點代價,本公子如何甘心?”
“況且做好了這件事,父親說不定也會對本公子刮目相看!
小廝點點頭:“原來公子如此深謀遠慮,是小的愚鈍了!
“小的這就去辦!”
……
距離沈知念的手臂在上元佳節那日受傷,已經過去將近四個月了。
她的傷口不僅全好了,連一絲傷疤都沒留下。
孫貴人正在主殿陪著沈知念說話,見唐洛川最後一次來為她的手臂複診,忍不住驚唿道:“唐太醫的醫術也太好了吧!”
“宸貴妃姐姐當初傷得那麼嚴重,嬪妾還以為,她無論如何都會留下一點疤痕呢。沒想到,真的一絲絲痕跡都看不到!”
孫貴人一邊說著,一邊將沈知念的手臂翻來覆去看著。
沈知念忍不住失笑:“唐太醫的醫術,本宮向來是放心的!
聽到她的誇讚,唐洛川的唇角,浮現出了一抹淺淺的笑意:“宸貴妃娘娘和孫小主謬讚了,這都是微臣的分內之事!
他們正說著話,外麵忽然傳來了李常德的通傳聲:“陛下駕到——!!!”
眾人連忙起身行禮:“臣妾\/嬪妾\/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
南宮玄羽揮揮手,示意他們起來。
他走到沈知念身旁坐下,含笑問道:“在聊什麼呢?聊得這麼開心。”
沈知念伸出自己受過傷的那條手臂:“孫妹妹剛才和臣妾說,臣妾的手臂當初被刺客劃了一道那麼深的口子,居然一點傷疤都沒留下。這誰看得出,臣妾曾經受過傷啊。唐太醫的醫術,真是非同凡響!”
孫貴人摸著自己的肚子,誇讚道:“是。∵@幾個月,也多虧了唐太醫照料,臣妾和皇嗣才一切都好!”
南宮玄羽看唐洛川的眼神更滿意了。
沈知念趁機笑道:“陛下可是說過,若唐太醫能讓臣妾的手臂恢複如初,要大大嘉獎他,可不能說話不算話。”
“你呀你。”
南宮玄羽無奈地看了沈知念一眼:“君無戲言,朕怎會食言?”
“來人,傳朕的旨意,唐洛川為宸貴妃療傷祛疤,為孫貴人安胎有功。即日起,晉為一等太醫!”
太醫院的太醫也分等級。
唐洛川自效忠沈知念以來,升過好幾次官,但到現在隻是個二等太醫。
二等太醫和一等太醫,看似隻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差距宛如天塹!
因為一等太醫,通常都是院判和副院判的預備役。
放眼整個太醫院,一等太醫都屈指可數,哪個不是上了年紀,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
唐洛川如此年輕,就已是一等太醫,傳出去了,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驚愕不已!
唐若川心中十分欣喜,跪地道:“微臣謝主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南宮玄羽寵溺地看著沈知念:“你不該謝朕,而是該謝宸貴妃。”
“你對宸貴妃盡心,朕自然不會忘記你的功勞。”
唐洛川又道:“微臣多謝宸貴妃娘娘!”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語氣裏帶著一抹不易察覺的溫柔。
沈知念微微頷首:“本宮處事向來公允,有功自當賞,這一切都是唐太醫應得的。”
南宮玄羽看向了孫貴人高高隆起的肚子,趁著唐洛川在這裏,他溫聲問道:“孫貴人的皇嗣如今已經七個多月了,一切可都好?”
唐洛川拱手道:“迴陛下,孫貴人與皇嗣都很康健。隻是……若皇嗣發育得太大,孫貴人生產時恐怕要遭罪,也不利於皇嗣順利出生。”
“剩下的幾個月,孫貴人還當適量忌嘴。”
此事他已經在私底下,跟孫貴人說過許多次了,但孫貴人總是管不住嘴。
宸貴妃娘娘住在主殿,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看著她。
希望陛下的金口玉言,能讓孫貴人聽話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