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你既然已經掌控了肉身,為何還要收了那隻眼睛?”


    葉蓮臣問。


    不過在他問完之後,巨屍卻久久沒有迴應。


    葉蓮臣並不意外,因為眼前的屍體才剛剛覺醒靈智,其思緒動念本來就不可能像常人一樣,甚至葉蓮臣方才聽到巨屍能流暢的說出那句話,就已經很驚訝了。


    一般像這種屍侍剛剛誕生靈智,養屍者會直接動念介入,控製屍身,不然連正常行走說話都成問題,更別提鬥法了,等到屍侍靈智宛如常人,才會逐漸放開控製。


    但這種做法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屍侍的心智,葉蓮臣是不喜歡做這種事的。


    而且眼前這具巨屍,跟腳不凡,又久經古佛秘法煉化,靈智誕生之初就吞吃了一道元神,起點可謂極高,隻要稍加耐心引導,很容易就健全靈智了。


    半晌後,巨屍才迴,


    “收了眼珠,成就旱魃身,為我所用。”


    葉蓮臣點點頭,不置可否,問道,


    “生前記憶得幾何,生前法力得幾何,山魈記憶又得幾何?”


    又是過了好半晌,旱魃迴答,


    “生前往事,百不存一。山魈記憶,如書待翻。生前法力盡得,若說戰力,此身更高。”


    葉蓮臣還是點點頭,又說,


    “生前之事,已是過往,我會同你一起結了舊怨,再迴一趟故裏,了卻生前因果。自那以後,便潛心向道吧,活出新天地來,莫要久困在苦仇癡恨中。”


    這一次,旱魃沉默的時間更久,隨後才抱拳稱命。


    “你如今是屍道新生,生前姓名卻不宜再用。”


    這次旱魃迴應的時間要快一些,便答,


    “請恩主賜名。”


    葉蓮臣想了想,便道,


    “屍鬼得道按俗例是以地名為姓,我便為你取一個武姓,你是我以太乙青華法術點醒,便從中取一個青字,剛好青屬木,也合你火屍命理,再取你原姓中的一個伯字,便為你取名武青伯,你看如何?”


    旱魃想了想,點頭應下,


    “武青伯見過恩主。”


    隨後,沒等葉蓮臣再說話,武青伯便主動問,


    “敢問恩主名諱。”


    葉蓮臣聞言笑了笑,隻是幾個談話間,這旱魃的靈智便在飛速的成長,真是根基深厚啊,他迴答說,


    “我是豫章人士,師出三清山,姓程,道名心瞻。”


    武青伯麵容肅穆,認真記下了。


    程心瞻繼續說,


    “你能全盤接過山魈的記憶,這是極好的,接下來,我會以「借屍還魂」之法控製山魈的肉身,你與我心意相通,應付外人不成問題,等掌控火廟一脈之後,再逐一拔除其餘廟脈,掃蕩魔氛,也是為你報仇雪恨。”


    武青伯重重一點頭。


    隨後,程心瞻便看向山魈肉身,山魈肉身可謂保存的極為完好,身上沒有丁點傷,金丹無恙,法寶俱在,像這種在外滅殺元神肉身完全無損的情況可謂極為少見。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明治山的「借屍還魂」法術,可以發揮屍體原本的全部實力,外人也看不出任何端倪。


    「借屍還魂」是明治山壓箱底的法術,程心瞻自然熟記於心,融會貫通,單以幽精元神照樣可以自如施展。


    他右手抵住自己的眉心,左手捏「迴陽通幽印」,口中念,


    “紫闕啟關,神遊太淵;


    陰鎖命關,陽遁玄泉;


    黃泉倒卷,幽精附棺;


    元神出竅,借屍馭玄!”


