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軍有人毀一株草藥,願受萬蠱噬心!”這是多麼重的誓言啊!
然而,就在當夜,傈粟長老卻親眼目睹了蕭謹騰用銀針為寨民解除蛇毒的神奇手法。
那一夜,月光如水灑在寨子的空地上,長老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蕭謹騰忙碌的身影。隻見他手持銀針,如行雲流水般在寨民的穴位上輕輕一刺,原本痛苦不堪的寨民竟然立刻感到痛苦減輕了許多。
傈粟長老瞪大了眼睛,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他們傈粟族一直以來都以“神舞”來治療蛇毒,但效果卻遠遠不如蕭謹騰的銀針。
三日後,三十名傈粟青年背著藥簍,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隨軍醫營。他們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漢人醫術的欽佩。
對傣那族:水利為盟,鹽鐵互惠**
在傣那水寨,碾米水車一直以來都是被土司所壟斷的。然而,這一切在蕭謹騰他們到來後發生了改變。
蕭謹騰下令讓工兵們在寨子外麵隻用了短短三天時間,就建成了十二輪筒車。
這些筒車巨大而壯觀,仿佛是一道新的風景線。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蕭謹騰並沒有在筒車上設置閘門。這讓人們對他的意圖產生了疑問。
在眾人的注視下,蕭謹騰站在筒車前,麵對著傣那水寨的寨老們,他說道:“這水力機關,我可以贈送給你們。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需要由你們寨老們共同管理。”
說完,蕭謹騰當眾將控製筒車的控製桿交給了水寨裏最貧苦的波巖大叔。
波巖大叔接過控製桿,滿臉激動和感激。
蕭謹騰接著又說:“我們軍中願意用鹽來換取你們的稻穀,而且是一斤鹽換一斤稻穀,絕對不像土司那樣,用三斤稻穀才能換到一錢鹽。”
這個消息像一陣春風,迅速傳遍了傣那水寨的每一個角落。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喜悅的笑容,紛紛聚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
“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啊!”一個老人激動地說道,“這樣的交易真是太劃算了,我們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好的事情。”
“是啊,是啊!”其他人也附和著,“這次我們可以用稻穀換到那麼多雪白的官鹽,真是太好了!”
於是,竹樓裏的交易正式開始了。人們帶著自己的稻穀,興高采烈地來到竹樓前,與周軍進行交易。
整個交易過程非常順利,周軍的官鹽品質上乘,而傣那水寨的稻穀也粒粒飽滿。
交易一直持續到深夜,竹樓裏的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人們沉浸在這場交易的喜悅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當第一批雪白的官鹽倒入芭蕉葉時,整個傣那水寨都沸騰了起來。人們歡唿雀躍,仿佛這是一場盛大的慶典。
銅鼓聲第一次為周軍而響起,那激昂的節奏,像是在為這場成功的交易喝彩。
對苗峒:血酒為誓,共伐仇敵
深入雷公山的苗軍緊閉寨門,不再外出。他們的箭矢上綁著寫有“漢人入林必死”字樣的咒符,仿佛在向外界宣示著他們的決心和敵意。
然而,就在這緊張的氣氛中,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現在了苗軍的寨前。
隻見蕭謹騰單人獨騎,毫無畏懼地來到了寨門之前。他的出現引起了苗軍的警覺,他們紛紛拿起武器,嚴陣以待。
蕭謹騰並沒有被苗軍的氣勢所嚇倒,他解下腰間的佩刀,毫不猶豫地將其插進了牛糞堆裏。
這一舉動讓苗軍們大為震驚,因為在苗家文化中,將刀插進牛糞堆是一種極其惡毒的侮辱。
麵對苗軍的憤怒和不解,蕭謹騰鎮定自若地說道:“我賭你們的仇敵巴狼土司正在寨後山路。”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似乎對自己的判斷充滿了信心。
苗軍們對蕭謹騰的話半信半疑,但他們也不敢輕易相信這個陌生的漢人。就在這時,一位苗女端著一碗血酒走到了蕭謹騰麵前。
按照苗家的習俗,喝下這碗血酒就意味著接受了挑戰。
蕭謹騰毫不猶豫地接過血酒,一飲而盡。他的舉動讓苗軍們對他的勇氣和決心有了新的認識。
“若我軍助你們斬其首級,這刀便永遠插在糞裏。”蕭謹騰的話語擲地有聲,苗軍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漢人。
次日拂曉,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雷公山上時,苗軍們驚訝地發現,蕭謹騰真的如他所說,帶領著他的軍隊出現在了寨後山路。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巴狼土司帶領著他的手下們與蕭謹騰一行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戰鬥一開始,雙方就毫不留情地相互攻擊。巴狼土司的手下們手持鋒利的武器,如刀、槍、劍等,氣勢洶洶地衝向蕭謹騰一行人。
然而,蕭謹騰他們並沒有被對方的氣勢所嚇倒,他們迅速地組織起防禦,用各種技巧和策略應對敵人的進攻。
在戰鬥中,蕭謹騰他們展現出了高超的戰鬥技巧和無畏的勇氣。他們靈活地躲避著敵人的攻擊,同時巧妙地反擊,給巴狼土司的手下們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巴狼土司看到自己的手下逐漸處於下風,心中不禁焦急起來,他親自上陣,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向蕭謹騰他們猛撲過去。
他們麵對巴狼土司的兇猛攻擊,並沒有退縮,而是齊心協力地與之對抗。
他們相互配合,有的負責吸引巴狼土司的注意力,有的則趁機發動攻擊。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巴狼土司終於露出了破綻,主角們趁機發動致命一擊,成功地將他斬殺。
戰鬥結束後,大家雖然疲憊不堪,但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他們將巴狼土司的銀耳環扔在了寨老的麵前,這不僅是對巴狼土司的一種蔑視,更是對他們勝利的一種宣告。
苗家巫公見狀,終於砍斷了綁著咒符的繩子。這一舉動意味著苗軍對蕭謹騰率領的大周軍隊的信任和接納,也標誌著雙方之間的敵對關係得到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