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間,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四季在變、時局在變、人心在變、年代更替......
想要在這個世界立足或者想爭取一席之位,那就要學會如何窺得世事其中的變化。
畢竟能算之人極少,且人算尚不如天算,用一個“窺”字,倒符合實際的多。
午時。
北涼王府,聽潮亭,徐風年又在釣魚,他越來越喜歡去發掘平靜的湖麵下藏著的東西,無論是魚或者是什麼。
近幾月來,除了西涼大火,燒死一個小縣令外,幾乎沒發生什麼大事。
加上秋後已過,快要入冬,北涼四州歸於寂靜,連動物也躲起來了。
雖風平浪靜,徐風年心中卻不安穩。
他不再紈絝,連裝都懶得裝了,在不久,他可能就會成為新的北涼王。
幾天前,他二姐送來飛鴿傳書,信上說,她在上陰學宮也籠絡得一批文人智士。
隻要徐風年繼承王位,便可新人換舊人。
這本是好消息,可徐風年心中越發不安,迴想起自第一次遊曆江湖歸來。
弟弟徐龍像遭刺,身死武當山下,緊接著,對他最忠心的儲祿山也相繼而去。
再後來,葉熙正和姚間也慘死建安。
這些人雖都是北涼人,或者說,是他爹徐曉的人,但隻要仔細想想就能發現其中端倪。
這些人中,大有不支持徐風年繼位的人在。
所以事發絕對不可能是偶然,而是有人在冥冥之中暗中推動,作為徐曉的兒子,北涼的繼承人徐風年。
他當然知道他爹就是這盤棋的幕後棋手之一,但徐風年一直在想的問題是,他們的對手到底有那些人呢?
每次問起徐曉這個問題,徐曉隻是笑笑的對他說,快了,馬上徐風年就能知道一切。
徐風年手中魚竿抖動,他卻忘了提竿。
“兒子,有魚咬食兒啦。”
身後傳來徐曉的聲音,徐風年迴過神來。
“徐曉,你什麼時候來的?”
徐曉小跑過來:“剛到剛到。”
青鳥紅薯道個萬福:“王爺。”
徐曉揮手:“退下。”
二位侍女退下,徐家父子望著平靜的湖麵,已經略微結起一層薄冰。
有冰的覆蓋,湖麵顯得更加平靜了,湖底有什麼,更加難以看清。
“兒子,前幾月事挺多,太忙,那件重要事一直沒辦呢,現在是時候了。”
徐曉坐下,從小桌上的果盤裏拿起一個梨來扔進糊裏,薄薄的碎冰散開,徐曉也拿起一根魚竿甩了下去。
“徐曉,你不放餌?”徐風年問。
徐曉大黑臉一笑:“就是不用餌,願者自會上鉤。”
徐風年有些不懂,不過也沒問,他知道徐曉過來這裏肯定不是來釣魚的。
“去年你及冠後,過了年,我本就想去一趟太安。”徐曉就跟嘮家常一樣的說著:“就為了給你爭取一個世襲罔替嘛。”
“後來就被一堆雜事拖著,龍像和祿山相繼出事,建安大亂,葉熙正和姚間也搭進去了,真是沒想到。”
徐風年打住道:“沒想到?我看是全在你的掌控之中吧?”
徐風年一開始也很懵,不過後來細想,他覺得所有事情都在他爹的掌控之中。
遊曆歸來後,徐風年的三觀幾乎完全都被刷新了一次。
“徐曉,你一直沒跟我說說,你覺得是誰殺了黃蠻兒?”徐風年接著說。
徐曉一怔,趕緊傻笑起來:“哈哈哈哈,我現在在跟你說世襲罔替的事呢。”
“本來去年年後我就想上太安城了,一直沒機會。”
“現在有時間了,不等來年開春了,想趁著還沒入冬就去太安給你爭取。”
徐風年看了一會徐曉,又把剛剛側著的身子做正:“那你要在太安過冬嘍?”
徐曉笑道:“不會不會,我快馬去,快馬就迴了,我迴來陪你過年,你過完年,再去遊曆一次江湖。”
“你不是一直吵著要去拿老黃的那個什麼劍匣子嗎?”
這一句話裏麵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徐風年一下子都不知道要先問徐曉哪一個問題了。
徐曉還要再說,被徐風年伸手打住:“等等,等我消化一會。”
說著,徐風年放下魚竿:“徐曉,世襲罔替是這麼好爭取的嗎?你快馬去,還快馬就會?你以為是去拿一件很普通的物件啊?”
徐曉黑臉顯得更黑了一點:“你以為呢?我這就是去拿。”
“你二姐的信你沒看見嗎?現在已經有一大批能人智士,人雖還不在北涼,卻已經在幫北涼做事了,準確的說,是在幫你做事。”
“這些事,離陽那群人,不會看不見,他們敢說什麼?我現在去拿一個世襲罔替,他們又敢說什麼?”
“我過去說是爭取,那是給皇帝老兒一個麵子,走個過程,走個場麵而已。”
“老皇帝是明白人了,他不敢不給,就算他不想給,爹那位光頭舊友楊太歲,也會勸著他們給。”
徐風年有些吃驚:“徐曉,那可是皇帝,你去的地方還是他的地界,你不怕迴不來?”
徐曉道:“那就得問他們怕不怕我北涼三十萬鐵騎了。”
這明擺著就是赤裸裸的威脅。
徐風年頓了頓:“你就不怕發生戰爭?徐曉,顧劍堂可是在鐵霜城屯著兵的啊!”
徐曉摸著徐風年的頭:“兒子,戰爭從未停止過。”
“等我迴來,你再往江湖上走一遭,你就什麼都知道了。”
“到時候,你就能成為真正的北涼王。”
徐風年咀嚼著徐曉的話,徐曉從來沒有做過一次沒有把握的事。
說誇張點,徐曉說的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真理。
“你什麼時候走?”徐風年問。
徐曉看著平靜的湖麵,他的魚鉤上並沒有魚餌,但徐曉看漂的眼神卻跟鉤上有魚餌一樣,而且眼神很深邃。
過了好一會,徐曉才緩緩說:“就在這幾天之內。”
......
北涼王要親自上京,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
北涼王府上下已經開始打點,掃清沿途各個關隘,要為北涼王理出一條路來。
一路直通太安,不僅是安全問題,沿途的吃穿住行,一一都要安排妥當,陣仗之大,絲毫不亞於北涼王出征。
陳之豹正在校場練兵,多年來,他養成了每天監督練兵的習慣,副將來報,說王爺已經準備出北涼,上太安。
陳之豹聞言,沒有感覺到意外,嘴角浮現出一絲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