    隻見他的眉心閃過陰陽玄光,隨即便見一道金燦燦的元神躍出他的頭頂,往山魈顱中落去。


    待到一陣玄光閃耀,山魈便重新睜開了眼。


    此時,隨著程心瞻運轉元神,他依靠著「玄冥宿識」之法,神念直接探入到武青伯的紫闕之中,翻取著山魈的記憶。


    隻是撿一些緊要的記憶快速掃過,程心瞻便撤迴了神念,隨即口中念念有詞,自身與火蓮之間的肉須便全部脫開,火蓮也化作巴掌大小,被他收起來。


    這火蓮被魔功汙濁,等到帶迴宗門濯洗煉化一番,便是頂好的靈物,這又是一件可以煉成法身的寶貝,也可以作為渡劫之寶。


    在他看來,這火蓮要比山魈這副屍殼珍貴多了。


    現在幽精元神入主山魈屍殼,無塵蓮化身又成為了空竅,被程心瞻重新化為白玉蓮花原型,也收了起來。


    他念頭再一動,守在廟門處的猿屍也過來了,像個木樁傀儡一樣站在程心瞻身側,等候召令。


    見此,他心中便想著,應該把師門中本尊身上的元神再派一個過來,把這兩朵蓮花以及符、鏡等一些護身法寶都帶走,天鞘山這裏自己以幽精元神駕馭山魈屍殼,再加上旱魃與猿屍護法,足夠了。


    他這邊一動念,千裏之外的本尊自然便有了感應。


    ————


    梨雪山上,梨花落盡,青葉間掛著白梨,豐碩飽滿。


    觀天觀,天王殿。


    殿裏立著元始天尊神像,麵容祥和慈悲。


    神像前擺放蒲團,今日隻有程心瞻與兩個新收的弟子在,麵對而坐。


    “入山三月有餘,一應事務可還習慣?”


    程心瞻問道。


    兩個孩子現在都是穿的道袍,林豐年年紀比朱漱玉小個三歲,剛進山的時候,林豐年比朱漱玉要矮,這才短短三個月,個頭已經高過朱漱玉了,人也養白了不少。


    “迴學師,都很好。”


    兩個孩子說。


    “嗯,那就好。”


    程心瞻點頭,又問,“送過去的經典可都看了?可都熟記了?”


    兩個孩子都點點頭。


    見狀,程心瞻便說,“那為師便考考你們,漱玉大些,就先考漱玉。”


    朱漱玉稱是,麵上嫻靜淡然,不過袖袍裏雙手捏在一起,看來還是有些緊張。


    “《中極三百大戒》首戒內容為何?”


    “敬天法祖,奉道守經。”


    “食氣之前,坤道夜行奉何規矩?出自何典?有何說法?”


    “若未食氣,坤道不行月晦夜的水路,語出《洞玄靈寶道學科儀》,為的是防止陰寒侵脈,誤了食氣。”


    “靈寶派主奉哪位天尊?其核心經典為何?”


    “靈寶派主奉「元始天尊」,核心經典為《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天師道法統以老君為宗,以哪部經典為注?


    “首見於《老子想爾注—凡卷》,載「一者道也……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好。”


    程心瞻滿意的點點頭,朱漱玉的應答也愈發流暢,沒有一開始那麼緊張了。


    “漱玉不錯,現在來考考豐年。”


    林豐年看起來膽子比較大,不知道什麼叫怯場,說了一聲好,就抬頭看著程心瞻,等著問題。


    “不得欺淩孤貧,奪人財物,出自哪部戒律?”


    “是出自《太上老君戒經》「九戒」第七戒。”


    “若是要行齋醮,衣冠不整當如何?何典有規?”


    “《正一威儀經》第三十二條,「凡道裝破敝,當沐浴更衣,衣冠不整者不得登壇」”


    “內丹全真派,主奉的是哪位尊神?典據為何?”


    “內丹全真派主奉老君,典據《全真清規》,「老君為道寶,演法度人」。”


    “上清派存思法門以哪位尊神為根本?見於何經?”


