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1963年1月8日
臺北士林芝山巖 “國防部情報局”
等莫之英關好門出去,葉翔把手裏的文件遞給沈嶽。沈嶽掂在手裏並沒立即看,卻問葉翔之:“局長見過田之雄感覺如何?”
葉翔:“看上去機靈、精幹,應該是個可造之材。”又反問道:“你上午跟他談的時間不短,你怎麼看?”
沈嶽:“跟局座感覺差不多,頭腦清晰,迴答問題很流暢,與莫之英講的情況也對的上,幾乎沒有漏洞。”
葉翔問:“那你還要啟動審查程序?”
沈嶽道:“初次接觸下來,我本人倒是對田之雄的印象不錯,跑過來的動機也很合理。可我不是對他這個人有疑心,而是對他投奔過來的時機心存疑慮。”
葉翔敏感地意識到:“你指的是‘湘江計劃’?”
沈嶽點點頭:“從我到情報局任職開始,這個專案我們策劃了兩年多,眼看就要進入實施階段了,卻出現田之雄投奔這麼個事情,我不得不多想想。”
葉翔自信滿滿地說:“這個‘湘江計劃’還沒開始實施,除了你我以及負責此案的廖時亮、張沛芝外,情報局內部幾乎無人知曉,共黨方麵怎麼可能預先掌握?再說,即使派遣田之雄以叛逃的名義妄圖打入,對方至少要提前半年乃至一年的時間做準備,要物色人選、尋找時機,還要動機合理、理由恰當,更要提前預知我們的專案策劃,難道共方未卜先知?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何況,莫之英是去年十月份才初步接觸田之雄的,在時間上也對不上啊。老兄多慮了吧!”
沈嶽自嘲地說:“也許是我幹得時間長了,有職業病了。”
葉翔:“反正現在人已經過來了,一切盡在我們掌握之中,他就是個孫悟空,我也不信能翻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你的擔心和慎重不是沒有道理,這樣吧,你正常啟動審查程序,但要在嘉獎儀式之後。實施‘湘江計劃’和對他的控製和使用完全是兩件事。我們情報局取得了這樣大的一個成績,應該做足宣傳,讓海內外都知道。這不僅是給‘九全大會’獻上的一份厚禮,更是給對手的一次沉重打擊,同時也會大大激勵本局的士氣,為‘湘江計劃’ 的實施創造良好的基礎。”
他指指沈嶽手裏的文件:“這是我讓局長室擬定的授勳獎勵方案,你看看,沒有意見的話就立即呈報上峰。三天後舉行我局主持的嘉獎儀式和新聞發布會。”
沈嶽匆匆瀏覽了一下手裏的文件,隨後說:“田之雄榮膺甲種幹城勳章,授少校軍銜,獲得獎金,符合褒獎條例;莫之英獲頒忠勇勳章,晉升中校軍銜,功不可沒,理所應當;可是您、我和香港站丁站長均獲頒三等雲麾勳章,三名將官同時授勳會不會覺得頭重腳輕,讓外界有所議論啊?再說,這樣一份報告呈送到上峰辦公桌上,他們會怎麼想?這樣吧,把我拿掉。您是總負責,運籌帷幄,居功至偉;丁站長呢,前線指揮,實至名歸;加上我有點不倫不類了。”
葉翔微微蹙眉心裏嘀咕:“你老兄貌似謙虛,你一撤,我怎麼擺,到時候別人就該議論我貪功了。”嘴裏卻說:“老兄真是心思縝密,葉某愧不能及。好,把我們倆都拿掉,隻報請三人。”
沈嶽清楚葉翔心裏所想,趕緊補充說:“局座高風亮節,令人欽佩。我估計您當選“九全大會”中委,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份殊榮可是什麼樣的勳章都無法比擬的啊。”
一席話說得葉翔高興地哈哈大笑:“我們還要好好籌備‘九全大會’期間的‘展覽會’,讓各地的代表都看看本局取得的輝煌戰果,也讓本局同仁與有榮焉。”
他這番話提醒了沈之嶽,他指著報告問:“新聞發布會能不能隻散發本局撰寫的新聞通稿,不刊發田之雄的照片,最好他本人也不在公眾前露麵?”
葉翔有點不明所以:“舉行新聞發布會是慣例,以往過來的飛行員,都公開舉辦了授勳儀式和新聞發布會,比如,前年的邵希彥、高佑宗,去年的劉承司,都是如此辦理的,先生還親自接見了。”
沈嶽解釋說:“空軍飛行員一旦飛抵我方,除了宣傳外,其本人不會再發揮什麼作用了。田之雄身份不同,作用很大,隻做宣傳工具太浪費了。”
葉翔點點頭:“你是想今後繼續把他派駐港澳,配合對大陸工作?”
沈嶽:“我確有此考慮。我跟田之雄談過,發現此人頭腦清晰,精明強幹,又有豐富的情報工作經驗,非常熟悉大陸社會情況。如果審查下來沒問題,再加以培訓,這樣的人才派到我們海外最重要的橋頭堡去,專門從事對情勢的分析研判,勢必如虎添翼,強化港澳站的力量,也會為九全大會獻禮的一係列行動增加勝算。局裏這樣熟悉共產黨內部運作的人才可是寥寥無幾啊,放在局本部或是用作宣傳工具,太屈才了。”
葉翔笑道:“我倒是沒意見,今天早上你不是還對他有所顧忌的麼?還不到一天印象就改變了?外放出去你不怕失控?”
沈嶽正色道:“該搞的審查還是要搞,審查完了,用起來放心。我幹了一輩子情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心裏有根弦始終繃著。再說,如果有問題,放在局本部,接觸的層級更高,危害更大。其實,我想說的是另一個問題,我希望田之雄到港澳站後,能加強情報分析工作,而不是搞搞行動。我總認為,我們應該改變目前鬥爭的策略,把工作重點放在戰略情報收集和研判層麵,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武裝偷渡騷擾上,那樣收效甚微,人員和物資損失太大,對下麵的弟兄士氣打擊也很大。”他本來想把莫之英的話說出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葉翔收斂起笑容,這一席話觸及到兩人的分歧。
葉翔是情報局行動處處長出身,自稱“行動專家”,因主持破獲“吳石”一案而聲名大噪。他對上麵的指示積極領會貫徹,喜歡搞些大動靜,以引起關注,因而頗受老先生賞識。
而沈嶽則主張新的曆史時期要有新的情報觀,應改革老軍統的傳統工作思路,修正過去人們印象中打打殺殺的軍統形象,更注重情報尤其是戰略情報的收集、分析、研判工作,號召下屬要甘心做“隱形人”、“無名英雄”。此外,他平易近人、事必躬親的作風,酷似先生,也因此被先生視作心腹和“智囊”。
葉翔心裏十分清楚,先生遲早要接老先生的班,而先生對他卻心存芥蒂。他非常希望能有機會能緩和關係,消除誤會。沈嶽正是能為他緩頰的合適人選。
於是,他站起身,很痛快地說:“好吧,就照你說的意見辦,幹脆連新聞發布會也取消掉,隻在局本部小範圍搞一個授勳儀式。辛苦老兄斟酌一份發布通稿,我去麵見先生,說明我們的想法。另外,通知香港站丁站長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