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趙闕決定了計劃,就寫信將計劃告知了鄭和。
鄭和根據(jù)趙闕命令,聯(lián)係上了大皇子。
將如今南洋情報,還有自己的推斷,那大乾太子的舊部可能就是在南洋的消息,都傳遞給了大皇子。
大皇子悄悄得了信息,捏著信件,臉色陰晴不定。
卻也沒有想到這出海的鄭和居然會聯(lián)係上自己,而且?guī)砹巳绱梭@爆的消息。
要知道,這人和自己以往可沒有太多聯(lián)係,他出海的原因自己大概也是知道的。
根本不會想到,他找到了前皇長孫,居然首先將信息告知了自己,而不是父皇。
若是這消息直接告訴大乾皇帝的話,哪怕是現(xiàn)在他在閉關(guān)。
鄭和能夠得到的東西也很多,這可是父皇心中長久以來的隱患。
他害怕前皇長孫來複仇,也怕其他皇子得到“金龍帝禦訣”。
當(dāng)然,之後大乾皇帝會不會卸磨殺驢,殺人滅口,以此掩蓋其動作,這一切也不好說。
這涉及到了大乾皇帝的底線,他如何做都不算稀奇。
可是這出海的鄭和卻沒有選擇聯(lián)係大乾皇帝的暗衛(wèi)和羅網(wǎng),反而是將信件告訴了自己,這就是值得深思了。
他不怕麵前的鄭和是誆騙自己的,這種消息,勾連皇子,若是被大乾皇帝發(fā)現(xiàn),恐怕也是命不久矣了。
此時大乾皇帝身邊的兩個組織,暗衛(wèi)自己也能夠調(diào)動。
但是羅網(wǎng)情報係統(tǒng)卻也強大無比,是真正忠誠於大乾皇帝個人的組織,自己不能夠插手一點點。
對於大皇子來說,前皇長孫如何,其實並不重要。
他想要的就是那皇家功法了,有了這功法,自己才有同父皇對峙的實力。
現(xiàn)在的大皇子有兩個選擇,一就是將這消息告訴閉關(guān)父皇,大前皇帝必然派出其真正親信去清洗那南洋舊部。
自己得到功法的幾率基本上等於零,隻能靠大乾皇帝突然親情爆發(fā),但是這可能嗎?
第二個選擇就是將這消息壓了下來,派人同鄭和交易。
讓鄭和攻破大興國,拿到那“金龍帝禦訣”交於自己,當(dāng)然這其實也是有風(fēng)險的。
能不能攻破那大興國,或者會不會大乾皇帝知道,都是執(zhí)行過程的問題。
這些事情大皇子一個人是拿不準(zhǔn)的,但是此時的他很能接受群臣的意見,畢竟自己還有外接大腦。
很快,其就召見了自己謀士,鄒禮、陳群和趙儼三人,將這消息一五一十的告知了三人。
三人均對這個計劃表示了讚成,現(xiàn)在大乾皇帝閉關(guān),是對大乾朝廷內(nèi)外勢力控製力度最弱的時候。
若此刻不動手,積攢實力,待到大乾皇帝出關(guān),必然對於現(xiàn)勢力進行清洗。
據(jù)他們現(xiàn)在的各項動作,毫無疑問的是結(jié)黨營私。
無論是什麼身份,無論是什麼時期,都不可能那位君主能夠忍受能夠威脅到皇權(quán)的人。
特別此人還是皇子,特別是大乾皇帝就是如此做法登位的,他就會就更加的警惕了。
既然已經(jīng)走向了這一條道路,若他們在大乾皇帝出關(guān)之前。
沒有聚集到能夠抵禦到大乾皇帝的實力的話,那他們可就危險了。
到了現(xiàn)在,又不願意放棄的話,其實他們的選擇並不多。
大皇子當(dāng)然不願意當(dāng)那百年太子,大乾皇帝修為是無上大宗師。
就算沒有突破,壽命也會達(dá)到一百五十歲。
大皇子和大乾皇帝的年齡隻差二十來歲,能活的過大乾皇帝嗎?這也未必呢?