    “以「元始天尊」為根本,見於《上清大洞真經—凡卷:一》:「元始天王在玉清上境,說三十九章」。”


    “不錯。”


    程心瞻心下滿意,這兩個孩子能通過法考,自然能說明其資質,現在各類法規經典都是信口拈來,說明這三個月也沒有偷懶,有資質,能耕耘,便是大道可期。


    “凡間道書熟讀後,就要讀一讀山上的道書了,像《萬年通史》、《豫章仙誌》、《道體命藏說》、《靈樞經》這些,自己去書庫裏去借,為師當年就是看這些書作為仙路啟蒙的。”


    兩個孩子點頭記下。


    “你們讀了道書,便來與你們說一說法脈源流。”


    程心瞻朝身後的天尊法相拱手,說道,


    “我三清山信奉三清,同尊三位聖人,由葛洪祖師在東晉時開山立派,至今已六千餘年,傳四十餘代。


    “我們三清山以內丹道為入門根基,同時又主張兼修他法,互參互見,融匯貫通,以繼往聖之絕學、創未有之妙法為己任,故又被稱做萬法派。”


    兩個孩子聽著瞪大了眼,凡人,又是孩子,很難理解六千年是個什麼概念,但光是聽著千年大教、萬法互參這些名頭,就覺得已經很震撼了。


    “為師師從明治山素空羽師,明治山供奉陰陽,修行陰陽大道,不過為師在宗中身兼兩道法脈,你等要繼承並修行的,與明治山無關,是梨雪山法統。


    “梨雪山法統我為開山之師,你等現在過了法試,進了仙山,便是梨雪山的記名弟子,若他日辟府功成,登宅錄命籍,便是梨雪山的入門弟子,同時也是開山弟子。”


    兩人目光明亮,他們在小萬山早已聽說過學師的大名,也聽說過作為開山弟子的各種好處。


    “梨雪山以內丹為根本,兼修存神法,存神法的法脈源頭方才豐年已經迴答過了,在上清派,以「元始天尊」為尊神。我們這一脈認為人身是一個小天地,我們所見的世界是一個大天地,我們自身的小天地和大天地是相合的。


    “比如說我們的眼睛對應著太陰太陽,四肢對應著四方,嗬氣是雲,怒吼是雷。大天地裏有各式各樣的神,山神,水神,雨神,雷神,我們存神派則認為人身體裏的每一個竅穴也應該有對應的神,這個神是要我們根據竅穴的先天屬性和後天功效想出來的,更準確的說,是存思出來的。”


    程心瞻隻是大致解釋講了一下,沒有講的太深,簡單說幾句後便道,


    “法統這種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清的,日後隨著你們修行加深眼界加深,自然懂的就越來越多,今日就不多講了,現在來教你們食氣,各家各派,修行都是自食氣始。”


    接下來,自然就是把天地靈氣、食氣法門、修行境界都說了說,當初溫素空怎麼教他的,此刻,他便怎麼傳給了下一代。


    不過他額外強調了兩點,這也是往後梨雪山弟子必須遵從的規矩。


    第一,食氣必須以觀想法食氣;


    第二,辟府必須首辟心府。


    等到他講完觀想法食氣的關竅,自覺說的已經夠多了,兩個孩子天資再聰慧,也隻是孩子而已,隨即便讓他們先行歸山,讓他們仔細觀摩收徒那天句曲山王、李兩位長輩送的觀想圖譜,從中根據自己的意向,選定一位內景神,作為食氣開端。


    王、李兩人送的觀想圖譜程心瞻看過了,雖然神韻並非那麼高深,但勝在多,比當時囊中羞澀的自己在書庫裏翻找觀想圖時要富裕的多,兩個孩子也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內景神。


    喚來在觀外梨樹林蔭中打盹的三妹,讓他送兩個孩子離去。


    目送幾人駕雲離去,程心瞻這時心中一動,感應到了幽精元神的想法。


    這樣也好,且讓幽精元神謀算天鞘山,再派一道元神過去,把化身取迴來,畢竟要忙碌的事還多著呢。


    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自己的元神才曆經一洗,白日出竅遠遊還是有些勉強,也有些亮眼,等到夜間再神遊吧!


