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四百三十九年,綠袍老祖在南;堃约把龑品Y辰在東海立教以來,神州大地上便一改往日的安定和平,風雲激蕩,龍蛇起陸。
那一年,是己未年,因此這兩件事也被稱作「己未魔變」。
在那之前,正道昌盛,魔道安分,在那之後,魔道猖獗,正道攻伐。
直到現在,十五年過去,正魔兩道的衝突依舊愈演愈烈,看不到半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跡象。
在這樣的正魔交鋒中,老一輩大修士的神通鬥法與新一輩的年輕人展露鋒芒無疑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兩件事。
說到老一輩大修士,這一次的「己未魔變」之所以讓整個正道都投入到蕩魔大業中,就是因為在這一次的魔變中正魔兩道出手的上限都太高了。
在魔變當天,句曲山的掌教真人就和同為五境的妖屍穀辰從句曲山一直打到了東海,最後又把海上妖魔與與其他正道門派領袖都引了過來,把東海打的海浪滔天,給這次的正魔之爭定下了一個極高的基調。
到後來,句曲山大動幹戈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了,妖屍穀辰潛入句曲山地下,拿人家七十二地煞之首的地肺玄黃氣煉魔寶,聽說損失了很多。
也無怪後來主張建立浩然盟以及誅殺魔賊,句曲山都是最出力的那一個。
不過也有人疑惑,穀辰雖然是千年難得一見的五境妖屍,可句曲山是出過仙人的呀,怎麼會在眼皮子底下讓穀辰偷了寶貝還安然無恙逃了呢?
但對於這個問題,三屍島的人不做解釋,在句曲山當麵更是提都不能提。
雖說自那以後,五境真人出手的次數漸漸少了,但四境玄在交手已經屢見不鮮了,這要是在以往,四境高修都在山中靜修,便是見上一眼都難,哪裏會時常出手鬥法。
在這裏麵,三清山的守真玄在、句曲山的能嶽玄在、散原山的忠正玄在、兵鋒山的定飛玄在、峨眉山的滅塵玄在、青城山的薑庶玄在,都屬是四境玄在裏善攻伐、殺性重的,時常出海入荒,已經打出了赫赫威名。
而在三境羽師裏麵,壯年金丹依舊是誅魔的中流砥柱,像三清山的應靜鬆、峨眉山的李元化等等。但更為人所矚目的,則是年輕一輩們開始展露鋒芒。
修行界裏怎麼定義年輕一輩呢?
一般說來,五十歲以下的二境、百歲以內的金丹,都能稱得上年輕。當然在這裏麵還有一個門檻,那就是三十歲之前入二境、五十歲之前結金丹。
年輕,說的就是朝氣蓬勃,讚的就是道苗仙種,五十結丹百歲渡劫和五旬二境百歲結丹,這當然不是一迴事。
現在談及三境中展露鋒芒的年輕一輩,或許每個人心裏排出來的名單都不一樣,但是有這麼幾個人,肯定是永遠避不開的。
第一個便是三清山的萬法經師,程心瞻,東方道門年輕一輩的扛鼎人物。
這個人一境時在白玉京上初揚名,以體劍、法劍、飛劍三術精通而為人所知,後來在西昆侖上展露符法、在龍虎山上展露雷法、在三屍島上展露存神法,最近一次,是五年前在天鞘山展露度化法。
還有傳言說,他精通三清道藏,除了三清山本經,他還觀過龍虎山的天師印,迎取過萬壽宮的經典,兼任句曲山的傳經長老,還明悟了閣皂山的秘術。
他確實無愧於萬法經師的名頭。
當然,他不是一個隻會觀書講道的經學家,他幾乎一手策劃覆滅了天鞘山這樣的魔道宗門,他的計謀故事直到今日還在湘西廣為傳唱。
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度過一次洗丹劫了。
他在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就渡過一次洗丹劫了,這是其餘天驕道種無法比擬的絕對優勢。
所以在很多人心中,尤其是在東方道門裏,他儼然已經是年輕一輩的領袖了。
其實按理來說,提及東方道門的年輕一輩,那龍虎山天師府的小天師應該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
