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嬴政法家治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命名大秦,無疑,這個國策在嬴政的心中是無比正確的,而這老九,僅僅是大勝匈奴,羽翼未滿,就要想著要修改大秦定國國策?
要知道,天下未定之時,六國忌憚於商君變法之大秦,皆是爭相結盟亦或者是各自結盟隻為抗擊大秦精銳。
齊技擊、魏武卒、趙邊騎、秦銳士,乃是天下最為強悍的四大精銳部隊,然而,當秦之銳士破國而出,征戰六國之時,六國無不膽戰心驚,其曆經大秦束帶君王而依舊屹立不倒,乃至是嬴政僅僅花費九年一統天下的時候,這些銳士更是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哪怕是成國之後,也正是這些銳士的存在,才讓那些虎視眈眈之人不敢再大秦境內造次。
隻有,當嬴政“死去”的消息傳出去,那些人才敢揭竿而起!
而這些的根基,正是“法家之道”支撐而起,這一切,嬴政都看在眼中,那麼現在,他怎麼能夠容忍老九擅自去修改這些呢?
不行!絕對不行!除非,除非老九真的說出一個一二三,否則,他絕對不會同意!
他便立在祭臺之下,抬目看著高高在上的嬴軒,哪怕是對方居高臨下,但是他的氣勢居然一點都不落下風!
“軍師,你記住了,本公子接下來說的話,是說給父皇聽的!若是本公子說完之後,父皇不降罪於本公子,那麼這件事,你便不許再做多言!膽敢多言,休怪本公子對你不客氣!”
嬴軒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轉而背過身,直麵驪山帝王陵,迎著孤獨且又蕭瑟的風,悍然開口:
“數十年來,我大秦法家治國,律法嚴苛!在本公子之前,便已經有餓殍滿地之可怖景象,四方易子而食,百姓更是深處水深火熱之中!直到本公子接過大秦以來,本公子肅清朝政,拔除貪官汙吏,縱橫四野,前去北方抗擊匈奴,更是看見了在本公子看不見的地方,豪強恃強淩弱,將不少人才打壓與胯下!”
“這一切,乃是暴行,乃是大罪!然而,因為法家之道,其苛法深入人心,導致大秦百姓心中無一不將此‘暴’立於心中,認為,隻有‘暴’方可止暴,因此,不少老實人變成了所謂的逆國之賊!是我大秦不得民心,一大問題!
“不僅如此,本公子還聽聞不少地方有著山賊亂政,以至於貪官汙吏勾結地方豪強,甚至膽敢染指我大秦國庫,且以法治國,軍餉之事尚且未曾解決,而其中真正送到前線的,卻是少之又少!”
“所謂法,不一定真的要嚴苛!也不一定真的要以‘暴’而聞名!真正的法,為的理應是‘天下為公’!更是應該將百姓心中對秦之誤會徹底消除於四海,令有罪之人得到相應且能夠接受的懲罰!令無罪之人得到公正對待!此法,方才為治國之策!而法之本身,本身也不容許被‘暴’染指,否則,執法之人,極有可能以殘暴方法令本該無罪之人變為有罪之人!”
“故,法,理應有柔性,法,理應有溫度,法,更應該有力度!”
“若無法家改革,何來柔性?若無人心與法之合,何來溫度?若天下都認為,我大秦之法不合理、過於殘暴,何來法之力度?”
“兒臣軒,自掌權以來,一直認為君輕民貴,故而與民更始,為民謀福!法之開展,同樣也需要民之支持!所以,兒臣軒願將此千古哪怕萬古罵名背負於身上,令我大秦百姓,親於秦,服於秦,效力於秦!如此,兒臣軒就算受千刀萬剮之苦,也無妨!”
“故,所謂天下為公也,乃是普天之下,百姓皆以大秦為準!乃是我大秦萬世而為之法也!破而後立,我大秦必將萬世而為!”
