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質來到麵前,一箱箱珠寶擺在幾案上,齊湣王咧開大嘴笑個不停,不住地讚揚蘇秦雄韜偉略,智能超群。他現(xiàn)在不必擔心燕國在背後襲擊他了,以往的懷疑、擔心,隨著人質、珍寶的送來,已經(jīng)雲(yún)消煙散。他可以放心地抽出北部邊境的十萬駐軍,交給田觸去偷襲宋國了。他為此而躊躇滿誌,覺得整個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為了掩人耳目,滑王命令田觸、田達率領三十萬大軍悄悄地趕到薛地集結,而他自己卻與蘇秦、韓瑉,帶著十三萬齊燕聯(lián)軍,到洹水之濱參加盟會。
韓、魏、趙三國人馬陸續(xù)到齊。
湣王登壇,與韓王、魏王、趙相李兌------見麵,接著召集燕將劇辛、韓將暴鳶、魏將晉鄙、趙將廉顧、齊將韓瑉,宣布放棄帝號,與各諸侯國平等相處,共同反對秦國稱帝。
齊王這一姿態(tài),立即贏得四國君王、將軍的激賞。他們熱情歌頌齊王英明,同時義憤填膺地遣責秦王稱帝所犯下的僭越之罪。
韓、魏二王還要求將反對稱帝一事,作為討伐秦國的主要理由,寫進盟約文書中,以便昭告天下。
蘇秦宣布盟會開始。
五國國王、丞相、將軍立於盟壇上,他們宰牛割耳,歡血盟誓。趙相李兌代表五國宣讀誓詞,那誓詞氣吞山河,震撼人心,足以令秦人聞風喪膽。
宣讀完畢,李兌將五份盟書連同蕭艾一同點燃,投入坎穴,以上達神明。
圍在盟壇四周近六十萬人的聯(lián)軍將士,唿啦一聲舉起戈矛劍戟,齊聲歡唿五國結盟成功。
那浩大的聲勢,在洹水之濱久久迴蕩。
盟誓結束,李兌一麵命五國聯(lián)軍向成皋、榮陽進發(fā),一麵派人將盟書抄寫一份投進秦關。
關吏快馬加鞭趕往鹹陽,將盟書送與秦昭襄王觀看。
秦昭襄王大為震驚,急忙跑進甘泉宮稟報宣太後。宣太後讀完盟書,神情鎮(zhèn)定自若,她微微--笑,慢慢地說:
“王兒,去把丞相,將軍叫來!
不一會,丞相魏冉、大良造白起、左更司馬錯、右更半戎、上卿向壽、涇陽君贏惺等人接連趕到。他們按部就班,兩廂坐定,滿臉嚴肅、冷峻地望著寶座上的宣太後與奏昭襄王。
宣太後命內侍宣讀五國合縱抗秦的盟書。
眾臣都被盟書內容所震懾,呆呆地坐著,不知所措。
“你們不要害怕!毙岢林卣f:“要盡快想出辦法破除他們的縱約,讓他們有備而來,無功而返!
“大後,大王。”白起首先奏道:“臣已在武關、函穀關、軹道布下重兵,等五國聯(lián)軍到達成皋、榮陽時,即可開關迎戰(zhàn),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合縱的發(fā)起者是蘇秦,縱約長卻是趙國李兌,五國聯(lián)軍就是他帶來的!彼抉R錯接口道:“巨以為幹脆興兵攻趙,看有誰先去救它就移兵攻誰。這樣,各國顧忌而不敢相救,縱約就名存實亡了!
眾臣就開戰(zhàn)禦敵一事,展開了熱烈討論。
“你們不要隻想到拚殺!毙嵴T導地說:“要多動腦筋,盡量不消耗我們的實力。兵書有雲(yún),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
“太後,臣以為這次合縱的起因,是稱帝引起的。其實,稱帝不稱帝隻在遲早,天下若被我們統(tǒng)一了,稱帝一事也就水到渠成。因此,臣建議可否暫停稱帝?”向壽說
大家都認為向壽說得很對,像齊國暫緩稱帝,便能收買天下人的心,化解興論壓力。
秦昭襄王立即表示同意放棄帝號,等時機成熟了再稱帝不遲。
秦廷有個很好的傳統(tǒng),即在國家遇到重大危機之時,朝臣們不是互相埋怨、借機內鬥奪權,而是團結一致獻計獻策。當君王的則虛心納諫,與臣子們共渡難關。這就是幾次合縱都沒有攻倒秦國的主要原因。
“丞相有何計策可破五國合縱?”宣太後轉而問魏冉!案鶕(jù)斥堠報告,五國合縱,有名無實!蔽喝綇牧硪粋角度來闡述他的主張:“諸侯之不可一,猶如雞之不能俱止於棲。曆史上多次大動幹戈,結下許多解不開的仇怨。他們不可能親如兄弟,團結一心。更糟糕的是,五國各有各的打算齊國以伐秦為掩護,攻伐宋國;燕國的目的是暗中為攻齊作準備,韓、魏、趙三晉想借五國之力,向我們討迴城池。五國聯(lián)盟並非牢固,各自為利而來,必然也會因利而去!
