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的話語落下,禦書房內迴蕩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與釋然交織的氛圍。
元順帝呆立原地,目光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的靈魂與力氣。
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與汝陽王的神情則複雜多變,既有對未來的不確定,也有對權力交替的無奈接受。
眾人以為一切塵埃落定時,汝陽王忽地跨前一步,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力量:“無忌賢婿,雖大局已定,但元室內部之事尚需料理。我朝退位之後,皇太子與本王之爭,又當如何解決?”
此言一出,禦書房內的氣氛再次緊繃。愛猷識理答臘與汝陽王對視,兩人眼中皆是複雜的情緒,既有父子間的溫情,也有權力鬥爭的冷酷。
張無忌聞言,眉頭微皺,他未曾料到,元室退位之後,內部還會有如此波折。
“此事關乎元室內部,我本不欲插手。”
張無忌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猶豫,但隨即眼神堅定,“然而,為了中原的穩定,為了漢人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我願做一次仲裁者。
汝陽王、皇太子,你二人皆為元室血脈,應以大局為重,共同商討出一個既能維係元室血脈,又能避免內部紛爭的解決方案。”
汝陽王與愛猷識理答臘相互對視,片刻的沉默後,皇太子率先開口:“本宮願聽叔父與明王之議,隻求能保我元室血脈不絕,尊嚴不失。”
汝陽王聞言,輕歎一聲,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我亦不願元室因內部紛爭而分崩離析。
這樣吧,待元室退位北遷後,可由本王暫攝朝政,待時機成熟,再由皇太子繼位,如此既可保血脈延續,又可避免即時動蕩。”
張無忌聞言,微微頷首,覺得這個方案既兼顧了元室內部的平衡,又考慮到了未來的穩定:“此議甚合我意。但記住,這隻是暫時的安排,元室需盡快完成內部的整合,以免再生事端。”
元順帝在一旁,雖已失去權力,但聽到汝陽王與愛猷識理答臘的解決方案,心中稍感寬慰。
他知道自己雖未能保住江山,但至少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絲希望。
“多謝明王成全。”
元順帝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激與無奈。
張無忌輕輕擺手,目光再次掃過眾人:“記住,今日之議,不僅關乎元室,更關乎中原的穩定與漢人百姓的福祉,你們需共同遵守,不得違背。”
禦書房內,眾人紛紛點頭應允,氣氛雖仍沉重,但已少了幾分劍拔弩張。
張無忌知道,這場權力的交替並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他心中暗自決定,要密切關注元室北遷後的動向,確保中原的穩定與漢人百姓的安寧。
張無忌宣布會議結束,禦書房內的眾人紛紛散去。
元順帝、汝陽王與愛猷識理答臘三人則留在原地,繼續商討著元室退位後的具體事宜。
張無忌則獨自站在禦書房的窗前,望著窗外繁華的中原大地,心中湧動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堅定信念。
他暗暗發誓,定要帶領明軍,守護這片土地,讓漢人百姓真正迎來一個光明與和平的未來。
張無忌之所以會選擇放過元廷皇室而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其中緣由可謂是複雜且深遠。
首先從政治角度來看,蒙古部落之間的關係猶如一張密密麻麻、交織縱橫的大網,千絲萬縷,極為錯綜複雜。
此時若將元廷皇室斬草除根,那麼失去了統一核心的蒙古各部很可能陷入一片混亂與無序之中,但這種混亂並非單純地自相殘殺,而是極有可能引發各方勢力重新洗牌,形成新的權力格局。
如果留下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則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棋子,挑起蒙古各部之間的明爭暗鬥。
這位皇太子向來被視為不學無術之輩,那些身經百戰、雄心勃勃的各部落首領又怎會甘心臣服於這樣一個無能的亡國太子呢?
如此一來,蒙古內部必然紛爭不斷,無暇顧及外部威脅,從而為中原地區贏得寶貴的喘息之機和發展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張無忌對自己妻子王月敏的承諾。
王月敏之父乃汝陽王察罕帖木兒,其兄為王保保。
盡管汝陽王府曾與明軍多有衝突,但終究血濃於水,親情難以割舍。
況且,張無忌深知汝陽王一生忠勇,王保保亦是難得的將帥之才,若令他們遭受屈辱甚至喪命,不僅違背了俠義之道,更會令王月敏傷心欲絕。
因此,出於對妻子的深情厚愛以及道義責任,張無忌最終決定手下留情,放元廷皇室一條生路。
禦書房內的商議逐漸塵埃落定,張無忌心中對於未來的布局也愈發清晰。
雖然大都已破,元庭被迫遷往上都,但這並不意味著戰鬥的結束,而是另一場更為複雜且持久的較量之始。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張無忌親自督軍,確保龍武衛以最小的代價完成了對大都的接管,同時,他也密切關注著元庭北遷的動向。
汝陽王與愛猷識理答臘一行人在明軍的監視下,緩緩離開了這座曾見證元朝輝煌與衰敗的古城,踏上了前往上都的漫長征途。
上都,這座位於草原深處的古都,將成為元庭最後的避難所。
元庭已失大勢,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蒙古鐵騎的威名猶在,不可不防。
於是,他秘密調遣精兵強將,沿路布下重重防線,既防止元庭逃往更遠的地方,也時刻準備著應對可能發生的突襲。
同時,張無忌還著手進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以鞏固新得的領土,安撫民心。
他減免賦稅,鼓勵農耕,使得中原大地逐漸從戰爭的創傷中恢複過來。
百姓們對於這位仁德兼備的明王充滿了感激與敬仰,明軍的聲望也因此水漲船高。
張無忌攻占大都城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江湖,天下為之震動。
人們都對這位年輕的英雄讚歎不已,誰能想到,僅憑一人之力就能帶領區區五千人馬攻破這固若金湯的大都城呢?
然而,對於張無忌來說,這不過隻是他傳奇人生中的又一次輝煌戰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