    心中有了主意,千裏之外的幽精元神自然也就知曉了,隨後,程心瞻又離開梨雪山,來到了三清宮。


    程心瞻上次來還是剛渡劫歸宗的時候,已經有好些日子沒來覲見掌教了。


    紀和合看見程心瞻來了,很是高興,免了程心瞻的禮,讓趕緊坐下。


    “心瞻向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次肯定也不是專門來請安的,說罷,有什麼事?”


    紀和合樂嗬嗬看過來。


    這位三清掌教最近心情不錯,雖然說近些年魔禍厲害,未來一些年天下也肯定不會太平,但這些都無法衝淡紀和合心中的喜悅。


    浩然盟如今已經走上正軌,各家投入都很大,斬妖除魔之事已經是常態。但這同樣意味著生離死別也是常態,各家各派都有死傷的,甚至不乏法統道種、金丹道子這一級別的人物。


    像句曲山的陸一肇,死在了三屍島,是那豔屍崔瑩,舍了麵皮,以大欺小襲殺掉的。萬壽宮的鄭照觀,死在了庾陽,被百蠻山八大金剛中的兩位設伏圍殺。


    在心瞻未渡劫之前,這兩位都是與心瞻齊名的人物。在戰場上,也不是沒有四境玄在照看著,但一個不慎,說沒就沒了。


    道子道種尚且如此,其他尋常弟子更是不用多說。


    但是三清山卻是奇了怪了,各峰道種道子竟然沒有一個隕落的,即便是那些領令箭下山除魔的真傳弟子、記名弟子,隕落數目也是比其他門派少上許多。


    這讓其他門派尤為不解。


    你要是說三清山弟子在戰場上偷奸耍滑,沒人信,大家都有眼睛看著,三清山的誅魔戰績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而且魔道殺人也不管你是哪家的。


    除此之外,最近各脈召徒也很順利。


    不少在外斬妖除魔以及行俠遊曆的長老、嫡傳,都收了弟子帶迴宗門。各處凡間道觀也有舉薦上來,資質也都不錯。


    即便是心瞻通過雨霖觀向凡人境內廣撒網試的開山收徒,也還真讓他一次就成功,而且還收了兩個。


    那天梨雪山收徒紀和合是坐在三清宮中看著的,那兩個娃娃的資質讓他都感到意外。


    更別提心瞻被人施咒,因禍得福早早洗了丹,四十未滿的一洗,這是一步領先,往後自然就是步步領先。


    這一樁一樁,這一件一件,還能都是巧合不成?


    自然不可能。


    那這是何緣故?


    紀和合每每想到此處都想笑。


    還能為何?


    自然是因為有人參果樹鼎定宗門氣運了!


    紀和合不知道人參果樹什麼時候結果,自己應該是等不到吃果子的那一天了,不過這無妨嘛!


    隻要人參果樹在三清山紮根一日,三清山自然便有享不盡的好處!


    而這些,都是眼前這個寶貝疙瘩帶來的。


    所以每每見到心瞻,紀和合豈能不笑?


    程心瞻拱拱手,他確實是有事來找掌教的,他道,


    “掌教,弟子想去一趟萬壽宮。”


    紀和合看著程心瞻,靜靜等待著下文,萬壽宮都說過多少次了想請心瞻過去講道,心瞻又和萬壽宮的道種沈照冥那般要好,如果隻是登門拜訪,何必專門來請示自己?


    果然,下一句便聽他說,


    “弟子想備齊儀仗,去萬壽宮求取真經。”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鎮世地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海鎮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海鎮守並收藏蜀山鎮世地仙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平县| 贵州省| 河北区| 定陶县| 磐安县| 昌吉市| 泰和县| 河间市| 兴山县| 英吉沙县| 禹州市| 三门县| 抚顺县| 江永县| 德江县| 桦甸市| 名山县| 汝州市| 县级市| 沽源县| 三台县| 闽侯县| 浏阳市| 陕西省| 昌平区| 阳曲县| 芮城县| 黄骅市| 侯马市| 阳曲县| 河北省| 新龙县| 中江县| 衡南县| 丰县| 新竹市| 丰县| 乐亭县| 彩票| 武山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