“為利而來,也會因利而去。這話說得很好!”宣大後高興地插話:“丞相教我們用離間之計,大家可以就這句話,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於是,朝臣們又紛紛獻計。向壽說,可以派出說客,遊說五國。涇陽君建議,利用諸侯之間的矛盾,采取各個擊破的戰(zhàn)略,分化瓦解五國聯(lián)盟。魏冉、半戎說得更具體:將曆年來爭奪的城池,歸還韓、魏、趙三國,他們就會主動退兵。白起對這條意見大加讚賞,那些城池都是搶占來的,還給他們以後,有機會還可以再奪迴來。
眾臣意見逐漸趨於一致,宣太後心中也有了主意,她對秦昭襄王說:
“王兒,就按大家說的辦法,公開宣布放棄帝號,派人遊說韓、魏、趙三國,向他們揭露齊國的陰謀,變合縱伐秦為合縱伐齊。”
秦昭襄王傳旨,眾臣分頭行動。司馬錯,半戎與白起分赴武關、函穀關與軹道,強化三地的防禦力量,閉關不出,靜以待變。
向壽前往韓國,對韓王威脅說,如不退出合縱,秦必從伊闕發(fā)兵攻打韓都新鄭。韓厘王早被秦國打怕了,他的國家在秦國的蠶食下,已經(jīng)支離破碎。如果再遭一次打擊,恐怕再無立足之地。他已經(jīng)嚇得渾身發(fā)抖,頻頻懇求向壽迴去稟告秦王,韓國是受蘇秦的蠱惑,糊裏糊塗地加入合縱的,現(xiàn)在厘清真相,願意退出五國聯(lián)盟,以後唯秦國馬首是瞻,決無二話。
向壽感到滿意,命韓國矛頭轉向,與秦國一道攻擊趙國。韓厘王連連點頭稱是,當場在秦韓友好約書上簽下韓咎大名。
涇陽君因與孟嚐君友善,便被秦王派往魏國。
涇陽君對孟嚐君說,寡君已經(jīng)宣布放棄帝號,你們不要再大作文章了。寡君願意歸還軹道以西的大片土地,希望貴國與秦合作,共同對付趙國。
孟嚐君見秦國主動夾講和,而且還是他的密友涇陽君,心想上次的救命之恩尚未報答,不如以退兵做厚禮,讓涇陽君迴去也好交差況且秦國願意歸還大片土地,合縱抗秦目的已經(jīng)達到,應該見好就收,於是當場拍板,傳令晉鄙率軍攻打趙國。
魏冉親自出馬,來到趙軍駐地成皋,以神秘口吻對李兌說,秦王決定渡過河水,穿過韓國的上黨,進攻趙都邯鄲。
李兌似乎看出了魏冉的意圖,他沒有輕易地相信。他知道秦軍主力都在武關、函穀關與軹道一帶,無力再派部隊進攻邯鄲,即使有這種可能,他也不怕。他有五國盟書,上麵寫得清楚楚,如果秦攻趙國,韓軍立即進駐宜陽,伺機出擊;魏軍駐紮河外,嚴陣以待。齊軍渡過清河與趙軍並肩作戰(zhàn),燕國也派精兵助戰(zhàn)。有五國互相救援,秦軍還敢輕舉妄動麼?
他微微一笑,反問魏冉秦軍攻打趙國,就不怕韓、魏兩國攻打秦的武關、軹道?
魏冉哈哈大笑,又壓低聲音說,就在他出關來到成皋前,韓、魏已經(jīng)與秦國簽訂了友好條約,韓、魏成了秦的盟國,還會出兵救援趙國嗎?
李兌的心猛地一縮,臉上立即變了顏色。他最擔心的就是這一條,當時盟誓時反複強調,五國定要團結一心,親如兄弟,一國有難,四國相幫。怎麼尚未開戰(zhàn),就與秦人討好、妥協(xié)?
他半信半疑,精亮的眼光一直在魏冉臉上搜索,仿佛要尋找出破綻似的。
魏冉早從李兌目光裏讀出了含意,靈機一動,挑撥道:“蘇秦是發(fā)起合縱的人,自己不當縱約長,卻鼓動先生出來領銜擔綱。這說明他本身對合縱缺乏信心,所以預留後路,找先生做他的替死鬼。他自己躲到幕後,操縱著齊王去攻打宋國,從中牟取暴利!
“有這樣的事?”李兌衝口而出,幾乎忘了設防:“蘇秦對我保證過,伐秦之後再相約進攻宋國。.... ";
”這不過是蘇秦的障眼法,就在先生帶兵到成皋時,齊國三十萬大軍已經(jīng)在薛邑集結好了。“魏冉幸災樂禍地說。
被騙的屈辱感緊緊地籠住李兌的心,他急命侍衛(wèi)前往蘇秦帳中,將蘇秦請過來對質。
侍衛(wèi)拔腿跑出中軍轅門。
魏冉覺得在此不便,借故轉到屏風背後去了。
此時,趙將廉頗,左手抓著魏將晉鄙、右手執(zhí)著韓將暴鳶,急急促促地闖了進來,對李兌吼道:
”魏、韓兩軍攻我駐地,上將軍你到底管不管?“想起魏冉的話,李兌知道發(fā)生什麼事了。他怒問:”晉鄙、暴鳶,你們未經(jīng)我的許可,怎麼可以隨便調動軍隊?";“本將軍受魏王指揮,魏王命本將軍打到哪裏就到哪裏,你一個趙國丞相,怎能管到魏國頭上?”晉鄙毫不畏懼地說。
“你們趙國與齊國勾結,把我們騙到定皋來阻擊秦軍,好讓你們偷襲宋國瓜分宋地!北S一邊揉著手腕一邊說。
“胡說八道!”李兌脹紅著臉,破口罵道:“本縱約長在此,何時與齊國有過勾結?";
正吵嚷著,蘇秦進來。他彬彬有禮,笑臉可掬,耐心聽完李兌、廉頗等人的質問,他忽生一計,決定代齊王許下諾言,然後再教齊王推翻他的承諾,從而激怒韓、魏、趙三國,如此,則合縱反齊的局麵就會迅速形成。
他打定主意,等李兌、晉鄙、暴鳶都發(fā)泄完了,才開口說:“齊王沒有欺騙你們齊王擔心進攻宋國時,秦國會出兵幹預,故略施一計,聯(lián)合四國進攻秦國,將秦軍擋在崤山以西,保證東線能夠順利地攻下宋國。”
“攻下宋國以後,是齊國獨占,還是我們四國平分?”李兌問。“當然是四國平分!碧K秦自作主張地許諾:“齊王明確告訴過我,攻下宋國以後,宋之定陶、蒙邑割給趙國;宋之外黃一帶割給魏國;韓國可得睢陽、儀臺;靠近楚國南麵土地送給楚國,剩下的盡歸齊國所有!
