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麵上又新出兩本書,一本書名三國演義,是人們很熟悉的一段曆史,作者扈良。
一經問世,便引起轟動。
尤其是開篇那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讓人讀後隻覺蕩氣迴腸,迴味無窮。作者沈潮,這個名字如今已經很多人都知道了。
有人通過科學世界,有人通過黎明周報。
另一本名西遊記,更是耳熟能詳。關於唐僧取經,本就有多種話本。但都是零散故事,像這樣完整的章迴體還是第一本。
李政這本在沈潮指點下,相比原著做了很多補充。
比如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的戰力,和取經時大有差異。
這裏就隱晦的表麵,事情背後有陰謀。眾仙人要麼看在菩提老祖麵子上,要麼因為一個計劃,大多都是放水了。
對其中仙人,法寶的等級也做了劃分,等等吧。
此書一出,被壓製許久的佛教高興了。很多寺院都出錢購買,然後再免費送出去。
西遊記的作者名李政,倒是沒什麼人聽過。
滄州以北,宋遼邊境。此地林立數個軍寨,起到監視和防範遼軍的作用。
原滄州指揮使於慶,被其表弟連累,結果受到沈潮控製。
半年多前許貫中派人找到對方,一番運作之下,如今升遷到邊境禁軍之中。
這一日杜嶨帶著一百多人,押解十幾架馬車,來到滄州。
在於慶的安排下,順利踏入遼國境內。對方也早就等候,來人是位將軍。看起來頗有身份,但卻沒報姓名。
雙方談妥交易條件後,遼國將軍道:“我要驗驗貨,沒問題吧。”
杜嶨道:“隨意,我們也要看看你們的馬。”
“請。”
杜嶨派了幾人到對方,檢查起馬匹。
而遼國將軍親自從一架馬車中,拿出一顆手榴彈。
嫻熟的打開後蓋兒,拉出火線,用火折子點燃,然後用力拋向遠方羊群中。
這些羊群本都是提前準備,為的就是此時檢驗威力。
“嘭”的一聲爆炸,羊群先是炸飛幾隻,接著四散奔逃。就連雙方馬匹,也都躁動起來。
將軍又帶人到爆炸點查看,隻見地上淩亂的有數塊血跡。
有五隻羊已經倒地,正在掙紮著,一時也沒死。
幾人互相看了看,都點了點頭。
見他們返迴,杜嶨問道:“這位將軍可還滿意?”
“哈哈哈,滿意。你們宋人竟有如威力的武器,真的好奇你家主人到底是誰?
我家陛下已經許諾,隻要你們投靠我大遼。獻上這手榴彈的製作方法,便給他封王。”
杜嶨笑道:“嗬嗬嗬,我家主人隻對生意感興趣。隻要貴國出錢,我們就賣。”
“哎,你還是迴去告訴你家主人,讓他好好考慮下吧。這樣的寶貝,你們有多少我們就要多少。隻是如此頻繁的大規模交易,我這裏倒是無妨,你們可能擺平邊軍?”
“這點將軍放心,我家主人正在開發海上路線。
估計用不了多久,我們的船就能到達遼國。請你們在武清建好海港,到時我們直接把貨送到那裏。”
“走海路?這件事我要迴去稟報陛下,等我消息吧。”
“好,我家主人祝你們早日打敗女真人。”
“哼!一群野人算得了什麼,告辭!”
“告辭!”
交易順利完成,雙方各自離去。
此次白雲山莊出售給遼國的手榴彈每顆十貫,一共五千顆。全部換取優良戰馬,共三百匹。
沈潮並沒有獅子大開口,他的目的是讓遼國多挺一挺,盡量拖延金國步伐。
這樣他才有足夠的時間,處理大宋的問題。
此時,他還在忙著給造船師們上課。
前世他曾給兒子買過一帆船模型,沒記錯的話是叫什麼卡蒂薩克號。曆史上這艘船速度極快,算得上是帆船的巔峰之作。
沈潮按照記憶,將其大致畫了出來。
用教鞭指著黑板上巨大圖紙,正色道:“這是我想象中的一種帆船,你們可以看到它和現有福船廣船還有沙船有著極大區別。
對於這樣的設計,你們有什麼看法?”
無論是學生還是船匠全都陷入沉思,不過前者會從知識的角度去思考,後者全憑經驗去懷疑。
一名四五十歲老者問道:“你這船做的又深又尖,放到水裏還能穩嗎?”
這也難怪這名老船匠,現在的船吃水線都很淺。
一名青年替沈潮迴答道:“正是吃水深,船才會更穩。想一想船的側麵受到衝擊時,另一側豈不是會承受更大的橫向力。
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才更合理。我觀察過內陸船和海船的區別,後者明顯底部更尖一些。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再尖一些呢?”
沈潮滿意點點頭,表揚道:“說得不錯,但這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我隻教過你們簡單受力分析,還不足以從理論上得出結論。
這裏麵涉及到流體力學,那太難了,很遺憾我也不會。現在隻能先做出模型,然後進行實驗對比了。”
眾人都點了點頭,有的人眼中冒出興奮光彩。
又有人問道:“此船的帆也太過複雜,有些看不懂。”
沈潮解釋道:“我稱這種帆為軟帆,可以用厚些的布來做。
這種帆對比我們的硬帆,要大上許多。因此在利用風向遠距離航行時,會有很大的優勢。
但正如你所說,太複雜了些。因此會需要更多的人手,靈活性也不如我們的硬帆。
我隻是給你們一種提議,還是得通過實驗,才能對比出區別。
我們還要考慮實際用途,比如我們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那這種船就有明顯優勢。而若隻是沿海,那就不一定了。”
“您這船要做多大呢?”又一人問道。
“這是個好問題。現在的海船最大不過十丈,我要你們建的都需是二十丈以上。船大了,帆自然也要大。
那如何操控,就是個問題了,這都是需要你們去解決的。”
接下來又有人提了許多細節問題,下課時全都意猶未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