鄒禮更是如此,他對現(xiàn)在的朝局失望到了極點,夢想就是權(quán)傾朝野。
這是大乾皇帝給不了他的,隻能是大皇子才能滿足他這個要求。
至於陳群和趙儼兩人自然不用多說了,他們本就是趙闕給大皇子安排的謀士。
幾人雖然各懷鬼胎,但現(xiàn)在目標(biāo)似乎是一致的。
自然沒有其他意見,那就是一拍即合,之後就是商量如何處理這件事情了。
畢竟還是欺君的事情,不能讓八皇子得知一點點消息。
根據(jù)鄭和的要求,他想得到的就是大皇子支持,待到大皇子登位之後,他想要南洋總督這個身份。
管理開發(fā)南洋的一切事宜。
這個要求對大皇子倒也沒有什麼意義,畢竟八字還沒一撇。
能不能成功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就算是成功了,也未必需要兌現(xiàn),畫大餅就是了。
但剿滅大興國單單靠如今的鄭和船隊想來也是不過的。
需要援軍,但是這援軍如何派遣就是麻煩了。
大乾雖有些海軍防禦周邊海獸或者海盜。
但是大都是大乾朝廷的軍隊,若是沒有合適理由,是很難派出去的。
以他現(xiàn)在的身份,是有可能調(diào)兵的,但是必然會被八皇子知道,那麼就前功盡棄了。
這消息不能泄露,所以動靜不能太大。
但若是沒有得到強大支援,鄭和必然不滿,覺得對付不了大興國。
到時候?qū)⑦@個消息告訴了大乾皇帝或者八皇子,那麼自己就得不償失了。
就在大皇子皺眉之際,不知所措之刻。
陳群看完了消息,雖然他早就得到了這個情報,也商量好了應(yīng)對的方法。
其開口了:“既然我們拿不出人員嗎?那不如由我們提供物資,還有金錢,讓這鄭和自己招募水手如何?
這鄭和想要當(dāng)這南洋總督,自然手下就要有兵,若是我們派遣大乾的軍隊,他可能會更加的不滿。
隻有他自己招募的軍隊,才能讓他放心。
而如此,私自聚集如此多軍隊,已經(jīng)是翻了大乾國法,若是大乾皇帝得知,必然饒不了他,他就隻能同我們一起而戰(zhàn)。
至於以後如何對付他,那就是以後得事情了。”
大皇子聽得這個提議,眼前一亮,想到了鄭和現(xiàn)在船隊也是到處招募水手。
若是能夠多購買一些公輸家的船艦,雇傭一些強者,未必不能對付那偏遠(yuǎn)的小國了。
“得公之計,豁然開朗,今有三位,大事可成啊。”大皇子連連點頭,對於陳群計策十分滿意。
不過按照這計劃,就算大皇子很有錢,同明教有合作,再加上其他勢力的一些錢財。
如此動作,對於大皇子來說也是不小的開支,也要傷筋動骨了。
但是這些付出在他看來,隻要能夠得到功法,都是值得的。
既然是陳群提出來的,就讓陳群去同鄭和商議。
需要多少白銀和船隻,並且把這件事辦的隱蔽一點。
以海外尋寶的名義,將那些人分批次的帶走。
以前大乾皇帝讓鄭和去南洋尋找前皇太孫。
並沒有給太多支持,又不是去打仗的,探索並不需要多少人馬。
但是鄭和船隊召喚出來的人,可不是這些船能裝得下的。
現(xiàn)在隻有二十分之一,大概五千人同鄭和一起出海,其他的人都在海邊等待著。
而有了大皇子這冤大頭支持,這些人得到了船隻。
又有了合適的理由,自然就能出海了。
幾番下來,陳群得了大皇子信任,公輸家族得了訂單,鄭和得了船隻,大皇子得到了功法。
看起來幾方得利,豈不妙哉。
很快,在大皇子支援之下,船隊為了不引人注目,都已經(jīng)分批次出海了。
有了航海圖,從東海出發(fā),再到南洋,大概也隻需要十餘日。
而鄭和同樣也並沒有動作,而是在南洋的最北麵的幾個小島駐紮,等待著後續(xù)部隊到達(dá)。
待到最後一批次到來,整個船隊大小船隻達(dá)到了千餘艘,其中最大的寶船長度超過一百丈,寬度超過了三十丈。
船隊人數(shù)更是達(dá)到了十萬人之巨,鄭和曾經(jīng)七次下南洋。
每一次人數(shù)都在兩到三萬之中,其中也不乏重複之人。
故而七次下西洋的人數(shù),大概也在十萬人左右,
當(dāng)然不乏優(yōu)秀海軍將領(lǐng),船隻聚集在一起,綿延十餘裏,船隻上士兵的氣也開始勾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雲(yún)氣。
海中妖獸雖大部分都是用天地靈氣淬煉身體,這些雲(yún)氣或許不會影響它們多少戰(zhàn)鬥力。
但是也讓他們不太舒服,會自動避開了鄭和他們的船隊,朝著深海或是其他方向遊去,一路上遇不到太多的海獸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