因為從龍虎山八千年的傳承來看,隻要是被選定為下一代天師,那觀其成就,最低也是五境。
隻不過這一代小天師確實奇怪,幾乎沒怎麼離開過天師府,也從未見其出手過。盡管大家都認為這位小天師本事也肯定不會差,但是人們暫時還是無法將其排到程心瞻前頭。
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現在在東方道門裏,浩然盟的風頭就要壓過正一盟。
因為誰家上頭都有人,比上不好比,盟中又多是下山曆練的年輕弟子,那麼有程心瞻這麼一位領袖在,浩然盟的腰桿子便挺的更直些。
而在巴蜀玄門中,領袖人物則是一對並蒂蓮。
峨眉的李英瓊和周輕雲。
這兩位不像東方的程心瞻,術法齊備,這兩位是活生生殺出來的名頭。
一把紫郢劍,一把青索劍,金丹之境不避任何魔頭,要是雙姝並肩,四境當麵也敢試一試。
自玄天盟成立以來,死在這兩位手上的金丹魔頭已經超過了兩手之數,其中不乏像八大金剛這樣久有惡名的大魔。
魔道不敢進巴蜀,這兩位便頻繁光顧南疆和滇文,南派魔教對這兩位是頭疼不已。
前年的時候,兩人深入南荒腹地,李英瓊一人仗劍殺了八大金剛中的龍幽婆,覆滅了盤踞南荒數百年的血藤教。
周輕雲更是膽大,竟敢孤身一人截殺八臂龍王曹燼,雖然最後未能誅魔,但聽說曹燼受了不小的傷,一直閉關不出。
最重要的是,這兩人做出這樣的大事來,最後竟在身為四境的辛辰子親自追殺下逃脫了!
於是名震西南。
總有人說這兩位是以兵器逞威,不過玄門中人對這種話向來是嗤之以鼻的。
他們認為人與禽獸的最大區別就是善假於物,這兩位既然有神兵在手,又能駕馭神兵,那為何不用呢?怎麼,神兵殺的的妖魔便不是妖魔了?
而在以全真為主的北方道中,重陽盟裏年輕一代的領袖人物則是燕趙境內白雲觀的道子趙複陽。
不過說實話,當今年歲,南北道差異很大,修行理念也各不相同,雖然總說南北一體,實際上也確實是一團和氣,不過兩派人其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更像是聖人口中的“老死不相往來”之境界。
所以南北兩道互相了解並不多,對於東方道門來講,北方全真主張避世隱修,沒有西方玄道來的跳脫,所以對其了解還不如巴蜀玄門。
除去這幾個年輕領袖級別的人物,其餘頭角崢嶸者就多了,任誰都能說出個十幾二十個來,東方這邊的宋紀樞、沈照冥、王成夷等等,西方的嚴人英、齊金蟬、袁永真等等。
這裏麵還有一個人,名叫葉照蓮,淨明派弟子,最近五年來與沈照冥朝夕不離,因在庾陽一帶對抗南派魔教而聞名,一身水法與體劍術堪稱出神入化,斬滅魔蛟妖蛇無數。
當時羅浮山的四境玄在曾目睹此人斬妖,讚歎他盡得許祖真傳。
不過這個人之前未曾聽過,應該是一直在山中靜修,五年前才下山曆練的。
但最令人惋惜的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俊彥,就在今日,與沈照冥外出,合力斬殺二洗蛟魔時,不幸遭受重創,傷了道基,要迴散原山修養,而且很有可能要成為廢人了。
目送著沈照冥帶著葉照蓮歸山,這讓許多在庾陽誅魔的同道深感歎息。
————
庾陽與豫章交界處。
沈照冥停了雲駕。
“什麼急事要你這樣趕迴去?”
沈照冥身邊同伴,臉上滿是不解。
早上出門還好好的,怎麼殺了一個魔頭後就要詐傷離開?
“我師尊迴來了,就在你我斬蛟的時候,令我立刻歸山,不然她老人家就要親自來抓我了。”
以無塵蓮化身行走庾陽、化名葉照蓮的程心瞻笑著說,看他的樣子,很是開心。
沈照冥一愣,他實在沒想到是這個原因。
“溫道長?”
他問了一句,這些年,尤其是在心瞻取經之後,兩家交流愈發密切,自己也去過好幾次三清山,連三清山掌教都覲見過,但從未見過這位好友的師尊,說是一直在山外。
程心瞻笑著點頭,師尊歸山,實在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消息了,雖然師尊在歸山後看見自己三道元神隻有一道在山裏很不開心。
沈照冥隻是轉念一想,立刻就反應過來了,也笑了,
“看來我們怎麼勸都不管用,還是得溫道長下令!
