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上路,早去早迴!”
轉過天來,李善長親自挑選了十個西瓜,命人裝車。
如果說,他種出來的西瓜都是極品,個個大得離譜,裏麵汁水飽滿甘甜。
那這些西瓜,就是極品中的極品!
“知道了,爹!”
雖然心中諸多不願,但礙於老爹的淫威,李祺還是帶著二十來個家丁,風塵仆仆的啟程了......
兩天後,金川門前。
望著巍峨高聳的城牆,以及那雄偉壯麗的紫金山,李祺一時心潮澎湃,目光流轉。
久違的感覺啊!
以他對這裏的了解,不亞於第二故鄉。
進城之後,繁華而熱鬧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房屋,一一浮現在眼前。
一行人穿街過市,走馬觀花。
“公子,咱們接下來要去哪?”
“直接進皇宮獻禮嗎?”
聽著護衛的詢問,李祺頓感無語。
“你當皇宮是大雜院啊,想進就進?”
“皇帝的壽禮慶典明天才舉行呢,先找個地方住下吧。”
打量著熱鬧如初的街道,不免唉聲歎氣。
雖然迴到了京城不假,但李善長給他下了嚴令,不許肆意妄為,得意忘形。
尤其是青樓楚館,煙花柳巷,更是與他無緣。
身後那些人,都是老爹派來的眼線,享有沿途監視,向上匯報的權力。
一想起藤條棍棒的恐懼,李祺連忙打消了念頭,不敢跨越雷池半步!
很快,他們兜兜轉轉,來到了一家悅來客棧,當即拎包入住。
這玩意兒......全國連鎖!
挑了個最好的房間,李祺一頭紮了進去。
反正哪也去不了,幹脆躺下睡大覺。
可惜周公不作美,困意遲遲不來,他隻能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難眠。
畢竟,再有兩三個月,就到了年關歲尾。
等到來年開春,便是他和公主成親的日子,以後肯定要常住京城。
雖然如此,但仍覺得不是滋味。
到時候,他就成了朱家的上門女婿,沒法瀟灑快活,按照自己的心意過日子。
臨行之前,李善長格外叮囑:這個節骨眼上,千萬不能出差錯!
稍有疏忽,惹得龍顏震怒,立馬打斷他的第三條腿!
“唉!”
一聲歎息,道不盡心中酸楚。
橫豎又睡不著,幹脆把老爹送的那兩本書拿出來,刻苦鑽研......
等待日後降伏公主,興許能派上用場。
與此同時,在京的文武百官,已將壽禮備齊,就等明天送給朱元璋了。
另外,眾多皇子公主也沒閑著,對自家的皇帝老爹,各有一份心意,準備隨時獻上。
......
翌日,辰時。
京城裏,普天同慶,熱鬧非凡。
到處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皇帝的生日,上至文武公卿,下至販夫走卒,無不滿心期盼,翹首以待。
雖說,朱元璋早有言在先。
表示大明立國時間太短,根基不穩,國庫也不充裕。
本次生日慶典,主打一個氛圍,不宜搞得過於隆重,鋪張浪費。
但負責操辦的禮部官員,精打細算,硬是用著最少的開銷,把場麵給撐起來了。
奉天殿前,從清晨開始,鼓樂聲聲,彩旗飄揚。
宮女們服色鮮明,四處奔走,忙著排擺酒水宴席,氣氛相當活躍。
放眼望去,偌大的場地上,布置得井井有條,可謂隆重莊嚴,頗有大國風範。
由於宮殿內空間有限,這種規格的盛會,隻能挪到露天舉行。
好在天氣不錯,晴空高照,至少不會下雨......
“諸位大人,請坐到這邊!”
等到日上三竿之時,朱家的眾位皇子,以及滿朝文武公卿陸續而來,在禮部的安排下,依照身份和品級次序列成隊伍。
他們都捧著精心準備的壽禮,靜候朱元璋的蒞臨。
而李祺,原本很早就來了。
隻因他一無官職,二無身份,那個‘駙馬都尉’的頭銜,尚且未能生效。
類似這等三無人員,大約會排在最後,才能等到皇帝召見。
沒辦法,封建王朝的等級秩序,就是如此嚴苛。
敢不經過通傳稟報,擅自闖入者,一律按照謀反大逆處理!
李祺雖不曾涉足官場,但基本規矩還是懂的......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正午時分,暖陽高照,在眾多期盼的目光下,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朱元璋,攜馬皇後聯袂而來,閃亮登場。
站在奉天殿外的最高處,向百官和皇子們揮手致意,臉上笑容燦爛光輝。
兩人身穿錦衣華服,頭戴冕旒鳳冠,一個威風凜凜,寶相莊嚴,另一個儀態萬方,從容有度。
緊接著,作為盛典的核心人物,朱元璋開始發表感言。
“想當初,我本淮右布衣,因家境寒苦,無奈到皇覺寺做了僧侶,遊曆西方,行走天下.....”
“時逢暴元無道,民不聊生,咱不得不挺身而出,效仿漢太祖高皇帝,手提三尺之劍,掃清寰宇,撥亂反正!”
“乃幸上蒼護佑,天命加身,讓咱坐了這君臨天下,九五至尊的寶座!”
“而今想來,若能遇到太平時節,五穀豐登,咱倒是更願意守著鳳陽老家,躬耕農畝,安居田園,享受歲月靜好......”
此話一出,百官內心噓聲不斷。
陛下,咱別扯犢子行嗎?
您要當真是個鄉下農夫,能有機會認識我們,站在這兒接受三拜九叩的大禮?
搞笑了!
說了半天,不就想讓我們誇你兩句嗎?
幹啥拐彎抹角的,一點不爽快!
雖然那點心思,早已被看穿,但百官個個都是老而成精的人物,玲瓏八麵......
這種盛大的場合,不會讓皇帝下不來臺的。
首先,左丞相胡惟庸率先出列,口中滔滔不絕,把朱元璋狠狠誇了一通。
“陛下,您才堪經緯,英明神武!”
“乃是天命所歸,舉世無雙的明君聖主。”
“即使比那漢高祖,唐太宗也不遑多讓,甚至猶有過之,獨領風騷。”
“有您在,我等君臣同心,攜手並肩,定能將大明治理得風調雨順,民生安樂,開創恢弘盛世!”
“微臣不才,蒙聖上榮寵,忝居相位,在此為您祝賀壽誕之喜,富有四海,春秋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