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疫病善後事繁雜,女主巧解民生難
林詩雅走出府衙,深秋的風裹挾著絲絲涼意,拂過她的臉龐。
街道兩旁的店鋪大多大門緊閉,隻有零星幾家藥鋪還開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藥味,與往日的喧囂熱鬧截然不同,顯得格外蕭條冷清。
街道上行人稀少,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揮之不去的愁容,腳步匆匆,仿佛在躲避什麼可怕的東西。
路邊的茶攤冷冷清清,以往這個時候總是座無虛席,如今卻隻有幾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蜷縮在角落裏,瑟瑟發抖。
看到此情此景,林詩雅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感
“大人,您看……”張捕快指著前方,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林詩雅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隻見一家布莊門口聚集了一群人,正大聲喧嘩著,人群中不時傳來叫罵聲和哭喊聲。
“過去看看。”林詩雅快步走向人群。
走近一看,原來是布莊的老板和夥計們正在和一群百姓爭執。
百姓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手裏拿著各種工具,鋤頭、鐵鍬、紡車……
顯然都是布莊的工人。
他們情緒激動,紛紛指責老板拖欠工錢。
“我們一家老小都指著這點工錢過活,你卻說沒錢,讓我們怎麼活啊!”一個中年男人聲嘶力竭地喊道,他的聲音沙啞,仿佛帶著哭腔。
布莊老板也是一臉愁容,他不停地搓著手,語氣無奈:“不是我不給你們工錢,實在是這次疫病,布莊的生意一落千丈,所有的積蓄都用來買藥材了,現在真的是拿不出錢來了啊!”
“騙人!你肯定把錢藏起來了!”一個年輕的夥計憤怒地喊道,“我們辛辛苦苦幹了這麼久,你不能就這樣把我們打發了!”
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激動,爭吵聲也越來越大,眼看就要發生肢體衝突。
林詩雅見狀,立刻上前一步,高聲說道:“都安靜!”
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紛紛轉頭看向林詩雅。
林詩雅目光掃過眾人,沉聲說道:“我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專門負責處理疫病後的善後事宜。”
聽到“欽差大臣”幾個字,眾人頓時安靜下來,目光中帶著一絲敬畏。
林詩雅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都很著急,但吵鬧並不能解決問題。這樣吧,你們雙方各選幾個代表,跟我到議事廳,我們好好商量一下解決辦法。”
林詩雅的出現,像一根定海神針,穩住了幾乎失控的局麵。
她冷靜地掃視著眾人,目光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讓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瞬間冷卻下來。
她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用平和而堅定的語氣,邀請雙方代表前往議事廳,細說原委。
議事廳內,氣氛凝重。
布莊老板率先開口,聲音中充滿了疲憊和無奈。
他詳細地講述了疫病期間布莊的慘淡經營,藥材價格的飛漲,以及為了維持生計而不得不耗盡的家底。
他不停地抹著額頭的汗水,語氣裏滿是委屈。
而工人們的代表,則是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他嗓音粗獷,卻帶著一絲小心翼翼。
他陳述著工人家庭的艱難,一家老小都指望著這微薄的工錢糊口,沒有收入的日子讓他們幾乎走投無路。
他雙手緊緊地攥著,似乎在竭力壓抑著內心的不安。
林詩雅靜靜地聽著,目光在兩人之間來迴移動,不時地輕點桌麵,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她並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仔細地分析著雙方的處境和訴求。
議事廳裏,隻有雙方代表低沉的陳述聲和林詩雅偶爾翻閱賬本的聲音,氣氛壓抑而沉悶,卻又在一種無形的秩序中運轉。
林詩雅放下手中的賬本,環視著眾人,目光如炬,她開口道:“我明白了,你們的難處我都清楚了。布莊經營困難,工人也需要生活,一味爭吵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她頓了頓,目光變得柔和了些,“這樣吧,我有一個提議,看看是否可行。”
她的提議如同一縷陽光,瞬間驅散了議事廳內的陰霾。
