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窮寇莫追!
隨後,隻聽得一聲怒吼響徹雲霄,趙雲身先士卒,率領著他那令敵軍聞風喪膽的“破虜營”如疾風驟雨般衝向了丘力居麾下的騎兵。剎那間,雙方短兵相接,喊殺聲、兵器相交聲響徹整個戰場,仿佛要將這片天地都撕裂開來。
隻見那些遊牧民族的士兵們個個剽悍無比,他們嫻熟地駕馭著胯下戰馬,左衝右突,猶如鬼魅一般靈活多變。他們手中揮舞著彎刀,閃爍著寒光,每一次揮刀都帶著淩厲的勁風,讓“破虜營”的騎兵們防不勝防,不少英勇的戰士因此負傷。
然而,“破虜營”的三千騎兵絕非等閑之輩。他們身上所穿戴的盔甲和手中所持的武器,皆是由趙武耗費巨資、傾盡家底精心打造而成。
這些精良的裝備遠遠超過了那些遊牧民族所使用的粗糙毛皮盔甲和簡陋武器。鋒利的刀劍輕易地便能刺穿敵人的防線,而堅固的盔甲則如同堅不可摧的堡壘,保護著戰士們免受致命傷害。
更值得一提的是,“破虜營”的騎兵們還配備了先進的馬鐙,使得他們在戰鬥中能夠更好地保持平衡,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在這場激烈的廝殺中,“破虜營”的騎兵們毫不畏懼,奮勇殺敵。
每當有敵人靠近,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揮動手中的兵刃,瞬間血花四濺,一個個敵兵慘叫著跌落馬背。即便是偶爾有“破虜營”的士兵不幸被敵人的武器擊中,但隻要不是致命傷,憑借著堅固的盔甲防護,他們依然能夠咬緊牙關,繼續堅持戰鬥。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戰場上的形勢逐漸變得明朗起來。在趙雲的勇猛衝殺之下,丘力居部的騎兵開始節節敗退。終於,趙雲成功地撕開了一道口子,帶領著他的部下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撲向張純所在之地。此時的張純早已嚇得麵色慘白,渾身顫抖不已。
隻見那趙雲身騎白馬,手持長槍,如一道閃電般疾馳而出,直衝向張純大旗所在之地。他身姿矯健,氣勢如虹,所到之處敵軍紛紛避讓不及。
張純遠遠望見趙雲衝殺過來,頓時嚇得麵無人色,驚慌失措地大聲唿喊著身旁的親衛們趕緊前來護駕。那些親衛聽到命令後,急忙行動起來,迅速將張純團團圍住。然而,這並沒有阻擋住趙雲前進的步伐。
趙雲衝入敵陣之中,左挑右刺,手中長槍舞動得密不透風。每一次出擊都精準無比,讓周圍的敵人根本無法抵擋其一合之力。一時間,血花四濺,慘叫連連,趙雲猶如戰神下凡一般威猛不可擋。
張純眼睜睜看著趙雲離自己越來越近,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此刻,他心中早已被恐懼填滿,再也顧不上前方正在奮勇作戰的士兵們,匆忙調轉馬頭,向著右側拚命逃竄而去。
就在此時,身處左翼的公孫瓚敏銳地察覺到了張純部隊的混亂狀況。當他看到張純正帶著殘兵敗將朝著自己這邊狼狽奔逃時,不禁喜出望外。隻見他猛地抽出腰間的寶劍,用力一揮,高聲喝道:“眾將士聽令!速速圍追張純!誰能活捉此人,賞賜黃金百兩,官升一級!”
公孫瓚身後的官兵們聽聞此言,一個個興奮異常,士氣大振。他們齊聲高唿響應,如同潮水一般洶湧向前,緊緊追殺著張純及其部下。喊殺聲、馬蹄聲響徹整個戰場,氣氛緊張而激烈。
隻見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刀光劍影交錯閃爍。然而,那張純和丘力居終究不是公孫瓚的對手,一番激戰之後,張純逃竄,丘力居生死不明,其餘士兵也被殺得丟盔卸甲,狼狽逃竄。
身在左翼的公孫瓚眼見張純所在帥旗動亂而後逃竄開來,公孫瓚連忙喝令周邊士兵衝張純處追殺而來!
