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趙鎧赴任,
且說那趙鎧在接獲聖上旨意後,不禁感到一陣頭疼。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匆忙喚來趙武、戲誌才以及甄儼等心腹前來商議對策。
待眾人齊聚一堂,戲誌才率先開口,其話語一出便如醍醐灌頂般讓在場之人恍然大悟。隻聽得他條理清晰地分析道:“諸位請看,此次聖上突然降下旨意,責令將軍移師並州,實乃董卓所施的離間之計啊!
將軍您久鎮冀州,勢力根基盡在常山郡一帶。如今聖上卻強令您離開熟悉之地,奔赴遙遠的並州就職,其用心昭然若揭——便是妄圖分化將軍之根基,以達鏟除異己之目的!”
眾人聞聽此言,紛紛頷首表示認同。趙鎧亦是連連點頭稱是,但此刻那道聖旨猶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在心頭,令他倍感沉重。
畢竟聖意難違,更何況聖旨上白紙黑字寫明需即刻啟程赴任,不得有絲毫延誤,違者將被視作謀反之罪論處。如此一來,豈不是硬生生地逼迫著趙鎧乖乖就範麼?
一旁的趙武此刻亦是心亂如麻,驚懼之情溢於言表。他深知當今朝堂已被董卓牢牢掌控,其專橫跋扈之舉遲早會引發眾怒。待到那時,各方諸侯勢必群起而攻之,共同聲討董卓這個國之大賊。然而,麵對即將到來的亂世風雲,趙家究竟該何去何從呢?這著實令人憂心忡忡。
趙鎧看著一臉憂慮之色的兒子趙武以及眾多大臣,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邁之氣,他突然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迴蕩在整個內堂之上。
待笑聲停歇,趙鎧朗聲道:“子升所言極是,但陛下此次升任我為並州牧,此乃明晃晃的升遷之舉,實乃喜事一樁,又何來憂愁之說呢!”
就在眾人麵麵相覷之際,甄儼跨步向前,拱手說道:“將軍有所不知,如今的並州可謂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先是匈奴叛亂,殘忍殺害了並州刺史;而後丁原大人也慘遭不幸。此時此刻的並州,局勢定然兇險萬分吶!”
趙鎧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讚同甄儼所說之話,但臉上依舊掛著那自信滿滿的笑容,迴應道:“嗬嗬,或許那董卓老兒已然忘卻,我可是出自並州軍吶”!
遙想當年,吾等正值青春年少之時,便已在並州疆場上縱橫馳騁,與匈奴各部浴血奮戰。渴則飲毛茹血,戰至馬革裹屍亦在所不惜。今日重迴並州,於我而言不過是故地重遊而已!
趙鎧這番慷慨激昂之言一出,原本憂心忡忡的群臣們頓時如釋重負,紛紛交頭接耳稱讚起趙鎧的英勇無畏。
然而,與其他人那副如釋重負的模樣不同,趙武非但沒有絲毫輕鬆之意,反倒是雙眉微微蹙起,目光直直地凝視著自己的父親趙鎧。
緊接著趙武啟唇發問道:“現今這董卓肆意弄權、擾亂朝政,致使朝堂綱紀敗壞,天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依孩兒之見,恐怕無需太久時日,各方諸侯必定會紛紛高舉起正義之旗幟,打著清除君王身邊奸佞小人的旗號,齊心協力共同圍剿這董卓惡賊。待到彼時,不知父親大人您究竟打算作何應對呢?”
趙鎧聞聽此言,心頭亦是猛地一緊,暗自思忖良久之後方才緩緩答道:“吾雖已年老體衰,但尚存一腔忠肝義膽,若真到了那等關鍵時刻,為了國家大義,哪怕是舍棄這條性命也定然在所不惜,我兒大可不必為此憂心忡忡啊!”