蘇秦話音未落,韓、魏、趙三將都叫起來,說這樣瓜分還算公平。蘇秦又說:
“齊王命你們一定要把秦軍阻止在軹道以西,等攻下宋國以後,你們三國各派三萬兵力前往宋國去占領土地。”
三國將領歡唿雀躍。
蘇秦穩(wěn)住軍心以後,匆匆忙忙趕往齊國向潛王匯報。李兌立在帥帳前,目送蘇秦遠去的車影,心裏突然湧起層層疑霧。
2
宋王後宮。
廊廡間懸掛著一個大鳥籠,籠裏養(yǎng)著一隻鷂鷹。鷂鷹眼睛滾圓,兇光四射。冷鐵一樣的翅膀不時地搞動,撲打著鳥籠四周的柵欄,發(fā)出劈劈啪啪響聲,聽了令人生畏。
這鷂鷹乃城吏所獻。
一日,城吏看見雀巢中孵出一隻大鶴(又名“晨風”,一種猛禽,酷似鷂鷹),覺得非常稀奇,就抱下來送進王宮給康王看。
康王大感驚異,即命掌卜筮的太史官占之。太史占罷,慌忙匍匐在地,賀道:
“此大吉之象也。雀小鸇大,正應了占書上的一句話!薄笆鞘颤N話?”康王急可。
“小而生大,必霸天下!碧饭僬f:“是說大王將來必定稱霸天下。”
康王大喜,就命內侍總管,做了個精致的大鳥籠,將鷂鷹養(yǎng)在裏邊。廚子每日以精肉喂它,沒幾個月,羽翼豐滿,體魄漸壯,特製的鳥籠都快裝不下了。
康王每天到後苑射擊木偶人,都要經(jīng)過廊廡,來到鳥籠前觀賞鴿鷹。見鷂鷹一天天長大,想起“小而生大,必霸天下';的讖語,心裏鼓蕩著稱霸天下的欲望。
特別是打退齊國第一次入侵之後,康王更加心驕誌大,任意妄為,聽說齊王稱帝,他又突發(fā)奇想,命工匠縫製皮囊,內藏汙血,置於木偶人頭頂,謂之天帝?低鯊埞瓛妒,射中皮囊,汙血噴出,流滿木偶一身,康王沾沾自喜,說這就是稱霸天下的征兆。
每次坐朝,都令群臣山唿萬歲。堂上一唿,堂下響應,連門外侍衛(wèi)都得應聲,聲聞數(shù)旦。又置酒宮中,作長夜之飲。將酒強灌臣子,而他卻暗中用開水代酒自飲。臣子中有好酒量的,被灌倒大醉,隻有他仍是清醒。一班奸佞奉承說大王海量,飲百盅千盅也不會醉。
康王日趨殘暴,朝臣頻頻勸諫,要康王勤政為民,富國強兵。康王聽了很不耐煩,將弓箭放在禦座旁,見進諫的,就用箭射他。曾在一天之內,射死宋成、代烏、公子勃三人,嚇得群臣再也不敢開口說話。
這一天,康王射完皮囊,過了一次射天之癮,誌得意滿地往宮中走。見太宰蕩跪在朝堂上,以為又是進諫的,就抓起弓箭欲搭矢張弓。太宰蕩偷眼看見,急忙叫道:
”大王,臣不是來諫大王的,而是送緊急軍報來的!
”是何緊急軍報?";
“齊軍三十萬人已在薛邑集結!碧资幓炭植话驳卣f:“他們正在造船隻、紮木排,看樣子想搶渡泗水,攻我湖陵等地!";為何不早點報來?早些報來,寡人也好趁他立足未穩(wěn),殺他們一個猝不及防。“
”前幾天,代烏大夫前來報告,大王一箭射中他的門麵,倒下就咽氣了。“太宰蕩壯著膽子說。
”伏要多言!翱低跫t著臉喝道:”趕快派公子勃前往秦國搬取救兵,寡人這裏再起十萬大軍,與秦軍匯合,共同抵禦齊軍。“
”公子勃早被大王射死了!
”?“康王如夢初醒,問道:”寡人的少子何時射死的?";“前幾天呀!他與宋成一起進諫,結果都讓大王給。.... ";”好了,好了!翱低鯎]了揮拳頭,叫道:”不要再說了,趕快派人前往秦國搬兵!
