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誰?沒聽過啊!很重要嗎?這沒...這鄭和,倒是也有點手段哈。”漢高祖劉邦疑惑的掃了眾人一眼。
...
“媽祖是誰?難道也是某個重要教派的信仰?”趙匡胤也表示十分的疑惑。
同一時空,福建莆田湄洲島上,一個年輕的女孩有些好奇道:“這些船好大啊,那媽祖是誰啊?怎麼聽著有種特別的感覺呢?”
...
【同時,朱棣還在舊港地區(今印尼蘇門答臘島上,在新加坡的對麵)設置了宣慰司,由當地華人副首領施進卿擔任舊港宣慰使。
原首領梁道明則是在永樂三年就接受了明朝的詔安,帶著家人落葉歸根,衣錦還鄉了。
這是明朝在海外設置的第一個宣慰司。
而明朝總計設置了七個,基本都在中南半島和附近的地區,最遠的就是這舊港宣慰司和底馬撒宣慰司(在今印度阿薩姆邦一帶,隻不過這裏在永樂六年之後,就不再朝貢了。)
隻不過,我們現在學習的曆史教材裏,並沒有將這些地區歸算到大明的疆域版圖裏麵。
其大概的原因,是因為明朝對這幾個宣慰司的管控力度相比於其他土司比較小,隻是名義上需要明朝的冊封和任命,但並未派軍隊駐紮,並且在朝貢的時候和其他藩屬國是劃分在一個類別裏麵的。
有人說,明朝的衰敗就是從鄭和下西洋開始的!】
...
“什麼?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這是哪個在汙蔑朕?”朱棣瞬間就黑了臉色。
...
“啥意思?難道是因為這個下西洋太過於耗費人力物力嗎?”朱元璋的臉色也變得很是不好看了。
和朱元璋一個想法的皇帝們還真不少,畢竟那樣的船隊,建設和維護的成本,不知道有多少。
...
明憲宗朱見深時空,朱見深在之前已經開始著手打算恢複鄭和下西洋了,群臣現在也沒什麼人反對了。
畢竟天幕此前都說過幾次了,他們再反對,皇帝不得名正言順的幹死他們啊。
隻是,朱見深這下有點懵圈了。
...
【當然,這話其實既算是批評朱棣,也不算是批評朱棣。】
...
“啥意思啊?搞得朕很迷茫!”朱棣更懵了。
...
【其實,意思就一句話。
你怎麼不去搶啊!】
...
“啥東西?”秦始皇,漢高祖...無數的觀眾都懵了,這是什麼意思?好像有點明白,但一下子又想不到到底是什麼。
...
【這意思就是,看看西方列強,當年是占地盤,搶土地,搶黃金,搶白銀,搶礦產,搶香料,搶奴隸...搶搶搶!
搶遍了全球!
搶了幾百年!
雖然現在他們都或主動,或被迫,或被迫主動的放棄了這些地盤。
但是,憑借著搶了幾百年的資源,有了支持工業化的基礎和資源,過了多少年的好日子啊。
時至今日,我們很多人覺得西方列強已經開始衰弱得很厲害了。
除了阿美,其他列強在華夏麵前,幾乎可以說是不堪一擊,隻是我們一直沒有主動的去暴打他們罷了。
即便是阿美,現在還頂著世界第一強國的名頭,但也已經亂象紛呈。
不過,我在網上看到另外一個說法,倒也覺得頗有道理。
那就是,不是列強變弱了,是華夏變強了!
當年的火器威力有限,還是要靠人去衝,殖民地的土著還是可以反抗一下的。
現在呢?
核彈,航母,洲際導彈就不說了,就算是曾經的許多列強都不一定搞得起了。
飛機,坦克,大炮,戰艦,那些曾經被殖民地區的國家,有多少能夠完全自主的生產呢?
甚至還有無數的國家,連槍都生產不了。
所以,在那些國家的眼裏,西方列強還是列強,還是他們眼中的巨無霸,差距甚至比百年之前第二次全球大戰之時更大了。
隻有我們華夏,在無數人的努力下,突破了西方列強的聯合封鎖,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強勢崛起,成為目前全世界唯一擁有全工業品類製造生產能力的國家。
甚至說的自信一點,可能我們現在的綜合實力已經超越了阿美,隻是阿美在盡力維持自己的表麵名頭,我們也懶得去爭這個名頭罷了。
很多人認為,現在之所以網上有著許多跪族整天的到處跪舔,
一是因為遺傳性缺鈣,膝蓋生了根,幾代人了都站不起來了。
一對比,嘴裏都是什麼這個技術比不上這個國,那個技術比不上那個國等等。
仿佛是隻要我華夏還存在某一個方麵還沒成為世界第一,那華夏就依舊很弱。
拿某個知名學者說的話,就是這些跪族總是拿著自家的廁所去跟別人的客廳對比,然後不斷的貶低自己家!