那年在梨山道會上,心瞻向大家講述魂魄化元神時就說了自己是分煉三道元神。這樣的好處是能分神同時做很多事,但壞處也很明顯,一則是元神不穩固,二是元神分離肉身會折損壽元。
所以當程心瞻以葉照蓮身份來邀他去庾陽時,沈照冥自然就猜到了好友是以一道元神駕馭化身來此。
當時沈照冥便勸過程心瞻,這樣損耗壽元的事偶爾做做尚可,不要習慣了成為常態。
不過當時程心瞻隻是笑,也不答應。
現在好了,他的師尊迴來了,定是強令讓他不許這麼幹了。
“行,那你快迴吧,我也給師門傳個信,把這謊給說圓了!
沈照冥笑道。
程心瞻點點頭,隨即化作一道劍光遠去。
————
庾陽與豫章為鄰,他這道水蓮化身很快就趕迴了三清山,不過他沒有著急進去,而是在山門前等了等,看向北方。
那裏有一道火光飛來。
正是他的另一具火蓮化身,四年前的時候,他派出了這具火蓮化身去北方,一邊了解北方的魔情,一邊尋找師尊的蹤跡。
隻是沒想到,化身沒找到,師尊自己迴來了,而且迴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自己收迴在外二魂。
不一會,那火光落到他跟前,化作一道血紅蓮座被他收了起來,幽精元神也進入這道水蓮化身中。
隨即,他便進了山。
————
明治山,藏竹碑處。
這裏的竹亭在時隔多年後終於迎迴了它的主人。
溫素空的樣子一點沒有變化,紫蝠法袍,黃蟬玉冠,手握赤黃琉璃如意。
而在竹亭下邊的那個蒲團上,程心瞻屈腿盤坐,藍羽法袍,丹珠赤冠,手握青黃龍虎如意。
溫素空長相英氣,程心瞻氣質溫潤。
坐在程心瞻身邊的顧心舒一會看看師尊,一會看看師兄,竟莫名覺得師尊和師兄還真有些相像。
“梅開早雪易折蕊,青桃強摘必傷枝。你當先天元炁是能劈作三份燒的柴薪?
“聖人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為師竟不知道你的時間如此不足,為師更不知道,你的元神還如此有餘!”
溫素空冷顏豎眉看過來,顧心舒嚇了一跳,趕忙低下頭。
程心瞻已經被教訓許久了,低頭閉口不敢爭辯。
“聖人曾設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怎麼,你已經超脫這樣的境界了?還是說,你這位程經師已經孕育了嬰兒,躋身四境,為師看不出你的深淺了?”
程心瞻聞言大駭,連忙俯身叩首,
“師尊息怒,弟子知錯!”
一邊心舒見著,也趕緊俯首叩頭。
這時,天上落下一道水光,往程心瞻這邊飛來。
程心瞻頭也不抬,隻是攤手一接,一紅一白兩道蓮花落在他手中,隨後他再一翻手,收起了蓮花,兩手繼續按在地上。
同時,空中幽精、爽靈兩道元神也在闊別肉身許久後再度沒入他的紫闕。
“要悟陰陽之變,先學守中之道。明治一脈善於修身養性、心齋坐忘,這在三清山中人人皆知,也從不教弟子做燃燭爭輝的愚行,你這一身所作所為又是從何處學來的?
“走,你跟我去見掌教,我倒要問問他,我出山在外,托他看管徒弟,他就是這般看管的?這麼多年對我是隻報喜不報憂,我必不與他幹休!”
程心瞻聞言連道,
“師尊,無怪掌教,掌教專門告誡過了,是弟子著了心障,執意要如此,弟子改過,您息怒,弟子定會改過!”
溫素空看著程心瞻,方才她瞥了一眼,那兩道在外的元神依舊神光灼灼,不曾晦暗蒙塵?磥磉@孩子沒有耽擱《長生胎元養神密旨》和《太乙金華宗旨》的修煉,好在未曾釀成大錯,她這心裏的氣便消去了一大半。
她再轉念一想,這麼些年來,自己也未曾盡過幾分做師尊的職責,這次更是說走就走好些年,也不該過分苛責徒弟。
不過她又想到這徒兒竟然罔顧壽元損耗與心神疲敝,作分神化身之事,還是餘怒未消,便道,
“都說你是萬法經師,融貫萬法,我看你許多經書都還沒讀明白呢!罰你去摩崖山下鑿壁抄經,就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沒有為師的話,不許離開!”
程心瞻恭恭敬敬叩頭,
“徒兒領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