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二年,為期三天的己未科會試終於落下帷幕。
這屆會試的策論題難如登天,好一些舉人從順天貢院出來的時候,人都是暈的。
這些舉人都是經過鄉試洗禮,對策論可謂十分精通,也認為策論恰恰是最簡單的。可這次卻不一樣,第三題策論非常冷僻,難如登天。
程敏政給出的題目是從《退齋記》中出題,講道理,很多舉人醉心四書五經,可能看都沒看過退齋記,更別提策問答題。
‘學者於前賢之所造詣,非問之審、辨之明……夫此四公,皆為當世之豪傑……’
這道策論題,不知難倒多少學子,多不通曉,更別提從容作答。
不過好在這並不是八股題,對整個會試的影響不大,因為明朝的科考從來都是以八股論成敗,但策論題卻能關乎著考生的排名。
換言之,八股是你進入進士群體的敲門磚,但排名還需要看後麵的策論等題。
“伯虎兄,衡父兄,考的何如?”
在會試結束後,唐寅和徐經等人便赴約和一些舉人們共同慶祝。
最初唐寅還是保持低調謙虛,隻是笑而不語,但酒喝多了便開始口無遮攔,又加上唐寅骨子裏恃才傲物的性子,於是便拍著胸口道:“這次科考會試,唐某必取第一也!”
徐經也興奮的道:“徐某說不定也能高中!”
一名舉人好奇的問道:“策論這麼難,伯虎都答出來啦?”
唐寅嗬嗬道:“你們沒看過之文章,唐某卻早有涉獵!”
幾名舉人對視一眼,便不再多說什麼。
……
二月初五開始,順天府貢院便全麵封閉,朝廷給科考閱卷官批改的期限也不過三天,三天內要將上千份試卷全部批改完成,並且放榜。
但在二月初六這天,民間忽然開始傳舉人蘇州舉人唐寅和江陰舉人徐經聯合禮部右侍郎程敏政舞弊。
傳說唐寅和徐經在弘治十一年年前,曾經內閣敕造吳寬舉薦,拜謁禮部右侍郎程敏政府邸,通宵達旦。
程敏政又為今年科考同主考官,因此懷疑程敏政配合唐寅、徐經作弊。
這種言論在京師被傳播的越來越廣泛,唐寅和徐經倒不以為意,不過隻是某些嫉妒他們的舉人使用骯髒手段罷了,身正不怕影子斜。
如果事情僅隻在民間發酵,倒也不會影響這次科考的成績。
然而在二月初七這天,監察禦史華昶忽然上表一道奏疏,彈劾禮部右侍郎程敏政舞弊,頓時在朝野掀起巨大的波瀾。
‘國家求賢以科目為重,公道所在賴此一途,今年會試,臣聞士大夫,公議於朝,私議於巷,翰林學士程敏政……’
‘初場未入而論語題已傳誦於外……’
朝會上,當弘治皇帝聽聞監察禦史華昶的上奏後,臉色微變。
內閣大學士劉健和禮部尚書一同出列反駁禦史,給出的理由是程敏政在年前並未出題,科考題目乃年後禮部會同大學士李東陽和五經考官一同出題,程敏政隻有建議權,並沒有定題權,況且所有科考題目都需經弘治皇帝批閱選擇。
程敏政無法得知試題的具體情況,又怎可能提前泄題?
不過禮科給事中出列繼續反駁內閣和禮部,程敏政雖隻有出題權,但他可以將題提前泄露出去,其中存在僥幸之事,陰差陽錯就考了這些考題,這難道不是舞弊?
況且自古科考都是掄才大典,取仕之重途,不可不察。
劉健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給事中和禦史等科道言官,不知在想些什麼。
出列彈劾程敏政的科道言官越來越多,也足以見得輿論影響力越來越大,畢竟科考關乎萬千學子的命運,多錄取兩人,就有兩名學子落榜,對他們不公。
為了還學子們公平,也為了還程敏政一個公道,弘治皇帝不得不開口道:“禮部侍郎徐瓊。”
徐瓊出列。
弘治皇帝開口道:“汝自協都察院同去順天貢院,凡令李東陽會同五經同考試官,將場中朱卷凡經程敏政看中者重加翻閱,從公去取,以息物議。”
“今年放榜日推遲至三月二日。”
“遵旨!”
……
內閣。
在朝會結束後,劉健和謝遷抵達內閣值廬,謝遷依舊有些不相信,對劉健道:“閣老,克勤禮部侍郎也,又兼皇上和蔚王之老師,怎可做出營私舞弊之事?”
雖說明朝的很多老師都會為未來仕途考慮,而優先選擇有才的後輩拜入自己門下,好給自己未來仕途做個保證。
但這種事在程敏政身上是說不通的,他不需要去招攬什麼學什麼充入自己名下,他已經有大明朝最牛的兩個學生了。
至於錢財賄賂,一個禮部侍郎,想要獲取錢財實在太簡單了,何必做這種危險之事?
任何人在科考上做手腳,結果如何,都心知肚明,大明朝這麼多年來,貪汙者不勝其多,可誰敢在科舉上做貪汙舞弊之事?這不是找死嗎?
其他地方貪汙,興許還能貶官,但在科舉上要查實了舞弊,那就不是貶官致仕那麼簡單,誰敢拿著自己身家性命冒險,僅僅為了一點錢財?
劉健點點頭:“老夫知曉。”
謝遷壓低聲音問道:“閣老有何高見?”
劉健點了點麵前的奏本,道:“自屠尚書外出考察,汝可見南直多少官吏被罷黜?”
“梁儲在南直主持過鄉試,又欣賞唐寅,王鼇南直人,又是這次外察的主官之一,程敏政南直人。”
“外察的動靜太大了啊!”
謝遷愣了愣,忽然渾身打了個寒顫,不由臉色微變:“閣老的意思是……有人想用科舉舞弊轉移注意力?”
劉健搖搖頭,“不是有人,是有很多人……事情才剛開始,卻也不知這次會牽連多少人啊!”
但這些畢竟都是劉健的猜測,不然他實在找不出理由,為什麼會有人舉報唐寅舞弊,同時將矛頭對準禮部侍郎蔚王的老師程敏政!
這分量……太大了!也隻有這麼大分量的人,才能轉移外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