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侯平定了麓川之亂以後,燕王朱棣已經是成祖皇帝,大赦四方。此時天子之位已經是木已成舟,而且無論是雲南,還是中原,都已經是久經戰禍,所以父侯已經無力再起幹戈。”
“成祖皇帝並不欣賞平西侯,平西侯又不算是成祖皇帝的親信,所以幾次動了想廢掉平西侯這個爵位世襲罔替的權利,然而雲南實在是戰亂太過頻繁,成祖皇帝始終沒有找到這個借口。永樂四年,父侯領征夷左副將軍銜,隨成國公朱能征討交趾。可惜成國公朱能不幸命喪交趾,成祖皇帝隻好命新城侯張輔接替其職。父侯和新城侯張輔最後在白鶴會師,打下重鎮多邦,並擒下交趾王,成祖皇帝論功封父侯為黔國公,世襲罔替。”
“成祖皇帝駕崩後,仁宗皇帝朱高熾沒到一年也跟著駕崩了,宣宗皇帝朱瞻基剛繼位,便遇到了漢王朱高煦叛亂。父親以征討交趾為由,拒絕出兵援助。待宣宗皇帝平定漢王朱高煦後,已是國庫空虛,便下旨命父親從交趾撤兵,以節約軍餉,同時作為懲罰,收迴黔國公世襲罔替的權利,改為世襲。”
“到了正統三年,麓川再次叛亂,父親親征平叛,不幸戰死沙場,因為黔國公這個爵位已經改成了世襲,所以兄長沐斌隻能繼承黔國侯,襲侯爵繼續平亂,用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平定了麓川之亂。英宗皇帝朱祁鎮論功行賞這才又將兄長進為黔國公,同時世襲罔替,這樣兄長沐斌用自己的戰功,讓我沐家重新成為世襲罔替的黔國公。”
“兄長的脾氣秉性不似父親般暴躁,深知祖上沐英與太祖皇帝的並非親生父子,那種關係會隨著年代的更迭而逐漸被淡忘,所以想讓沐家爵位真正實現世襲罔替,單憑戰功絕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拉近和沐家現任皇帝的關係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兄長發現皇族朱家除了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還算是長壽,其他的皇帝和皇子,夭折,或者青壯年便因病斃命極為普遍,便提議我學一些醫術,或許日後可以用來聯絡皇家和沐家的感情,以保住沐家公爵的世襲罔替。於是兄長便派我拜當時的神醫盛世業為師,學習醫術。”
“我拜師以後,便一路跟師傅學醫,慢慢與師妹盛文姬日久生情,後遂私定終生。本來師傅都已經同意了,卻不想在成親前夕,突然遭人暗算,昏死過去。當我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年以後了,是師傅用續命丹救下了我,雖然命是保住了,但是雙腿卻無法行走。”
“師傅是神醫,說我的腿疾是心病,非他力所能及,便推薦我用端木正的名字到武當山修行,或可醫治這心病。當時我聽聞師妹已經與新入門的師弟百裏昊天成親,又誕下了一個兒子,頓時心灰意冷,便聽從了師傅的安排上了武當山修行。”
“父親過世的時消息傳到中原,我便迴雲南奔喪。隻是我雙腿不便,不能隨兄長在外領兵打仗,隻是在王府裏悠閑度日,雙腿本也慢慢有了知覺。然而有一天師傅寄給我的信,讓我本是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信中說他跟師兄盛文啟需要動身去關外,動身之前希望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師弟百裏昊天和師妹盛文姬的兒子百裏山,其實是我的親生骨肉。”
說到這裏,沐文正故意停頓了一下,抬頭看了看百裏山,仿佛在給百裏山一個非常明確的答複。
百裏山得到了親生父親這樣一個肯定的答複,真是不知是喜是憂,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手不住的在顫抖,隻好藏在衣袖裏,盡量不讓人發現。
吳倩兒好像感受到了百裏山的波動的情緒,悄悄的靠近百裏山,拉起了百裏山顫抖的手,輕輕的按了幾下。
百裏山迴頭看了看吳倩兒,沒有拒絕也沒有說話,默默地又將頭轉了迴來。
沐文正雖然將這些都看在眼裏,但是卻裝作沒看見,繼續說道:“師傅在信裏說,中原恐有事發生,叮囑我不要在雲南偏安一隅,建議我迴武當,也為中原做些事,同時提示我不要泄露我是沐文正這個消息給任何人,於是我便又離開雲南王府迴到武當。”
“迴武當的路上,遇到一戶人家,因逢家中巨變,家主鍾同鍾先生拜托我照顧她的女兒,我便將她認作幹女兒,帶迴武當修行,這個女孩便是鍾雨晴。”
百裏山已經猜到這個女孩便是鍾雨晴,隻是沒有想到鍾雨晴還有個親生父親叫鍾同。
“迴到武當山後,我一直想找機會去百裏第一莊去看看師妹,但是師父的叮嚀讓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出現在師妹和師弟的麵前,再加上在武當調教鍾雨晴武功,便在武當一待便是十年,鍾雨晴也慢慢長大。後來百裏第一莊舉辦武林大會,我終於有足夠的理由去看看師妹,還有她為我生下來的孩兒。”
“到了百裏第一莊後的一天晚上,本來我是想去找師妹,所以支開鍾雨晴,讓她去找你百裏山,可沒想到鍾雨晴笨手笨腳,在莊裏引起了騷亂,打斷了我跟師妹的會麵,但是我的出現還是讓師妹很是驚喜。”
“我和師妹相談甚歡,本是約了日後再見,但是很快百裏第一莊便發生巨大的變故,百裏昊天夫婦雙亡,百裏山殺父弒母畏罪出逃,段明軒接任莊主,這些消息讓我如墜冰窟,極為震驚,可惜卻毫無頭緒。”
“上天終究待我不薄,讓我終於遇到了我的孩兒,也就是你,百裏山。我發現你的武功修為太過淺薄,便決定先收你為徒,將我所學傾囊相授,因為我知道,百裏山在百裏第一莊發生的變故,如果沒有一身好武功傍身,你百裏山想翻案實在是太難了。”
沐文正將故事講到這裏,大家基本都已經聽得明白。
百裏山扯了一下嘴角,問道:“所以……我可以叫你爹爹麼?”
沐文正雙眼盈淚,說道:“孩子,你是我的親生骨肉,無論何時,都可以叫我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