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家皇太子殿下,這次倒是意外沒有數落朱厚照。
他耐著性子對朱厚照分析道:“你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還沒等朱厚照開心,弘治皇帝又問道:“天下掌握話語權的都是士大夫階層。”
“真要讓他們和普通百姓一樣納稅,你覺得這個階層的人會同意嗎?”
“還有勳貴階層,他們會同意嗎?”
“如果我們真這麼做了,那不吝一口氣得罪了所有權貴階層,他們都是大明治理國家的肱股之臣,還有一部分舉人,他們也擁有免稅權,國家這麼多老百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為了一個科舉名額,為什麼?”
“考上了才能改變階層,才能免除稅收,因此這麼多人趨之若鶩。”
“如果陡然改革讓所有人都共同納稅,那時候天下所有人都會反對你。兵部反對你,你會失去兵權;吏部反對你,你會失去人事權;內閣反對你,無人給你治理大明江山。”
“那個時候咱們這個孤膽天子還有什麼用?”
“朕再問你,你會不會覺得於謙那一群人放棄祖宗擇立郕王很光榮?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很熱血?”
“你不妨帶入到英宗皇帝身上去看這事兒,今天他們可以換個皇帝,明天他們又會不會換了朕,換了你?”
朱厚照呆呆的聽著,而後便是一臉失望的道:“哦,原來不行啊……我果然很淺薄。”
弘治皇帝拍了拍朱厚照的肩膀,道:“朕沒說不行,你的想法很好。但事兒不能一口氣做完,王安石變法好嗎?固然是對國家有利的,可得罪了太多人,最後無奈隻能擱置。”
“他的變法類型實在太多,又操之過急……吸取曆史教訓,任何想要改變國家現狀的想法,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朱厚照懂得開始去思考改變,思考國家現狀,這自然令弘治皇帝欣慰,他自然也不會打擊朱厚照的信心。
但有些危害和道理他也要給孩子說清楚講明白,國家要先以穩為主,在穩定的基礎上,溫水煮青蛙的慢慢去改變,而非一口氣吃個胖子,這不現實,反而會遭到強烈的反噬,對皇權不利。
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理念中,沒有什麼比皇權根本更重要,考慮任何事都該以皇權利益為最高標準。
“這些事你不要亂說,連楊廷和都不能說,你自己心裏明白就行了。”
“要藏著事,不要什麼都對外人說,這樣會害了你,知曉嗎?”
朱厚照似懂非懂,不過還是點頭道:“哦,父皇我知道了。”
“好了,迴去吧,這些事是父皇該操心的,朕好好想一想。”
“嗯!”
朱厚照興意闌珊的離去,他以為完美的治國政策,想不到存在這麼多的漏洞啊,看來治理國家還真不簡單吶!
望著自家大兒子離去的背影,弘治皇帝若有所思。
朱厚照提出的天下所有人一同納稅的理念著實讓弘治皇帝震驚了一下,倒不是朱厚照的想法多麼先進,而是朱厚照作為太子能想到這些。
隻是想要普及這一政策,將會遇到多少阻力?
弘治皇帝其實也不是沒想過解決土地困境的辦法,隻是一直沒勇氣去做。
現在他不由要好好想一想,看看究竟能不能將這項改革給推廣下去!
哪怕隻是一次失敗的嚐試,也能讓朱厚照明白其中的難處。什麼事光嘴上說,太子或許理解不了。得讓他實際看看皇權實施後,會遇到多大的阻力。
皇權不下鄉,這事兒從來不是說著完的,他皇帝再厲害,地方官府陽奉陰違又能怎麼辦?
……
今日休沐。
一大早劉瑾就來找到朱厚煒,說程敏政之子於東宮求見蔚王。
後宮他是進不來的,但東宮可以。
朱厚煒跟著劉瑾一路來到東宮,大哥還在唿唿大睡,這段時間又是上課又是練箭的,著實將他累壞了。
朱厚煒也沒打擾他,獨自來到東宮正殿。
程塤已經在此等候許久,見到朱厚煒趕忙拱手道:“微臣參見蔚王殿下。”
朱厚煒摒退左右,才對程塤道:“師兄不要客氣了。”
“師兄可怪我?”
“此番密雲事還是牽連到程師兄貶官,我沒護好你。”
程塤趕忙道:“殿下切勿要如此說,臣雖沒有父親的智慧,但也絕非忘恩負義的小人。”
“若非殿下,微臣還不知要被貶去何處,感恩都來不及,怎敢怪罪?”
朱厚煒暗暗點了點頭。
程塤繼續拱手彎腰道:“此番來尋殿下,是和殿下告別的。微臣要去東南了,當會帶著寡母一同過去。”
他是個很孝順的人,程敏政死後,隻有他和母親相依為命,自然也不會將李瑩獨自留在北平。
朱厚煒點頭道:“好!”
“師兄,調去東南是我的意思。”
“東南備倭指揮使雖然現在看上去是閑暇衙門,但師兄不能太鬆散,要時刻防範東南瀕海有可能的倭寇入侵。”
“凡在東南有任何事,先來信給我,有拿捏不準的事和人,都可以告知我,不要自己做主。”
“此番密雲事師兄被牽連,日後當以此為戒,要知曉如何提前脫離危險,無論文武官僚都是人群構成的,每個人心思各異,不要對別人太單純,工作中務必不要推心置腹。”
程塤聽的一愣一愣的,此時竟有些夢幻的感覺,一個四歲多不到五歲的孩子,竟在教自己如何為官如何待人待事,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可細細品味,朱厚煒的話又那麼令人信服,這些道理程敏政此前也和他說過,他不太明白,自從經曆這次密雲事後他才有所感悟。
如果早早能做到未雨綢繆,早早想好應對措施,撇清所有責任,也不至於遭到文官攻擊而拿不出一點反駁的對策。
他深以為然的點頭,然後躬身彎腰,對朱厚煒道:“多謝蔚王殿下,我……我明白了。”
雖然程塤的政治智慧和手段並不高,但忠心就夠了,朱厚煒也不指望他能像唐寅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用,程塤就是他安插在東南的眼睛,山高皇帝遠,最起碼現在朱厚煒在未來能知曉東南的情況,不會被別人蒙蔽東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