她提出由官府暫時補貼布莊一部分資金,幫助布莊渡過難關。
而布莊則承諾,在生意逐漸好轉之後,分期償還。
同時,她也勸說工人們,在這個特殊時期,能夠適當降低工資要求,共同度過難關。
工人們原本以為朝廷欽差會偏袒商家,沒想到她如此公正,提出的方案也充分考慮到了雙方的利益,這讓他們心中充滿了敬佩。
經過一番協商,雙方竟然都願意做出讓步,最終達成了和解。
布莊老板感激涕零,工人們也露出久違的笑容。
他們都為林詩雅的智慧和魄力所折服,原本對朝廷的懷疑和不信任,也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議事廳內,給屋內的一切都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林詩雅目送著工人和布莊老板離開,心中略感欣慰。
她正打算收拾桌案上的文書,張捕快忽然急匆匆地跑了進來,他語氣急促,說道:“大人,屬下有事稟報!”他欲言又止,神色間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林詩雅抬起頭,看著他,眉頭微微一皺,她預感到,事情恐怕沒有她想的那麼簡單。
張捕快深吸一口氣,稟報道:“大人,城外施粥棚發生騷亂了。”林詩雅心中一緊,立刻起身,“帶我去看看。”
施粥棚設在城外空地上,幾口大鍋正冒著熱氣,空氣中彌漫著米粥的香味。
然而,本該井然有序的施粥現場此刻卻亂作一團。
一些衣衫襤褸的民眾情緒激動,將粥棚掀翻,熱粥灑了一地,幾個負責施粥的衙役狼狽不堪地躲閃著。
“怎麼迴事?”林詩雅厲聲問道。
一個衙役連忙上前解釋:“大人,這些人不肯喝粥,說是官府的粥有毒,還說朝廷害死了他們的家人……”
林詩雅目光掃過那些鬧事的民眾,他們的她注意到一個中年婦人,坐在地上,眼神空洞,嘴裏不停地念叨著:“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這時,一輛馬車緩緩駛來,停在施粥棚外。
從馬車上下來一個身穿青衣的男子,正是慕容複。
他手裏拿著幾個包裹,走到林詩雅麵前,溫聲道:“詩雅,聽說你在這裏處理善後事宜,我帶了些衣物和日用品,希望能幫到一些人。”
林詩雅心中一暖,接過包裹,輕聲說道:“謝謝你。”慕容複遞給她一封信,“看完再說。”他溫柔一笑,轉身離去。
信中,慕容複表達了對林詩雅的關心和擔憂,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深情,讓林詩雅的眼眶微微濕潤。
她將信小心地收好,轉身看向那些依舊鬧事的民眾,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沉重。
突然,那個中年婦人猛地站起身,衝向林詩雅,嘶啞著嗓子喊道:“都是你們害的!都是你們害死了我的孩子!我不會放過你們的!”她伸出枯瘦的手,狠狠地抓向林詩雅的臉……
千鈞一發之際,張捕快眼疾手快,一把攔住了婦人。
婦人掙紮著,哭喊聲更加淒厲,像一把尖刀,刺痛著在場每個人的心。
林詩雅並沒有躲閃,她平靜地看著婦人,她輕輕地握住婦人顫抖的手,柔聲說道:“我知道你很痛苦,失去親人的滋味我感同身受。但仇恨並不能解決問題,隻會讓活著的人更加痛苦。”
林詩雅的聲音溫柔而堅定,像一股暖流,緩緩流淌進婦人冰冷的心房。
婦人停止了掙紮,淚水無聲地滑落,她看著林詩雅,眼神中漸漸恢複了一絲清明。
林詩雅扶著婦人坐下,耐心地傾聽她的訴說。
她沒有打斷,也沒有反駁,隻是靜靜地聽著,用眼神和肢體語言表達著她的理解和支持。
婦人講述了她和孩子的點點滴滴,講述了疫病如何奪走了她孩子的生命,講述了她內心的絕望和無助。
林詩雅的故事,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人們開始反思,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處境和未來。
他們逐漸明白,仇恨和抱怨並不能改變現狀,隻有團結互助,才能共渡難關。
林詩雅趁熱打鐵,開始挨家挨戶地走訪,了解百姓的疾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她不僅分發了慕容複帶來的衣物和日用品,還組織了一些簡單的勞動,例如修繕房屋、清理街道等,讓百姓們能夠自食其力,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在林詩雅的努力下,城外的氣氛逐漸好轉,施粥棚也恢複了秩序。
百姓們開始主動配合官府的防疫工作,臉上也漸漸露出了笑容。
夜深了,林詩雅迴到府衙,疲憊地坐在椅子上。
她看著窗外閃爍的燈火,心中充滿了感慨。
她知道,疫病的善後工作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棘手的難題等待著她去解決。
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大人,不好了!”門外傳來張捕快焦急的聲音,“城西的幾口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