言罷,趙鎧仿佛突然間下定了某個重大的決心一般,麵色凝重地轉頭看向趙武,沉聲道:“聖上旨意難以違抗,不過陛下隻是責令我前往並州赴任而已,未曾提及要讓我兒同行之事。故而此次奔赴並州,我隻需帶領少量親隨兵馬便可足矣!
至於家中諸事以及咱趙家眾多的親朋好友和兄弟們,就隻能交托於我兒你來悉心照料啦!切記萬不可意氣用事,無論遇到何事都務必深思熟慮之後再行定奪啊!”
趙武一聽這才明白,父親這是有意自己前去赴任。
戲誌才見此靈機一動,再次上前說道:“將軍之言,可謂一舉兩得,實屬妙計!”即可解了聖上之命,也可保全將軍根基,實乃高見!
趙武此刻心中仍舊充滿憂慮,難以安心下來。要知道他的父親已然年邁體弱,又怎能承受得起如此巨大的風浪衝擊呢?
看到趙武這般愁苦模樣,一旁的戲誌才也隻能好言相勸,再次寬慰道:“倘若主公您依舊放心不下,倒不如再多調撥一些兵力和將領與將軍一同前行,以便能時刻守護在將軍身旁啊!”趙武聽後,覺得此計甚妙,便重重地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九月十五日這一天。趙鎧在接到聖旨後的第三天,率領著李進、王雙二員大將,並帶著他們各自所部的五千兵馬,氣勢磅礴地向著並州進發。隨同趙鎧赴任的還有甄儼、趙忠等一眾班底。
與此同時,趙武還特意派遣了足智多謀的戲誌才跟隨出征,目的就是希望借助戲誌才的智慧幫助父親能夠迅速穩定住並州的局勢。
趙武還特意安排戲伯庸聯係商會,組織人馬前往並州交易往來,加強對並州的糧草物資資助!隨後一同跟隨大軍前往的還有來自商會組織的龐大馬隊,這些馬匹馱載著大量物資,都是為了支援並州而準備的。
在此之前,一個靜謐的夜晚,明月高懸,繁星點點。趙武與戲誌才兩人避開眾人耳目,悄悄來到一處幽靜的庭院,開始了一場深入而機密的交談。
當時,趙武麵色凝重,眉頭緊鎖,目光深邃地凝視著戲誌才,緩緩開口說道:“並州之地,如今正值兵荒馬亂之際,局勢之混亂、動蕩遠超乎我們所處的冀州。那裏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民生凋敝。
所以,若要治理好這並州,切不可操之過急,應當多多采用懷柔政策。首要之務乃是想方設法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贏得民心,而後方可圖謀其他發展之事。”
戲誌才聆聽著趙武的話語,頻頻點頭,表示認同。他深知趙武這番話背後蘊含的深刻意義和智慧,於是將這些金玉良言牢牢銘記於心,並暗暗發誓定要不負所托,全力以赴協助趙武完成此次艱難險阻重重的任務。
與此同時,趙武繼續說道:“如今天下,董卓專權亂政,倒行逆施,已然成為眾矢之的,被天下諸侯所唾棄和不容。如此下去,遲早會引發天下大亂啊!”說到此處,趙武不禁長歎一聲,憂心忡忡。
戲誌才對於趙武所言深以為然,他同樣預見到了即將到來的亂世風雲變幻莫測。緊接著,趙武突然話鋒一轉,問道:“倘若真有那一天,局勢發生巨大變故,愛卿又當作何打算呢?”
麵對趙武的發問,戲誌才毫不遲疑,一臉鄭重其事地迴答道:“當下形勢雖說尚未到達萬分危急的關頭,但天長日久,世事難料。若是不能未雨綢繆,早做籌謀,隻怕到時就會陷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困境,這定然絕非主公您所願意看到的局麵啊!”
屆時如果真有群雄並起的那一刻!子升願助主公成為那持刀之人!屆時並州和冀州共同出兵,必可成就大業!隨即二人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