嬴軒看著遙遠的驪山帝王陵,越說語氣越動情,然而他的目光卻從來沒有在帝王陵的地方挪開過,說到最後,甚至是直接迴過頭,對著百官,激情嘶聲道。
是的,他作為穿越而來的穿越者,深知秦始皇之功績在千秋有名,而又是第一個真正統一之大國,隻有將大秦的根基徹底打牢,日後,或許才會有機會達成天下為秦之夢想!
好男兒誌在四方,若是沒有打遍天下無敵手之誌向,談何大丈夫!
且天下為公,正是得到天下之民心,隻有先得到民心,大秦方可有征戰四方之底氣,更是有著真正的萬世而為!
“天下為公!”
而嬴軒的話音剛剛落下,跟隨嬴軒而來的那些秦軍將士便再也止不住心中的情緒,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山唿起來。
“天下為公!”
武官如此,文官尚且如此,就算是一向是法家代表的李斯也站了起來,看著嬴軒,帶著百官喝道。
沒錯,李斯其實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他一開始也覺得自己不是很能接受,但是今日聽了嬴軒的一番話,他知道了,嬴軒並非是真的要完全罷黜法家,而是要用柔性之法治理大秦,本質也是法家之道,以此來雜合大秦之法律,令大秦之法之根基更加牢固,李斯稍加思索,便知道了嬴軒用心之苦,是確確實實再在為大秦做事!
同樣,嬴軒的野心,幾乎已經唿之欲出!
李斯也更加堅定,眼前此人,定然能夠讓大秦走向更廣闊的天空!
不僅如此,那些被押來的公子也同樣被嬴軒的話而帶動了起來,看著高高在上的嬴軒,心中不知何來的一股豪情,也跟著文官武官一齊喝道:
“天下為公!”
而因為好奇而來的鹹陽數萬百姓在聽完嬴軒的這一番話之後,在壓製於秦之律法、在秦之律法的最底層生活的他們,也聽出了嬴軒的決心。
他們雖然不知道嬴軒要怎麼做,但是從嬴軒掌權到現在,他們也能夠感覺出來,嬴軒正是要為了他們而進行變法!甚至是不惜大改大秦一直以來之國策!因而,他們也跟著喝道:
“天下為公!”
整個祭臺,似乎都因這一聲聲山唿而震顫起來,哪怕是嬴政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腳下也在不住地顫抖起來。
一時之間,眾人之聲似乎化為一道道狂風,吹拂著這一片天空,吹拂過嬴政直直立在原地的身子,逐漸將他緊皺的眉頭緩緩打開——
是的,嬴政,又,說動他了!
如今,百官從心,萬民歸心,乃是明君之標誌!
哪怕是當乃難道嬴政,費盡心思想要將自己刻在百姓的心上,但是,最後留下的,隻有百姓之恨、百姓之怕!
嬴政當時很苦惱啊,很苦惱!
但是現在,嬴軒居然如此輕鬆,就說出了萬民之心,憑著剛剛嬴軒所說的天下為公這幾個字,就達到了這第一步!
嬴政的緊緊捏緊的拳頭忽然鬆開,終於,終於,鬆開了手。
緩緩地,退到了蒙毅的身邊。
嬴軒看著他的這一副模樣,深知,自己又一次說動了嬴政。
那麼,就還會有下一次,下一次,直到……徹底將他收入麾下!
…………
迴宮內。
嬴軒也是終於順利地將儒天下為公之道順利的推行下去。
當然了,嬴軒也很清楚,這件事說得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酵才行,就算酈食其那邊已經找到了部分私學的老師,但是要找到那些好學生,特別是那些因為窮苦而被隱藏的學生,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澱。
畢竟,先前秦法之力量,已經深入民心,短時間內,不能夠強行消除。
而儒法之道,則是自鹹陽開始,要先讓那些官員看見成效,方才能夠順利施行下去。
所謂潤物細無聲,正是要將真正的天下為公之道悄無聲息地深入人心,這樣才能夠達到嬴軒想要的效果,就像是之前的百盈司一樣,鹹陽城外的其他城,正是看見了百盈司日進鬥金,這才讓百盈司的入城順滑無比幾乎沒有一點阻礙。
誰都喜歡錢,百盈司的成功,也是嬴軒預料之中。
天下為公之道,就是要讓當下的百姓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執法有力度,執法有溫度”,拿捏住民心,就可以讓日後科舉製上的有誌之士更加忠心為秦效命,到時候再給城中原本官員推出一個獎勵機製,那麼人才不就是源源不斷了嗎?