有本事廁所比廁所,客廳比客廳啊!
二則可能是因為思維慣性,西方強大了數百年,如今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還沒有意識到,還在跟著西方一起敵視華夏。
三則是因為收錢了!畢竟普通人平時也就是看看視頻打發時間,偶爾興趣來了隨便發幾句言,表達一下,也不求多少人能看到,隻是發表一下感慨而已。
誰沒事在網上整天費盡心思的做視頻,發視頻,發這個那個的,沒錢賺,發個嘚啊,明天不用上班的嗎?
所以,一些激進的網友表示,現在的華夏是悶聲發大財,就是缺一架,隻要打上一架,估計網上的跪族能立馬減少99%!
而那些一直跟著西方的小弟,估計也會立馬調轉跪拜的方向!】
...
“那就打啊!猶豫什麼呢?”秦始皇十分不滿的哼了一聲。
...
“那還猶豫什麼,直接打迴去啊,報仇啊!”漢武帝同樣是十分不滿。
...
應該說,這些古代帝王們,大多數都表示不滿,有這實力,幹嘛不暴打他們一頓,還要讓他們整天嗶嗶,不煩死嗎?
...
“朕還以為是朕做了什麼事情呢,原來是這樣。”
這下子,朱棣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最開始還以為自己是未來幹了什麼事情,禍害了大明。
但天幕解釋的這個說法,實際上並不是怪在他的頭上。
...
“這樣好嗎?”山東大漢低頭沉思。
在他的對麵,一個身形比他稍微小一點,但也依舊十分強壯的人抓了抓頭,道:
“老師,我覺得沒問題,與其讓那些什麼虛偽的西方人搶了,以後來欺負我華夏,給我華夏造成那巨大的災難。不如我們先去搶了,然後再去教訓那些西方人!”
“如此,倒也似乎有些道理!”大漢點了點頭。
...
曆代時空,無數的人懵了。
因為這個大漢露過幾次臉了,很多人都很懷疑他就是孔子。
但是,這話是孔子能說出來的嗎?
儒家信仰和?仁義道德的至聖先師呢?
...
【扯遠了,迴到剛才那學者說的,他的意思就是朱棣隻想著讓鄭和船隊到處宣揚國威去了,光顧著麵子上舒服,卻不知道去占領地盤,收取資源供自身發展,結果幾百年後西方到處搶去了。
當然,朱棣派鄭和下西洋之時單純的宣揚國威,漲麵子嗎?
那還真不是,不然也不會搞那麼多次了。
雖然明朝的很多資料檔案都被清朝給銷毀了,很多事情有時候搞不清楚。
以至於在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鄭和七下西洋是打開了觀察世界的通道,但卻是勞民傷財,虧損嚴重的。
所以後來才再也沒有如此大規模的行動了。
但是,根據現在的學者們研究後,認為鄭和七下西洋,除了宣揚國威,更重要的是做生意,不僅不是勞民傷財,反而是大賺特賺。
因為在當時的海外那些地方,雖然文明程度和大明相差有點大,很多東西都製造不出來,就比如瓷器,但是海外也有大明沒有的特產啊,原材料這些。
這些在當地不值錢,但是拿到大明就值錢了,就像瓷器在大明很普通,但是到了海外一樣值錢,這就是商業流通的核心道理之一,互通有無。
就像在過去的西方,也是一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麵,在路上碰到個人,想知道他有錢沒錢,隻需要聞一下味道就知道了。
要是對方身上有胡椒味,那就是----有錢!
而後來的大明,為什麼不繼續搞這事了?
一些比較偏向陰謀論的人呢,認為這是嚴重影響了士紳團體的利益,因為鄭和船隊在海上航行著,那些走私團隊就不敢出海,就沒法賺錢了!
所以就像朱見深想要重啟下西洋行動,卻遭到了滿朝的反對。
但是,這個說法怎麼說呢,我不知道怎麼樣反駁,但就是覺得有些過於偏向陰謀論了。
我感覺比較公正的解釋呢,確實跟朱棣的政策有一定的關係,是他的行為,導致了後來這事遭到了滿朝大臣的反對。】
...
“朕的行為?朕的什麼行為?”朱棣有些發懵。
...