不僅如此,就連他們的妻兒老小都被遺棄在了戰場上,成為了公孫瓚的俘虜。張純見勢不妙,隻得拚命越過邊塞逃走。
經過這一場激烈的戰鬥,公孫瓚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他不僅成功地收複了之前被敵人掠奪走的大片土地,更是解救出了無數遭受苦難、被敵軍擄掠去的男女百姓。當戰場上的局勢逐漸變得清晰明了起來時,公孫瓚興奮異常,毫不猶豫地率領著自己的本部人馬一路瘋狂追擊逃竄的張純及其殘兵敗將。他們一口氣狂奔了一百多裏,隻為能將張純這個罪魁禍首徹底斬殺。
然而,此刻的公孫瓚一心隻想著殺敵立功,卻完全忘卻了那句古老的兵法名言:“窮寇莫追”。由於他太過急於求成,率領軍隊孤軍深入敵境,導致後方沒有及時跟上的援兵。而狡猾的張純在逃跑途中發現自己正朝著另一處老巢——遼西平穀奔去。那裏尚有他留守的五千精兵強將。
於是,張純在與這些士兵順利會合後,立即調轉馬頭,對緊追不舍的公孫瓚發起了兇猛的反衝鋒。這時,公孫瓚才驚覺大事不妙,因為經過長時間的追殺和激戰,他手下的士兵已經是人困馬乏,戰鬥力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他身邊如今隻剩下不到兩千人的隊伍,而對麵張純的兵力卻是己方的數倍之多!
麵對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公孫瓚深知繼續硬拚下去隻會讓自己陷入絕境。無奈之下,他隻得迅速下令部隊退守到遼西的管子城,並緊閉城門,全力加強城防工事,準備堅守城池等待援軍的到來。
這一困就是十多天,城內糧食漸漸耗盡,士兵們也開始出現大量傷亡,最終導致軍隊潰散。據統計,此次戰役中公孫瓚的士卒死亡人數竟然高達十分之五六,可謂損失慘重。
話說那公孫瓚所率之軍,由於被長期圍困,軍中糧草已然消耗殆盡。無奈之下,他們隻得宰殺心愛的戰馬以充腹中之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戰馬也被吃光了,饑餓仍舊如影隨形地困擾著這支軍隊。
到最後,實在無計可施的士兵們竟將手中的弩和盾牌放入鍋中煮熟來果腹。盡管如此,公孫瓚軍在與敵軍的激烈交戰中依舊漸漸處於下風,難以抵擋對方強大的攻勢。
眼看著敗局已定,公孫瓚心中悲痛萬分,但是此時趙雲等人循著蹤跡找到公孫瓚所在之地時,矮小的管子城已經搖搖欲墜,殘破不堪!趙雲帶領麾下“破虜營”一舉衝散了張純的士兵。
就在此時,天空突然降下了鵝毛大雪,寒風凜冽刺骨。而另一邊,張純率領的軍隊同樣遭受著嚴重的饑荒困苦,不得不選擇遠離此地,長途跋涉前往柳城尋求生存之路。
不過,正所謂“福禍相依”,在這場混亂之中,卻有一支力量向公孫瓚投誠而來。原來,屬國烏桓部落的首領貪至王見局勢不妙,毅然決然地率領其部眾歸順了公孫瓚。
公孫瓚因此功績受到朝廷的嘉獎,官職一路攀升,先是被封為降虜校尉,接著晉升為中郎將,更獲封都亭侯。此外,他還兼任了屬國長史一職,得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隨後,公孫瓚帶領軍隊進駐屬國地區,統轄眾多兵馬,肩負起守護邊境安寧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