所以呢,嬴軒製定了一係列的修改之法道,譬如鼓勵私學,為今後的科舉製奠定一個好的基礎,令酈食其去做;譬如將那些山賊慢慢地招安收入朝堂,由陳豨去做;譬如在鹹陽城中用宣紙張貼一些天下為公之道的事情,讓百姓耳濡目染,讓樊噲去做;還有便是整頓軍容,令鹹陽城內巡邏的秦軍執法力度稍微放寬變得有溫度,不要一點事情就要大費周章,也得看這情況開開小灶嘛……雖然依舊嚴格,但是比之前那般不近人情好了不止一點……
當然啦,這件事,是需要發酵的!是需要時間的!嬴軒再急也沒有辦法。
剛才不是說到百盈司了嗎?在等待儒法之道發酵的時間裏,再研究出一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珍稀物品,為百盈司的增添新的活力。
近來,雖然百盈司一直在嚐試新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吧,說不上劣質,但是還是太過於平平無奇了,導致營業比起之前的日進萬金,變成了日進九千金。
可別小看這一千金,這可是後繼乏力的苗頭,如果說再不推出一些好東西,百姓對於百盈司的期待就會下降,到時候,損失的可就不是這一千金了。
是時候把那種煉鋼技術端上來了!
不過嬴軒已經有了打算,就是開始走高爐煉鋼的路。
目前大秦的鋼材極其之少,幾乎都是用著鐵礦鍛打而來,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淬火之後還有可能根本不能用,廢鋼則是無法進行循環利用,如此既浪費了時間,也耗費了人力,且鋼材之事,乃是國家重器之根本,還是越早提上日程最好。
而且,嬴軒還有一個心頭之痛——
那便是劉邦尚且找不到蹤跡!如今項羽已經收入了麾下,這劉邦……
算了。
目前嬴軒風頭正盛,不急於處理劉邦的事情,便先準備把高爐弄起來。
所謂高爐,是由一些耐火材料砌築而起的爐子,分為五個部分,嬴軒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找到耐熱的材料。
當然了,這些東西,對於目前的秦朝來說還是太先進了,嬴軒能夠想到的,就是將沙石鍛打成磚,和徐福一塊一塊地去試,開始嘛,都是失敗的,但是兩人也毫不氣餒。
“公子,你要那麼耐熱的磚頭做高爐幹什麼?”
一次休息,徐?粗妥约阂粯踊翌^土臉的嬴軒,好奇問道。
“你有所不知,本公子要做的高爐,其內部溫度可以高達數千攝氏度,到時候,我們不管是煉鋼還是說要製造一些瓷器,都能夠用這個高爐,事半功倍!”
徐福摸了摸下巴,好奇問道:“攝氏度?是什麼?可以吃嗎?”
嬴軒無奈一笑,好吧,忘記了大秦還沒有攝氏度的概念,解釋道:“這個……算了,你不用知道,你隻需要知道,我們在高爐裏麵煉鋼,不僅能夠提高效率,更是能夠給我大秦鐵匠一個安全的氛圍!”
“而且,我們之後,可以先用一些高爐來煉製瓷器,擺上百盈司,還可以大賺一筆!”
沒錯,嬴軒不僅要拿高爐來煉鋼,更是要製造出瓷器,狠狠地割一把那些貴族的韭菜。
當然,還可以等後人挖出來之後,做成一個古物放在博物館裏,想想都爽!
徐福不懂,而很快,衛穎快步而來,道:“公子,韓信那邊,將一個長命鎖交給了大公子,大公子現在已然出宮,說是要去見一個故人!
“大哥想去,便讓他去吧。”
嬴軒擺擺手,沒有在意,兄弟那麼多年,他還會懷疑扶蘇不成?
衛穎微微點頭,繼續道:“大公子說,他要見的人,叫做……甘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