“什麼行為呢?朕看就是那些官員想自己走私,所以才反對!”漢高祖劉邦說道。
...
【一些學者認為,明朝初年的國家公共財政和皇家私人錢包都是由內庫負責的,皇帝的話語權很非常大,戶部的話語權小。
賺來的錢都被朱棣直接拿去搞自己的事業了,比如五征漠北之類的,根本就沒留給戶部幾個子。
當然,還有學者認為,下西洋帶迴來的金銀珠寶玉石等東西,主要被用來作為平時對官員的賞賜,而不是拿出去流通換成錢。
因此,沒有流通,就沒有價值,自然看上去就虧了。
特別是有一件事,朱棣搞得很奇葩。
說是當時內庫裏麵堆滿了各種香料,堆成了山,用不完啊,根本用不完!
於是朱棣用香料折抵俸祿發給了官員。
本來,這些東西倒也是值錢的貨,換錢倒也容易,但是大量的香料湧入市場,必然會造成價格降低。
這麼一來,官員們不僅要花時間去兌換,而且價格還降低了,誰願意這樣幹啊。】
...
“啊?這...”
明成祖朱棣看了看群臣,群臣也看了看朱棣。
朱棣的表情有些尷尬了。
...
“原來如此,朕看,估計就是因為後者吧,這樣確實要不得。”漢高祖劉邦說道。
群臣都無語了,這不剛剛還說這些官員想走私嗎?
...
“這麼掙錢的嗎?那我們大宋也可以搞啊。”宋哲宗目光湛湛!
...
“你看看你們,你們也太自私了,明明是能大賺特賺的,你們就為了那麼點俸祿,就反對反對的,就算是進了內庫,那又怎麼了?還不是要用在大明的發展上,國庫內庫,有必要區分得那麼開嗎?朕看你們就是想要自己走私!想要把朕該賺的錢變成你們兜裏的錢!那是朕的錢!”
嘉靖帝陰著個臉,朝著群臣說道。
群臣都低下了頭,沒人說話,不過很多人心裏麵確實無語至極。
說成祖是用在大明發展身上了,那沒問題!
可你嘉靖?要是有那麼多錢,指不定要修多少道宮,又給自己再加上個什麼什麼真人上仙天尊的尊號呢。
...
洪武時空,朱元璋沉著臉對燕王朱棣道:“老四,你就是這麼搞的嗎?你這也太短視了,你就是把錢放進國庫,那些大臣應該就不會反對了。到時候再從國庫裏拿來做軍費,還不是一樣?”
燕王朱棣滿臉的尷尬,這怎麼解釋啊?他知道個嘚啊,那都是未來的永樂大帝做的,關他燕王什麼事情啊。
...
【迴到鄭和身上,永樂五年七月在他第一次返迴之後不久,就再次踏上了二下西洋的道路。
這一次,他的路線還是和上一次差不多,還是到達了古裏就返迴了。
永樂七年,鄭和在返迴南京之後不久,再次踏上了第三次下西洋的征途。
這一次,朱棣給了鄭和一個額外的任務,就是帶著許多珠寶和石碑,讓他到錫蘭山國去拜佛,將石碑立在當地的佛寺。
錫蘭山國(斯裏蘭卡)被稱為佛教的聖地,隻不過當時這個島上的民風很有問題,據說連衣服都不穿,整天赤身裸體的。
傳說,是因為當年佛教的創建者釋迦摩尼在這島上洗澡,結果被當地的人偷走了衣服,所以後來流出一個傳說,說是穿衣服會長瘡。
這裏的國王亞烈苦奈兒也是個暴君,前兩次都對鄭和船隊十分不友好,但鄭和也沒拿他們怎麼樣,隻是勸國王要善良。
這一次,鄭和想要立石碑,但亞烈苦奈兒不答應,並且還打算趁鄭和返迴的時候,偷襲鄭和,將他的船給搶了。
亞烈苦奈兒將鄭和騙上了岸,然後伐木阻斷了歸路,並派五萬軍隊圍攻鄭和船隊。
鄭和見迴不去,想著此時他們的國都定然空虛,於是幹脆就帶著兩千人直衝王宮,將亞烈苦奈兒給生擒了。
而後,石碑也立上了,亞烈苦奈兒也被抓迴了大明。
後來,朱棣將亞烈苦奈兒的王位廢了,另立了一個國王,然後將亞烈苦奈兒也給遣送了迴去。
不過,在《明史》和《明實錄》中,這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被混為一談了,在學者金雲銘的考證之下,才將其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