”五國合縱抗秦,把秦軍壓在關內,他們已經(jīng)自顧不暇,如何救得我們?";
太宰蕩瞪著--雙渾濁的眼睛,驚恐地望著有如困獸一般的康王。康王一急,反急出計來:“派人前往定陶,命盧曼將軍帶十萬精兵迴來救睢陽!
“要是齊軍攻打定陶呢?”太宰蕩問。
“你不是說齊軍是從薛邑方向來的嗎?”康王冷靜下來,問道:“這說明敵軍都在南麵,當他們來圍城時,盧曼大軍快速南下,正好從背後攻打宋軍,解睢陽之圍。”
太宰蕩隻好退出王宮,命公孫拔前往定陶,傳達調兵之令。公孫拔從北門出去,繞一個大彎,從西門迴到城內。
原來他早被齊將田達所收買,須在城內裏應外合迎接齊軍的到來。
過了兩天,太宰蕩跌跌撞撞地跑進王宮,氣喘籲籲地喊:“大王,不好了,齊軍已經(jīng)從儀臺向睢陽包圍過來了!笨低跖e著弓箭,緊急下令道:
“宮廷衛(wèi)隊快去守住南門!
太宰蕩命衛(wèi)隊隊長立即帶領宮廷禁軍,前往南門守護。
“還要把北門的守軍撤下來,到南門去加強防守!笨低跻贿吔腥拢贿叴┥霞滓,戴上銅盔,掛好鐵弓、箭袋,手握一柄太阿寶劍,闖出宮外。
齊將田觸、田達率軍渡過泗水以後,即兵分兩路,向睢陽包抄過來。南路走儀臺,這是明的,由田觸帶領,大張旗鼓地由儀臺向睢陽南門推進。北路走商丘,這是暗的,由田達帶領,隱蔽地從商丘向睢陽北門移動。
由於宋軍防守不力,缺乏指揮,一見齊軍攻來,未戰(zhàn)先潰,四散奔逃。加上宋王暴政,國人怨怒,見了齊軍,也不報告,更不協(xié)助軍隊禦敵,使得齊軍如入無人之境,不到十天功夫,南北兩路大軍很快就到了睢陽南、北城門前。
田觸將軍一到南門,就下令齊軍展開猛烈進攻?低趿⒃诔菢巧,揮著長劍,命弓箭手向城下猛射。來到北門的田達將軍,卻隱藏在灌木叢中,等待著夜晚的來臨。
殘陽如血,鼓角悲咽。齊軍仍在不停地攻城,擺出一副非攻破南門不可的樣子。城下已經(jīng)躺下成千上萬具齊軍屍首,而城樓上守軍死傷人數(shù)也不下千人。
攻守雙方一直持續(xù)到子末醜初,仍無停歇的跡象。
明月當空,銀霜遍野。公孫撥收買幾個宋兵來到北門,砍死了守門兵卒,打開城門放下吊橋。公孫拔則奔上城樓,點燃了火把。
埋伏在此門外的田達將軍,見城樓上火光亮起,即拔出長劍向前一指,齊軍如潮水一般衝過吊橋,湧進城門。街衢上的宋兵見齊軍打進門來,哄地一聲,都作鳥獸散。
太宰蕩拔腿狂奔。他跑上城樓,報告說北門已破,叫康王趕快往西門逃。..... 因氣接不上,加上驚駭,身子一軟,癱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了。
康王撒下隨從,衝下城樓,跳上一輛戰(zhàn)車,大叫開車。叫了半晌,戰(zhàn)車仍未動。定睛一看,馭手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了。
康王隻好自己駕車,鞭子一甩,駟馬拉動戰(zhàn)車,直奔西門。田達發(fā)現(xiàn)康王逃走,急忙奪了一輛戰(zhàn)車,跳上車去,緊緊追趕。
來到西門,康三棄車奔向門洞。
守軍見康王奔來,知道大勢已去,便開了城門,放下吊橋,隨康王一起逃出睢陽城。
田達也棄了戰(zhàn)車,率領齊兵衝過吊橋,向前一直追去。康王匆匆逃到睢水河邊。月光下,河水湍急,閃著片片銀光。找不到渡船,康王等人隻能沿河岸向北逃。
田達率軍追到河邊,發(fā)現(xiàn)康王蹤影,長劍一指,齊軍如餓虎一般,向康王撲去。
宋兵見狀不妙,扔下康王四散奔逃?低蹀D身連發(fā)幾箭。跑在最前麵的幾個齊兵應聲倒下。
田達大怒,張弓搭矢,瞄準康王,射出一箭。
康王臂上中了一矢,身子失去平衡。齊軍跟著紛紛射出利箭,康王頓時變成一隻刺蝟,掉落水裏,隨著滾滾睢水向南漂去。.......
田觸占領了睢陽城後,留下三萬齊兵守城,然後率領十幾萬人馬,與田達匯合,向北推進,幾天之後,定陶也被攻破。
宋國宣告滅亡。
蘇秦、夷維陪伴著齊潛王來到定陶。
他們從定陶開始,一路走到睢陽。所到之處,看到的盡是浩動後的景象。昔日采桑、割漆、情歌吟唱的場麵,再也看不見了。
齊湣王召開盛大宴會,與有功將士和投誠的宋國官員,共祝齊國滅宋的輝煌勝利。
就在這時,探馬來報:趙、魏、韓三國各率三萬兵馬,前來接收宋地。
“這次攻打宋國,真正出力的是齊國。趙、魏、韓三國沒出半點力氣,怎可前來分我們的地?”蘇秦對潛王說。
“愛卿說得對!寡人也是這個打算。”
湣王說著,招唿田觸、田達兩位將軍到前麵來。命侍從斟了兩盅美酒,--端起,送到田觸、田達麵前:
“二卿伐宋有功,寡人賜二卿一盅美酒!
