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夷最大的兩座銀礦之一在京都的大阪縣,是一座老銀礦了,不過我不建議你們去那裏。”
“那裏現在戰爭頻繁,京都的武田氏和東京的織田氏現在打的厲害,周圍的小勢力都參與了。不管是承包還是交易都不是一個好時機。”
“我推薦你們去北海道!北海道的港口禮幌碼頭不遠處就是東夷另一個最大的銀礦了。”
“北海道的德川氏本來和織田氏有世仇,不過北海道是山地居多,糧食產量也低,現在他們物資極其缺乏,導致他們無法培養更多的士兵。”
王要覺得的行,對方兵少,不同意就搶唄!
毛利五郎趕緊補充:“北海道雖然兵少,他們的頭領德川黑木曾經是東夷第一高手,是最厲害的千人斬!”
“他手下的2000兵力也有很多東夷天皇時期留存下來的士兵,所以德川氏這幾年才能扛住織田氏的攻打!要知道織田氏的兵力是他的一倍還多!”
王要有點不屑一顧:“沒事,不是萬人斬就行,能收拾他。”
“大人神威蓋世,兵強馬壯自然可以輕鬆戰勝德川氏。”
懂事的毛利五郎也是狠拍王要馬屁,拍完又接著說:
“不過……”
“有話就說有屁就放!”
“德川氏做交易的希望不是很大,他年輕時候就是帶兵去大漢國搶劫掠最多的帶隊將軍。他的手下也有不少是那個時期的退伍士兵。他們對你們中原人很不友好,所以我建議您提前準備好!”
王要叫來了邊防營的老頭子兵們問起德川黑木。
老兵們氣不打一處來:“認識,東夷天皇時期來的最後一波搶劫,這家夥心黑又狡猾,當年殺害了不少百姓,關鍵是這王八蛋當年還屠村!”
吳老爺子也咬牙切齒的補充:“當年這家歲數不大,武功卻挺厲害,特別是箭法!我的胳膊就差點被他一箭射飛了!”
“他箭射的再遠能有咱們的火槍遠?”
“還真有可能,他有一把寶弓,說是隻有千人斬才能全拉開!當年他還全拉不開,現在估計能了。”
調查清楚了北海道的情況,王要心裏有了數!
就他了!國仇家恨加上白銀的誘惑!一箭三雕,再合適不過了!
交易?不存在了,王要準備直接打上去!侵略就侵略吧,不對普通的老百姓出手就行了。
給前世的祖國報仇,這個理由相當可以!
讓毛利五郎找個翻譯,畢竟去了那邊也要用到的,毛利五郎說沒問題。過了半天,人就送來了。
沒想到送來的人是毛利五郎的女兒毛利美奈……
“你幹嘛~”
“大人精通中原話的人倒是還有幾個,都是本地和大周做買賣的商人,這些人第一不願意去,第二他們其實都有各個家族的支持,就是去也沒有忠心。”
“您要翻譯,我覺得首先得是忠心,第二就找個願意跟著您的人最好,這樣忠心能得到保證。”
“奈美從小和媽媽學說中原話,聽家鄉的江湖故事。本來她已經年滿十六歲,在東夷已經是嫁為人婦的年紀,可她一直向往家鄉的俠客不肯嫁給東夷人,而且那日在小人家裏,奈美見過大人的英姿……”
王要急了:“等等,我什麼都沒做!我和你是平輩而論,怎麼可能去撩撥你的女兒!”
毛利五郎有點無奈繼續說:“我自然信得過大人的人品,隻是小女仰慕大人的英姿,哪怕不能做個妾室,當個丫鬟也成啊~”
毛利五郎是個善良的人,其實是不願意讓奈美跟著王要當妾的,可奈美的媽媽畢竟是大周出來的,交談間就能猜出王要在大周必然是非富即貴。麵對女兒的請求,就同意了。
一夜情王要可以接受,納妾就算了,王要正要拒絕,旁邊的冷戰但是發話了:
“行,就當個侍妾吧!”
王要吃驚的看著老丈人,有點不明所以?冷戰冷著臉說到:
“你會不喜歡美女?船上沒個女人伺候,我怕你偷偷出去找那些爛貨!不如納個小妾我也能省心看著你!”
毛利五郎看不出悲喜,這畢竟這是她最愛的女兒。
奈美能聽懂他們的對話,知道自己成了王要的妾室,小臉雖然通紅,但眼裏的喜色卻沒藏住。
她的心中,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湧上心頭。她是中日混血兒,她的媽媽雖然不是很高,但奈美完美地繼承了姥爺的基因,個子高挑,身段也健美。
她的眼睛則遺傳了父親一輩的丹鳳眼,有點細長,白白的鵝蛋臉,配上那對細長的眼睛,使她看上去是個很有風情的美女。
鹿兒島的人在她剛成年時,就有成群結隊的人來提親。可是,奈美怎麼也看不上那些連自己高都沒有的東夷人。
幸好奈美的大伯——毛利五郎的大哥也很疼她。有毛利氏的族長撐腰,她才得以安穩,不然怕是早被人搶走了。
奈美初見王要,便被他的氣質所吸引。東夷女子的習俗相較大周,顯得更加直率而毫不掩飾。
奈美心中的情感如澎湃的浪潮,她毫不猶豫地向母親傾訴了自己的愛慕之情。母親微笑著傾聽,她的目光充滿了溫柔和理解,她深知女兒的心思,毫不猶豫地表示讚同。
此時的奈美,內心宛如綻放的花朵,充滿了喜悅和期待。
而另一邊,王要正為需要一個翻譯而苦惱,這不機會就來了。
毛利五郎雖然心中有些難過,但他明白奈美對王要的感情是真誠的。奈美和王要之間的緣分似乎早已注定。最終,他還是選擇了依從女兒的意願。
這實際上是毛利五郎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為他日後成長為東夷的統治者揭開了序幕。當然,這是後話,留待以後再提。
王要的嶽父冷戰替王要納了一個小妾,這事就這麼定了。
按照大周習俗王要是要給聘禮的,一打聽東夷也有這種習俗。
王要非常大氣,讓人帶毛利五郎去幾個船上自己挑,拉著滿滿一車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