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兒他們站在村子後麵的路口,等著楊家人來接。初冬的早晨有點冷,但初升的太陽依然給人溫暖的感覺。
剛等沒一會兒,隻見遠處駛來一輛馬車,踐踏著的馬蹄聲娓娓而來,像是預謀好了節奏,聽不出絲毫破綻,就這樣近了,更近了。
最後在李寶兒他們麵前停了下來,楊員外家的管家趙四從馬車廂裏出來了。但是駕車的是另一個車夫。
\"不好意思啊,讓你們久等了。\"趙管家滿懷歉意地說。
\"沒事,我們也是剛來不久。少夫人怎麼樣了?兩個孩子好嗎?\"
\"少夫人很好,一天一夜就醒來了,兩個小孩子也很好,一直由小菊和奶媽子照顧著。\"
“那真的是太好了,這是我第一次這樣救人。\"李寶兒自豪地說道。
\"那請李姑娘和蕭公子上車吧。\"
“好的。\"
李寶兒和蕭謹言依次而上,坐在後麵,最後趙管家才上來,坐在蕭謹言的對麵。
\"李姑娘,你真了不起,連劉老先生都束手無策,你能把少夫人母子救活,真的是大功一件啊。這是前無古人的大事啊\/\"
\"我家老爺真的聽了李姑娘的話,在街上設了兩個施粥點,一個在鎮門外,一個在老爺家住的巷子路口,施粥救治那些難民。我這幾天一直在忙這個事。\"
\"那楊老爺真的是菩薩心腸,才有那麼大的福報的,兒媳和孫子都平安無事。趙管家也辛苦了。\"
\"是的,我家老爺平時對我們這些下人也是很好的,誰家有難他都肯幫忙的。\"
\"去年車夫大牛母親生病,就是老爺幫忙才度過難關的。\"
趙管家和他們坐在馬車裏,一路上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話,銅山鎮很快就到了。
在鎮子外麵,李寶兒掀起窗簾,看到在鎮子外路口有一個粥棚點,濃濃的粥香味傳出好遠。到近前一看共支了三口大鍋,每一個鍋都在用木柴煮著。
領粥的人分別按孩子一組,老人一組,青壯年一組。每一組的隊伍都很長。
但是每一組的人都是井然有序的排著隊,一個個看上去,可高興的了,有一些逃難的年輕人在幫忙,認真的組織著。
在鎮外吃粥的主要是一些乞丐,剛剛逃難來的饑民,由乞丐頭領管理,不要混擾其他的饑民。
熱氣騰騰的粥,在初冬的早晨散發出一絲絲溫暖的味道。
在鎮裏的十字街口的北麵也設了一個施粥點,同樣支起三口大鍋。裏麵與外麵稍有不同。
發粥時是老人先於童壯,婦人先於男子,老人瘦弱不能久待,婦人領粥出自萬不得已,俱宜體恤,來了就發給他們。
吃粥時間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難民們都是自帶碗筷的,楊家沒有提供。
倘若碰到突發狀況,允許自帶瓦罐,同時給粥兩次,以方便帶迴家的。
每一碗粥,滿滿的是溫馨和關懷,讓受苦受難的人有了家的感覺。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等到楊老爺家時,李寶兒對當時的施粥情況也大致的了解了一些。
等李寶兒他們下了車,隻見楊家的老少都穿著盛裝,在門口等著,李寶兒很不意思,\"您們都站在門口幹嘛的?少夫人,你可不能久站的。\"
”沒事,我剛來一小會,當然想早點見到我們娘兒三個的救命恩人的。\"
\"那天我一直在昏睡,後來又疼暈了,就是不知道是誰救了我們。\"
“後來聽小菊說是一個沒有她大的小姑娘,我還有點不信呢。\"
\"今日一見,看來小菊所言不假,你真的是比她小。\"
\"小妹妹,你叫啥名字?\"
“我叫李寶兒。''''
\"你姓李?\"
“是的,怎麼啦?\"
\"小妹妹,我也姓李,我叫李月娥,以後可以喊我姐嗎?\"
\"我真的能叫你姐?\"
“當然能了,你可是我們楊家的大恩人呢,叫你妹妹,有點委屈你了。\"
\"不是,我們家可是貧民百姓啊。\"
\"這有啥關係啊,那個達官貴人不是靠貧民養活的。\"
“沒有貧民的交租交稅,哪來他們的美好生活的。\"
李寶兒不好意思叫了一聲:\"姐”
\"唉,這就對了。\"
\"你現在就是我孩子的小姨了。”
\"那我可還沒有準備好禮物呢。\"
\"禮不禮物不要緊的,我們家啥都有的。\"
“那等孩子們滿月時,我一定送個禮物給他們的。\"
兩個人說著說著就到了後院,少夫人躺在床上,李寶兒先洗幹淨了手,再用酒使勁的搓了搓,然後才幫少夫人拆線,她很快的就做好了這件事。
\"姐,你的刀口恢複的不錯,很快就會恢複的。近一個月要注意休養,以後可以吃點有營養的食品。\"
\"拆線疼嗎?\"
“沒什麼感覺,比剖輕鬆多了,真的謝謝你啦,寶妹。\"
\"姐再求你一件事唄。”
\"什麼事啊?\"
\"給我家的兩個孩子取個名字。\"
\"姐,你確定要我起?我可沒讀過多少書啊?\"
\"我不管,就要你給他們起。你可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啊。\"
李寶兒思索了一會說道:\"就叫楊寧靜,楊致遠吧\"
“還說沒讀過多少書,這不挺好聽的嗎?\"
\"寧靜,致遠,多好。\"
這下我們小寶可有大名了。
\"寶妹,和你一起來男子是誰?\"
\"他是我的相公---蕭謹言。讓我一個人來,家裏人不放心,就派他跟著來了。\"
\"他是個讀書人吧?\"
“以前讀過書,後來因為家裏的一些原因,沒有讀,想等他腿傷養好一點,再去繼續讀書,他讀書很厲害的。\"
\"看出來了,那蕭公子不像是種地的,長得一副官品樣,以後肯定能考上狀元的。\"
\"那就借姐姐的吉言了,迴去叫他多加努力了。\"
針線拆好後,李寶兒他們就告辭迴去了,少夫人叫人取來三十兩銀子,送給寶兒當診費,李寶兒不客氣地收下,並說道:''那我不客氣了,我要給兩個小寶買禮物呢。\"
迴去時,趙管家可沒有送他們,是由馬車夫大牛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