田觸、田達恭敬地接過美酒,同時聽到齊湣王命令道:
“立即密遣三支隊伍,埋伏在睢陽、外黃、定陶西、北麵。韓、魏、趙三國兵馬一到,就全殲他們,不得走脫一人!
田觸、田達仰脖一飲而盡,齊聲謝過潛王,轉身奔出宴廳,去布置伏兵。
趙將廉頗、魏將晉鄙、韓將暴鳶,各領三萬兵馬,從成皋出發(fā),千裏迢迢,一路急馳到定陶、外黃、睢陽三城。他們剛剛進入北郊和西郊,就遇到齊軍猛烈伏擊。許多將士不知道發(fā)生了什麼事,就已經(jīng)栽倒地上。暴鳶、晉鄙、廉頗發(fā)現(xiàn)上當受騙,急忙抽兵撤走;齊軍隨後緊緊追趕,又是一陣廝殺。暴鳶、晉鄙、廉頗突出重圍,到安全地帶清點隊伍時,各自帶領的三萬人馬,都隻剩下百把人不等了。
暴鳶、晉鄙、廉頗怒火衝天,但又無可奈何,隻好帶著殘兵敗將,各自迴國告狀去了。
3
彤雲(yún)密布,朔風唿嘯。
揚起的黃塵,追逐著長長的隊伍,向前旋轉而去。
隊伍由三百輛高車和前後護衛(wèi)組成。領隊的前一百輛車,裝著從宋國搜刮來的黃金珠寶,巨鼎祭器;中間的百輛車子,坐著齊滑王、蘇秦、夷維等人,他們高談闊論,一路上說著兼並宋國的過程,得意的笑聲比朔風的唿嘯聲還要響亮。
後一百輛是戰(zhàn)車。田觸和田達在齊王啟程返國前,臨時撥出一百輛車子,五百名健卒,配合千名侍衛(wèi),共同護送齊王。這樣可以增添王室的氣派,也可以顯示滅宋後齊國強大威風。前頭引導的侍衛(wèi)、儀仗隊,首先進入臨淄。成千上萬的齊人早就候在城門兩邊,迎接他們的大王凱旋歸來。
畢成擠出人群往前看,隊伍中駛出幾輛高車,向著這邊駛來。高車停住,蘇秦跨出了車欄桿。畢成見蘇秦兩鬢滲出幾根白發(fā),不禁感到心酸。他攙住蘇秦,一邊往府內走,一邊悄聲說:
";看來大人又不能歇息了。“
”此話怎講?“蘇秦不解地問。
”齊滅宋後,趙、魏、韓三國得不到土地,還挨了一番痛打,損兵折將七八萬人,他們已經(jīng)喧騰起來了。特別是秦國,為齊國勢力的擴張大感不安,他們都對齊國強烈不滿,這種情勢下,大人還能閑得住嗎?";
“我屬馬,隻怕沒車拉。”蘇秦風趣地說。
他們走進書房,使女出來為主人脫下披風。兩個男仆抬來銅盆,生起炭火,室內立即暖和起來。蘇秦坐在暖席上,接過美妾獻上的熱茶,慢慢地喝著,一邊聽畢成繼續(xù)匯報:
“奏王因失去東方盟國而惱恨齊國,非舉兵討伐齊國不可。魏相孟嚐君因被排擠而憎恨齊王,勸魏冉起兵攻齊。趙國大臣韓徐為奔走於趙、秦之間,極力撮合兩國伐齊。秦的盟主地位開始形成,原先合縱伐秦快要變成合縱反齊了!
從畢成的匯報,蘇秦想象得出各國君王惱怒的情景,他為秦、趙、魏、韓四匡的合縱感到興奮,心底深處湧起一股激情,那激情推動著他,使他更加堅定地沿著“興燕亂齊”的既定目標前進。
畢成從主人臉上看出了自負和亢奮,他提醒道:
“列國情勢對我們很有利,但是齊國內部還不夠紊亂。後起之秀田單,召集王燭、太史敖,以及孟嚐君派來臨淄的耳目皮裏蚤開會,不知商量些什麼。這幾天活動更加頻繁,在下覺得他們是在針對大人。.... ";
”你放心,我收買了齊王寵臣夷維,有何動靜他會及時告訴我的!疤K秦自負地說:”我還離間了齊王與孟嚐君等人關係,剩下的田單、王燭、太史敖之流,與齊王疏遠得很,興不起什麼大風浪!
畢成欲言又止,總覺得田單、孟嚐君的勾結,對三人潛藏著極大威脅。既然主人不能重視,那麼他可要多留點神了。
主仆繼續(xù)談論著齊國內政外交,不知不覺中,窗外暮雲(yún)四合,要說的話卻沒完沒了。廚子將酒菜搬到書房來,讓他們一邊飲酒暖身,一邊縱論天下。....
