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進城
定風寨裏的女人按照汪三水的吩咐,三五成群的開始進城。
有背著成捆柴火的,還有提溜著幾把野菜的,有人背著鐮刀鋤頭,還有人挎著籃子,其中偶爾有個男人用獨輪車推著幾個女人孩子,夾在在這其中一點兒都不顯眼。
高崗縣城的規模不大,每天往來的人群數量都差不多,除了趕上集會的時候,進城的人數會激增一些,其餘時候基本都是固定的。
突然間多了這麼多人進城,守城的士兵自然注意到了。
於是城門打開沒多久,就開始有士兵盤問起來。
背柴的自然說是來賣柴,拿野菜的說是賣野菜,空著手和帶著鐮刀鋤頭的男女的說辭卻都一樣。
“俺聽人說城裏要做工的人,不論男女,一人五文錢,俺想著來試試。”
“來城裏找點活計,聽說城裏招工,俺村裏人都想來,讓俺來打聽打聽。”
“軍爺,是城裏戲臺哪兒招工不是?戲臺咋走?”
這些女人有老有少,大都一臉菜色,穿著滿是補丁的衣服,即使拿著鐮刀鋤頭,守城的士兵也沒有感到一絲威脅。
這件事情自然很快就報到縣衙裏。
知縣老爺問主簿和師爺怎麼看?二人不約而同的看向來報告的城守。
“大部分都是些女人,估計是被謠言騙了,貪圖便宜想著掙幾文銅錢,估計天黑掙不到錢自己就散了……”
城守輕蔑一笑,城裏做工的行情一天最少要二十文,還得包一餐飯,五文錢怎麼可能。
也就這些女人愚鈍,要不進城的男人怎麼沒幾個呢?
“找幾個人跟著去看看,她們是不是去戲臺方向,打聽打聽是不是真的有人招工。隻要不亂跑,隨她們去吧!”
知縣大人隨口說道,一群女人,扔到哪裏都隻會嘰嘰喳喳罷了。
進城的女人大都往戲臺的方向去了,後續還有男女不斷在往城裏進,盡管守城的士兵不斷向打聽的人擺手,說不可能會有人一下子招這麼多工,但依舊擋不住這些人進城的熱情。
“進就進唄,她們進去白等一天,等不到人招工,我看她們怎麼哭著出來……”
老士兵無奈的看著年輕一些的人勸道,後麵索性也不盤問了,直接放行。
戲臺子那裏的人越聚越多,這些女人倒也老實,就隻在那一片兒,找個地方坐著,餓了就吃自家帶的幹糧,渴了到附近水井那兒喝口水,唯一的缺點就是嗚嗚泱泱吵的慌。
眼看著天漸漸暗了下來,到了關城門的時候,出城的人流裏沒有這群女人,城守派人到廣場上去驅趕。
“大人,俺們再等等,萬一那人夜裏需要人做工呢!”
“俺走了幾十裏路來的,大人讓俺再等等吧,這個時候出城,夜裏有狼出沒,可是會吃人的……”
這群女人估摸著有四五千,黑壓壓的擠滿了戲臺,四周有人點起了火把,她們一群人任誰也不移動半分。
說起山路有狼,城守也無法反駁,這是事實,這個時候強行驅逐出去,萬一遇到狼群,等於是給它們喂食了。
也罷,匯報了縣衙,城守就下令關城門,下值了。
打更的更夫提著燈籠,敲著梆子喊二更時分的時候,看戲臺這裏的女人,都老老實實的依偎在一起睡覺,好在這會兒天氣已經暖和起來,這樣擠著在外麵睡一夜也不會凍死人。
三更時候再來巡視,就有女人起來活動手腳,一問就是冷,得起來活動活動。
有人嘟囔著要架起火堆,被更夫一頓罵了迴去,
“想撒呢嘛?著火了咋辦?前麵不遠的地方就是糧庫。”
更夫惡狠狠的瞪了提議生火的女人一眼,罵了句瓜婆娘,一群瓜婆娘。
他才不陪著她們受凍呢,過了三更他就能到屋裏睡覺去了,等到五更他來看這群瓜慫都凍成什麼樣。
高雲霄白天就跟著人群混了進來,汪三水他們已經將糧庫的位置探查的一清二楚,男人們進城之後就各自在糧庫附近找地方躲藏起來,隻等著約定的時辰一到,他們就一起動手。
人在三更到五更之間是最為疲乏困頓的時候,女人們白天已經輪流睡過,而且她們整天操持家務帶孩子,夜裏熬夜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戲臺處的女人開始悄悄的,分批向著糧庫處移動。
縣城的守軍一半用來守城、巡邏、駐守縣衙,一半用來守糧庫。
高雲霄帶人趕到的時候,汪三水已經帶人將糧庫圍了個水泄不通,沿著糧庫布置了大量的幹柴,樹葉,旁邊不遠處還有堆著的油罐。
他們動手的時候沒有刻意放輕手腳,糧庫內的守軍自然發現了危機,汪三水特意在一處角門,留了空子,方便糧庫的人去縣衙報信。
“動手吧......”
汪三水站在一棵大樹上,望著報信人連跑帶爬的從包圍圈裏逃出去,對站在樹下的人喊道。
幾乎在命令傳達下來的一刻鍾之後,婦女們唿啦啦的將糧庫圍了個團團轉。
汪三水帶著男人們在內圈與糧庫的守兵對峙,高雲霄帶著女人們在外圈等著縣衙的守軍到來。
糧庫內的守軍雖然武器精良,但是麵對人數是他們兩倍的土匪,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他們透過糧庫的高牆看到了外圍還有烏壓壓的幾層人。
天亮的時候,城守和縣丞才帶著人火急火燎的趕過來。
看著氣勢洶洶,身穿鎧甲手持長槍的兵士,外層的女人開始有些瑟瑟發抖。
阿香和幾個年輕些的女人湊到高雲霄的身邊。
看出她們心裏的怯意,高雲霄大聲的對她們說道,
“別害怕,他們不敢怎麼樣。內圈的柴火已經架好,他們隻要敢動手,咱們就讓大當家的放火......”
糧庫的糧食一旦被燒,知縣不但要想辦法跟知府大人匯報,還要想著怎麼跟肖建忠解釋,這庫糧食是他的命根子,所以他寧願先跟這群女人商量,看能不能有轉圜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