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普通人與修士的差距的大禹,從那時候就暗暗下定決心。
大禹繼位後,他深知人族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文明的進步。他秉持著“治水不僅僅是治水,更是治民心”的理念,開始了一係列的改革和建設。
他首先著手整頓人族的政治體製,建立了夏朝的封建製度。他將人族分為九州,每個州設立一位州牧,負責管理和治理本地區的事務。這種分封製度有效地提高了地方的管理效率,使人族的社會秩序更加穩定。
大禹還注重教育的發展。他設立了夏朝的教育機構,培養了一批才華橫溢的人才。他鼓勵人族的子弟們勤奮學習。
為了改善人族的生活條件,大禹積極推動農業的發展。他改革了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這些措施不僅改善了人族的糧食供應,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除了農業,大禹還注重工商業的發展。他鼓勵人族的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促進了人族經濟的發展。他建立了一些商業集市,方便人族的商品交流和貿易。他還鼓勵人族的手工藝人們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工藝水平。這些措施使得人族的工商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人族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禹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政治和經濟上,他還注重人族的精神文明。
大禹的治理之道得到了人族的廣泛讚譽。他的貢獻使得人族的文明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族的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大禹的治理之道也成為後世君主的楷模,影響了整個人族的曆史進程。
大禹在位五十九載,有感自身即將功德圓滿,於是大禹命人收集九州之銅,鑄造了九尊青銅鼎,每一口鼎之上都鑄造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異獸。
九尊大鼎以九州為名,分別是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九鼎功成之日,大禹效仿曆任人皇,昭告洪荒,廣邀洪荒眾大能,以及四教門人,聚於泰山之巔。
“吾大禹自舜帝之後,繼任人族人王之位(自都城建立之後,便不稱共主,而是以人王相稱,功德圓滿後方可稱人皇),至今已有五十九載,人族大業在前,不敢有絲毫懈怠,兢兢業業五十九載,今日有感功德圓滿,上稟天道、地道、人道,昭告洪荒眾生。”
隨著大禹話音落下,天地人三道化身也紛紛顯化在虛空之中,同時也在洪荒眾生麵前展開一幅畫卷,迴顧這大禹的所有功績。
隨著大禹的功績被一一展現在洪荒眾生麵前,整個泰山上空也開始聚集起一片片金色的雲朵。
相比於前麵的人族四帝,大禹的功德明顯多了不止一籌,眾大能很明顯的感覺到大禹的功德竟然隱隱有比肩伏羲等三位人皇的趨勢。
“人族這隻怕是又要出一位亞聖了呀。”
有大能羨慕的出言道。
“是呀,想我等苦修數千萬年,也抵不過人皇一日功德加身,哎……”
“哎……”
這一刻所有人仿佛已經看到,人族再出一位亞聖的場景。
一族四尊亞聖,數位準聖,這等實力,哪怕是自巫妖時期便已經存在的瀛洲島,都要遜色良多。
而且人族聖母女媧還是人道之主,位比道祖的聖人,不僅如此,人族聖尊更是,瀛洲道之主,雖然未到聖人境界,但是卻是洪荒中在人皇軒轅之前唯一一位半步混元大羅,號稱聖人之下第一人。
此外,其餘聖人教派或多或少都與人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不知不覺,人族這個後天種族已然成為了洪荒中最為強大種族,真正成為了洪荒之主。
隨著大禹的功績被天、地、人三道昭告洪荒,天空的功德金雲已然將整個泰山之巔籠罩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所有人都注視著大禹,等待著見證一位亞聖的誕生。
眾仙等了許久,也不見大禹吸收功德之力。
“這大禹為何還不吸收功德之力?”
“對呀,他還在等什麼?”
…………
就在眾仙疑惑之時,隻見大禹命人搬來九尊青銅鼎,正是提前鑄造好的九州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