齊滑王兼並宋地以來,日漸驕恣。他重新思考秦王奉送的帝號,準備稱帝。他命寵臣夷維,集合衛(wèi)、魯、鄒三國君王到臨淄,演習稱臣儀式,而他坐在帝座上,儼然是個天子。
老臣王燭看不過去,勸他不可妄自尊大,結怨鄰國。齊湣王睜圓雙眼說:
“朕損燕滅宋,辟地千裏,敗魏襲楚,威加諸侯。魯、衛(wèi)盡已稱臣,泗上無不恐懼。早晚領兵兼並二周(即東周西周),將九鼎遷到臨淄,正式稱帝,以號令天下!
“宋王偃因為驕傲,因而自取滅亡。”王燭苦苦力勸道:“周雖式微,名份凜然。若可吞並,秦、楚二國早就動手,何至今日?大王以發(fā)兵為遊戲,視戰(zhàn)爭為等閑。不知戰(zhàn)勝則兵驕卒傲,養(yǎng)成訛詐之性;戰(zhàn)敗則甲破斧缺,損傷國家元氣,這對齊國很不利!";
”當今至強者,秦也。秦連年征戰(zhàn),無不得意,至今國富兵強,損了哪些元氣?";
“富強難恃以為常,驕暴必招亡國恨!蓖鯛T不理太史敖的暗示,直言道:“桀宋驕暴,已為大王誅滅;大王驕暴,又安知不為桀宋之續(xù)乎?";
湣王大怒,咆哮道:
”天下諸侯,皆服齊強。寡人不誅人足矣,誰敢誅殺寡人?你竟敢在此胡言亂語,看寡人今日誅你這個老賊!";
眼看滑王又要殺人,田單、太史敖慌忙出麵勸阻。
坐在左首的蘇秦,一直靜觀默想著君臣對話。他想不明白的是,為何耿直之臣說話都是直來直去?他們進諫時不是用委婉語言,說得對方心情舒暢樂於接納,而是用極端詞句激怒對方,這種方式如何能教被諫者接受呢?看來這種人再多,也不夠讓暴君砍殺。
見君臣又吵起來,蘇秦起身奏道:
“大王,王燭大夫年老昏庸,又呆板迂腐何必與他計較?不如免其官職,讓他退歸林下貽養(yǎng)天年,也顯得大王仁慈之心!
湣王覺得蘇秦的話中聽,就說:
“看在蘇先生麵上,孤且留他一命。左右逐他出去,永不得再迴臨淄!
侍衛(wèi)們上前挾起王燭,拖了出去。。
”以後有誰再來耳邊聒噪,寡人決不輕饒!盎蹙娴卣f。眾臣低垂著頭,誰也不敢作聲。
齊國境內,異象頻傳。忽一日,聽得轟隆一聲,泰山坍塌一半;碩大無朋的巨石,落下來時竟把地麵砸成一大窟隆,泉上漫起,形成大湖。忽然地麵裂開丈餘,地下泉水衝天而起,轉眼間便成一條大河
太史敖以為是個進諫的好機會,便鼓起勇氣跑進宮來,對滑王說:
”齊境異象環(huán)生,怪事迭出,是上天示警於人,大王應該自省、罪己。..... ";
“上天也和寡人一樣,要發(fā)脾氣就發(fā)脾氣,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湣王瞪眼斥道:“你若再敢蠱惑人心,寡人發(fā)起怒來,也降個怪異給你看看如何?";
太史敖嚇得拔腿就往宮外逃。
然而,滑王卻聽從蘇秦的建議,釋放人質,大赦天下,說這樣可以平抑災厄,安定人心。
田單、太史敖等人都感到可笑,但都不敢進宮諫言。
蘇秦送襄安君迴燕國後,覺得反齊時機已經(jīng)成熟,便密修一書,命畢成送往燕都,交給燕昭王。蘇秦在密信上說:
”臣離間齊國獲得成功,秦、趙、魏、韓、楚五國無不仇恨齊王,齊國已經(jīng)被徹底孤立,沒有哪個國家肯幫助它了。大王可趁此良機進攻齊國,先派兩支部隊佯攻齊之晉邑和陽城,臣再設法削弱齊軍力量,然後聯(lián)合五國,一舉吞滅齊國。.... ";
讀罷密信,昭王興奮不已,對樂毅說:
“寡人忍辱負重,至今已有二十八年,F(xiàn)在齊王驕恣暴虐,上下離心,正是上天滅亡齊國的大好時機。寡人想調集全國的兵馬,與齊國拚死一戰(zhàn),不知愛卿以為如何?";
”大王誌意既決,微臣敢不效力?“樂毅答道:”然齊國地大人多,士卒能征慣戰(zhàn),若輕易圖之,不能置其死命。以臣計之,當與天下諸侯共圖之,方可取勝!
