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勤領頭,那些耆老、士人、先生紛紛效仿,跪在了孔府的大門口,哭喊著就是不讓朱棣進攻。
張玉等燕山衛兵將麵對他們的哭喊阻撓,一時沒了主意,紛紛看向燕王朱棣。
朱棣深吸一口氣,喝道。
“將攔著我軍路的諸位大人,全都拉走!今日,無人可擋本王抄家孔府!”
燕王朱棣下令,燕山衛不再客氣。
衝上去,將跪在門前的官員、耆老、士人統統架走,然後衝擊孔府。
方克勤放聲大哭,哭喊道:“殿下!不可!孔府乃儒家聖地,不可動武!”
轟!撞木狠狠地撞擊在孔府大門上,將孔府的大門撞地凹進去了一塊。
轟!轟!轟!
每一次撞擊,皆如同一記大錘,狠狠地錘擊在方克勤、吳印等人的心頭。
孔府四周亂成一團,有正在進攻孔府的燕山衛,有被拉走的官員、士人、耆老,還有在遠處看熱鬧的百姓。
轟!隨著最後一次撞擊,孔府的大門轟然倒塌,燕山衛如狼似虎,衝進孔府中。
吳印跌坐在地上,失聲痛哭,“造孽!造孽。目赘且戳颂禳N?”
吳印留在濟南府這段時間,忙著聯絡山東各地的官員,就準備集合起來給朱棣壓力,保住孔府。
結果燕王朱棣誰的麵子都不給,直接衝入孔府,將孔府上下全部抄家。
洪武十一年,六月。
金陵,皇宮,文樓。
朱元璋今日難得休息,來到文樓閑逛,忽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內官總管雲奇,捧著一封密信,呈遞給朱元璋:“陛下,燕王殿下送來的加急密信,請您過目!
朱元璋揮揮手,讓雲奇來誦念。
“兒臣朱棣,往金陵而拜,兒臣受命徹查山東諸案,今已近尾聲,山東白蓮教已被清除,匪寇、民亂將息。”
“山東之內資助白蓮教之人家,共一十二戶,另有部分官員與白蓮教有勾結,亦被兒臣緝捕歸案。”
朱元璋聽著消息,微微頷首,對朱棣的表現很滿意。
“山東富戶曹有德,乃孔府孔希悅之親家,作惡多端,欺壓百姓,更與白蓮邪教有所勾結!
“兒臣經審問後,證據確鑿,故出兵緝捕孔希悅,奈何孔府乃士人聖地,盛氣淩人,山東本地官員、百姓對其多有袒護!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書卷,眉頭微蹙。
朱棣信件前麵的內容中規中矩,後麵怎麼牽扯到了孔府頭上?
朱元璋對孔府,其實沒什麼好感,當年徐達領兵攻至山東,大破元軍。
結果前任的衍聖公孔克堅稱病,不見徐達,就讓其子孔希學去拜見徐達。
這事兒雖然不大,但孔家對大明朝廷的態度一覽無餘,孔家還是心向前元的。
也因為此事,孔克堅過世之後,朱元璋拖了幾年,才給孔希學冊封衍聖公的稱號。
“繼續讀!老四是怎麼處理的?”
“兒臣領兵,兵圍孔府,給予孔府一炷香時間交出孔希悅,然孔府執迷不悟,依舊盛氣淩人。”雲奇讀著聲音都開始微微顫抖。
“故兒臣執父皇天子劍,皇權特許,殺入孔府緝拿孔希悅,孔府包庇孔希悅,被兒臣一並捉拿,押送往金陵!”
燕王朱棣這封信上,還簡述了一些細節。
如孔希悅本來躲在了一小院的水井裏麵,初時燕山衛捉拿竟然沒有找到他。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孔希悅給找出來,審問才知道,原來孔家要犧牲孔希悅。
孔希悅本來也答應了自我犧牲,但臨到自己犧牲的當口,孔希悅還是怕死。
悄悄地躲進了水井裏麵,導致孔家去找他的時候沒找到,這才引得燕王朱棣進攻。
朱元璋的神情很複雜,有驚訝,有驚喜,還有那麼一抹欣慰。
“去,召集太子,還有六部尚書去武英殿,咱有要事與他們商議,快去!”
雲奇也清楚,燕王朱棣抄家孔府,這事兒是要震驚天下的大事情,不敢耽擱。
待雲奇離開之後,朱元璋捧著朱棣的書信,忽然間笑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肆意大笑,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
“好一個老四!咱以前當真小看了你,好!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好兒子,哈哈哈哈!”
朱元璋素來不喜歡孔孟之道,還曾經做出要將孟子請出的事情。
洪武五年,他下令將孟子的木主牌請出孔廟,取消孟子配享的待遇。
並下詔書:有諫者以不敬論,且命金吾射之!
當時的刑部尚書錢唐挺身而出,與朱元璋打擂臺,朱元璋果真命金吾衛士射了錢唐數箭。
群臣群起為錢唐求情,錢唐這才免於一死。
孔孟,在臣子與天下士人那兒有極重的分量,就連與宋濂學習多年的朱標,一樣尊奉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好不好?朱元璋認為這孔孟之道用來培養士人,沒什麼問題。
但當天子的若是相信了孔孟之道,用此法來“刻舟求劍”地治國,就會陷入那群文人的“圈套”,處處受到掣肘、影響。
朱元璋不希望朱標變成那樣的皇帝,偏偏朱標又再向那個方向發展,這令朱元璋一度憂慮。
可經過李善長的講述後,朱元璋思路打開,開始關注朱棣,朱棣果然沒有讓朱元璋失望!
朱元璋放聲大笑夠了,便前往武英殿,與皇太子朱標,以及六部尚書商議此事。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是抄家孔府這樣的滔天大事?
很快,孔家被燕王悉數緝捕,押送往金陵的消息,便一石激起千層浪。
金陵,翰林院。
“燕王殿下怎能如此?孔府乃我儒家聖地,亦是我天下士人向往之地,燕王殿下如此對待衍聖公,是在打我儒家的臉!”
“諸位,咱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衍聖公受辱!必須想辦法,攔住燕王入京!”
“孔希悅犯錯,為何要牽連孔家?燕王殿下過分了,他就是在針對孔家,針對我們儒家!”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燕王殿下就藩北平府太久,經常與北元的韃子打交道,怕是沾染了蠻夷的習性!”
“我等要為衍聖公出頭!為儒家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