”合諸侯共擊之固然好,但恐諸侯各有所圖,未必盡如朕意!啊敝T侯各有圖謀,合之要有先後。“樂毅將自己思謀的方略獻給昭王:”燕國比鄰趙國,大王若能先與趙國聯(lián)合,那韓國必定相從。秦王乃貪利之徒,若請趙轉說伐齊之利,則秦必從。至於魏國,因相國孟嚐君銜恨齊王,若聞燕國伐齊,必勸魏出兵助燕。楚雖恨齊,但表麵上仍很友好,齊急必先投楚,將來滅齊者,必楚也。應先合楚,留作他日之用!啊睈矍渌h,深得寡人之心!把嗾淹蹼x座,向樂毅納頭便拜:”寡人就將伐齊大事,全權托付愛卿了。“
”臣蒙大王擢於異國,位在上卿,家人、宗族皆食於燕。又蒙大王恩寵有加,正恐難報大恩於萬一。今逢此良機,當為大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樂毅慌忙拜謝。
昭王大喜,撥高車駟馬,供樂毅乘坐;又搬出黃金白壁、錦緞玉帛,交樂毅作遊說之用。
樂毅還與盛慶議定一個攻城方案,然後才登上高車,前往趙、魏、楚、韓遊說去了。
與此同時,盛慶率領五萬人馬,向齊之晉城發(fā)起猛烈進攻
4
燕軍進攻晉城的消息,由畢成帶迴來後,蘇秦說聲知道了,即
去挑選黃金珠寶。
這些寶器,都是上次燕昭王交給蘇秦用幹行賂、打點的。當時蘇秦就給裹安君留了三箱,以備急難時用。剩下七箱,送給齊憨王三箱,夷維、韓瑉、公玉丹等人各一箱。餘下一箱,現(xiàn)在正派得上用場。
蘇秦選了兩顆夜明珠、十對白壁,還有百鎰黃金,於天黑時,乘著高車,來到夷府拜訪。
夷維兩耳垂珠,滿臉福相。終日笑嘻嘻的,給人心腸好、熱於助人的感覺。蘇秦知道夷維酷愛珠寶,據(jù)說夷維謀取上卿時,花去了不少珠寶,坐上高位以後,就想好好地利用職權,將花去的珠寶全部
“賺”迴來。
黃金、白璧送到夷維手中,夷維的目光頓時變得熱烈而且有
光彩。蘇秦知道已經(jīng)打動了夷維的心,便將自己來意和盤托出。夷維連連點頭,一再表示當全力以赴。
第二天,夷維進宮求見齊潛王。
潛王正為燕軍攻晉城感到手足無措,他幾乎不敢相信是真的。自從燕王派兒子襄安君到齊國為質以來,他對燕王忠深信不疑,當然,那厚重的禮物,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沒想到事隔一年,燕國竟敢發(fā)動進攻。而這時的他,手中沒有了人質,如何懲罰燕國,阻止這場突發(fā)的戰(zhàn)爭?
潛王急怒攻心,見夷維進來,像溺水的人遇到了救命稻草-- 樣,急問:
“你有什麼好主意,能解救寡人之急?";
”燕國進攻齊國,是想奪迴被齊國占領的失地。“夷維搬出蘇秦教的話:”現(xiàn)在燕軍在晉城按兵不動,說明他們兵弱計窮,籌劃不周。大王為何不派蘇先生為將,率軍迎敵呢?以蘇秦之謀,率軍應付弱燕,燕軍必敗。隻要打退燕軍,趙國就不敢不聽齊國的號令了。“潛三不知道夷維得了蘇秦的好處,他還以為夷維是他的心腹,因此采納了夷維的建議,召蘇秦前來受命。
”燕軍攻晉城,威脅齊國安全。寡人欲發(fā)兵迎敵,願意讓愛卿為將!皽⊥跽嬲\地請求。
”臣不諳兵法,怎能帶兵打仗?大王派臣迎敵,不勝則已,恐怕連臣都將落入燕人手中。戰(zhàn)若不勝,就一發(fā)不可收拾,望大王三思而行!疤K秦謙辭道。
蘇秦越是推辭,滑王越認為他在謙虛,就堅持要派他去;跽f:
”行了,寡人了解卿的本領,就放心地去吧。即使不勝,也與卿
無關!
蘇秦裝著勉強受命的樣子,帶領五萬齊軍向著晉城急馳而去。
畢成預先趕到晉城,將齊軍行動路線告訴給盛慶。盛慶將計就計,突發(fā)奇兵,半途中伏擊齊軍。隻一仗,就消滅齊軍三萬多人。
蘇秦收拾殘兵敗將,匆忙退守陽城。寫了一本奏書,書曰:“大王過份抬舉臣,令臣迎戰(zhàn)燕軍,F(xiàn)在損兵折將,死傷三萬餘人。臣有該死之罪,伏求大王將臣送交有司處以極刑!
畢成一看大驚失色,問:
“大人怎能這樣寫呢?要是齊王當真翻臉,豈不自投羅網(wǎng)?";”我也知道這樣做要冒很大風險,但有何良策?欲將強齊削弱,唯有豁出一切。“蘇秦無可奈何地說。
畢成懷揣奏書,趕迴臨淄,取出幾樣寶器送給夷維,要夷維在湣王麵前多多美言。
夷維欣然答應,進官麵見湣王。潛王正在飲酒賞樂,一見夷維進來,就召過去共飲。
麵紅耳熱時,夷維拿出奏書呈給潛王看。
”臣聽說,出征前蘇先生說他不善帶兵打仗,是大王非要他去,可有此事?";
“有,有。”湣王看罷奏書,慚愧地說:“這是寡人的過錯,不怪蘇先生打了敗仗!
“其實,蘇先生兵敗晉城,並非用兵上的失誤。而是燕軍占了天時地利,僥幸取勝。臣聽說,燕軍這種僥幸心理大作,想一舉攻占陽城。大王何不派田觸將軍率十萬大軍前往陽城,擊潰燕軍的包圍,救出蘇秦先生?";
醉熏熏的齊湣王,聽信了夷維的話,當即命令田觸率軍奔赴
陽城。
畢成搶先趕到陽城。與蘇秦謀劃了一個計策,欲置田觸的十萬大軍於死地。
蘇秦和盛慶密商之後,把齊軍的裝備、軍旗留給燕軍,然後帶著一萬多人的齊軍,”殺出“陽城,返迴臨淄。
盛慶命二萬燕軍將士穿上齊軍戎裝,在城頭豎起軍旗,守在城中“迎接”田觸將軍進城,自己親率三萬燕軍分成兩路,出東、西二門,轉入丘陵地帶埋伏。等田觸率軍進入護城河以後,再從丘陵中衝殺出來,切斷齊軍的退路,形成裏外夾攻的態(tài)勢。
現(xiàn)在,田觸站在戰(zhàn)車上,率領著十萬兵馬,風馳電掣地向陽城推進。
田觸遠遠地望見陽城城牆上的旗幟,心裏感到一陣寬慰陽城尚在齊軍手中,蘇秦能以一介書生堅守至今,實在不簡單。他派出一個將佐來到護城河前喊話,命城上守軍打開城門,放下吊橋,讓他們進去與蘇先生共商禦敵之策。
城上的守軍聽見了喊話,看見了黑壓壓的齊軍隊伍。立刻打開了城門,又擊鼓三通,舉一幟,守在土牆內的“齊軍”立即操縱轆轤,吊橋咯吱咯吱地放了下來。
齊軍先頭部隊通過了吊橋,接著中軍緊緊地跟上,後軍則湧到護城河前等待過橋。守在土牆後麵的“齊軍”,快速潛行,返迴城門以內。
埋伏在東西兩邊丘陵地帶的燕軍,在盛慶率領下,悄悄地運動至南麵,來到齊軍的背後。城頭上的齊幟突然倒下,升起一麵麵燕旗!褒R軍”擊鼓六通,舉四幟,懸門(板閘門)表然落地(城門有兩道,內為板閘門,外為大門),箭矢飛蝗一般射下,石塊、鐵藜蒺像冰雹一般擲,還投放燃燒著的“累答”、“火”等。
進入土牆、鹿寨障礙區(qū)內的齊軍先頭部隊,在毫無準備下猛然受到襲擊,中矢、挨砸、栽倒一大片;未被擊中的抱頭亂竄、四處奔逃。一部分逃進城門門洞,被從上麵倒下的滾燙熱水、撒下的細沙以及點燃的煙肚燙傷、燒傷或迷住眼睛。大部分人則往土牆、藩障外逃,與上了吊橋的齊軍相撞,有的落入護城河中,被埋在水底的竹尖刺死;有的竟與湧過來的齊軍拚殺起來,企圖殺出一條血路。
這時,城上的弩機、石機發(fā)揮遠程射擊之功,利箭和石頭像暴雨一般射到吊橋上,將擁擠成一團的齊軍,射死,砸傷了不少。齊軍亂如馬蜂,轉眼間便把護城河填塞得水泄不通。
在後軍催促前進的田觸,發(fā)現(xiàn)中計後,急忙命令中軍、後軍撒退。但他還沒退出一裏地,就遇到燕軍密集箭雨的掃射。田觸瞪著
血紅的眼睛,指揮齊軍將士,以騎兵、車兵開路,殺開一條血路,終於逃出了燕軍的包圍圈。
田觸清點一下隊伍,十萬齊軍隻剩下五萬多人。他重整好隊伍,狼狽不堪地逃迴臨淄。他不敢去見潛王,害怕湣王問他死罪。但他心中窩著一股怨氣,他打過幾十仗,從未受到這樣的慘敗。他懷疑蘇秦與燕軍暗中勾結,否則燕軍怎麼會改旗易幟,引誘他飛蛾撲火?
他迴到司馬府,召集田單、太史敖、皮裏蛋等人開會。他說了這次兵敗陽城全部經(jīng)過,以及種種疑惑。
田單說,根據(jù)他的長期觀察,蘇秦是打進齊國、陰謀顛覆國家
的大間謀,他所作所為都是為燕國複仇作準備的。可惜大王執(zhí)迷不悟,還將他引為心腹知己,這真是齊國最大的悲哀。
太史敖讚同田單的看法。他說自蘇秦入齊以來,奇事怪事層出不窮。先是殺死了田甲兄弟,繼而趕走了孟嚐君,接著齊楚關係破裂,齊趙反目成仇,現(xiàn)在又利用伐宋之勝,刺激秦、趙、魏、韓、楚諸國的妒忌、仇恨之心。這樣下去,齊國非亡在蘇秦手裏不可。經(jīng)太史敖一說,大家都為齊國命運而擔憂。
皮裏蛋笑了笑,以安慰的口吻說,他奉孟嚐君之命來到臨淄,就是要尋找機會刺殺蘇秦。這個辦法早就由田甲兄弟提出來了,孟嚐君當時就是不肯采用。直到他被趕出齊國,大王利用秦人之手謀害他,他逃到魏國以後,才明白“慶父不死,魯難不已”的道理。他說若不除掉蘇秦,齊國將永遠不得安寧。
皮裏蛋的話使室內空氣頓時緊張起來。大家沉默了好--陣子,都說非常時期,也隻好用非常辦法了,隻是派誰去刺殺蘇秦呢?
皮裏蛋自告奮勇。他說他早就想報孟嚐君的恩了,隻是沒有機會,現(xiàn)在機會來到麵前,就讓他來試一試牛刀吧。
於是眾人囑他小心,教他行刺之後,立即逃離臨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