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輕兵襲朔州
天佑二十九年,四月初八。
燕王傅明洮於雒陽糾合馬步軍八萬,號稱二十萬,誓師北伐,兵鋒直指懷州。
幾乎同時,青州大都督崔之鈺會合揚州援兵合共五萬人響應北伐,於白馬津渡河北上攻打博州。
傅明洮興兵之際,一騎快馬馳入長安,卻是邀雲綾出兵攻打河東的。
信使一到,整裝待發的關中大軍立時開拔。
當日,王爾山率三萬玉麟衛為前部先鋒,李懷仁率三萬漢中軍為合後,雲綾起本部八萬大軍並褚懷亮所領一萬涼州軍為中軍。
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東而去,旌旗蔽日,馬蹄隆隆,卻是長安多少年不曾見過的盛況,引得城中百姓紛紛趕到城門圍觀。
然而,沒幾個人知道那麵繡著“公孫”二字的帥旗之下英姿颯爽的女將卻非雲綾本人。
天佑二十九年,四月十二。
傅明洮攻拔懷州,以附逆之罪斬殺獻城而降的懷州守將。
同日,關中大軍進抵蒲津關,整治舟船,準備渡河。
官軍大舉北伐的消息送到冀州前線,赫連乙山放棄攻打平陽,率十萬之眾迴援,屯兵晉州以觀形勢。
天佑二十九年,四月十五。
青州大都督崔之鈺於博州城外設伏,大敗匆忙來救的張迎秋所部。
張迎秋收攏敗兵,退守鄴城,一麵整治城防,一麵向身在常山的姚天君求援。
姚天君聞報,倉促抽調幽州守軍南下,以致幽州防備鬆懈,為燕國國主慕容商趁勢進擊,連破一十二城,兵臨涿州城下。
與此同時,赫連楚山心憂關中之軍,遣使議和。
姚天君承認北涼對並州事實上的占領,兩家罷兵言和。
是日,赫連楚山率軍沿井陘退迴太原隨時準備支援河東,姚天君則率軍南歸鄴城迎戰渡河的北伐軍。
九原城,鎮守府。
雲綾靜靜聽取楊重華帶來的最新情報,心中默默描畫著情報中展現的戰線圖,嘴角不由掛上了一抹笑意。
她是昨夜率軍趕到九原城的,作為防備北涼的前線,這裏自然也設置了軍鎮。
九原鎮將乃是公孫家舊部,名喚王懷德,按公孫安世所言,此人並無多少大才,卻勝在穩重自持。
雲綾要來的消息王懷德提前一日方才得知,卻也第一時間就做好了封鎖消息的準備。
是以,除了有限的幾個人外,誰都不知道雲綾竟不在蒲津關統領大軍,而是來了這偏遠的九原城。
眼看一切正按預期進行,雲綾一路上懸著的心也算落下一半,剩下的一半就看她能否迅速奔襲朔州了。
於是,她吩咐楊重華嚴密監視赫連楚山的動向,隨後便召開了軍議。
因著此行乃是絕密,故而參加軍議的隻有雲綾帶來的幾人,連地主王懷德都被排除在外。
不多時,正在休息恢複精力的燕十七、雲絛、李思道、顧廷、公孫瑜相繼趕到。
燕十七是親衛統領,輕易不離雲綾左右;雲絛、李思道分別統領驍果營和驍毅營;顧廷、公孫瑜則率本部兵馬從征。
另外,雲綾又從郭繼克、莫言之麾下調撥了四千輕騎親自統領。
如此湊出了兩萬輕騎,全力趕路之下,不過旬日便奔襲近兩千裏來到了九原城下。
待眾人坐定,雲綾先是將最新情報道出,隨即問道:“各部將士情況如何,可能按時出發?”
聞言,幾人均是皺眉搖頭,直言奔襲兩千裏將士們身心俱疲還是其次,關鍵還在戰馬無法支撐。
從長安到九原,一路並非全是大道,何況他們為了隱藏行蹤沒少走山路小道,馬蹄磨損甚至失足斷腿的不在少數。
這點雲綾也是知道的,不過她並不太擔心。
九原是什麼地方?對抗北涼的前線,最不缺的就是戰馬。
念及此,她當即看向燕十七道:“十七,一會兒你統計好軍中戰馬缺口,給王叔說一聲,讓其從九原駐軍中調撥戰馬。至於九原的缺口,我自會上報兵部另行調撥。”
“是,姑娘!”
隨後,她又看向其他幾人,吩咐道:“戰馬一到,讓將士們立刻熟悉,最遲後日我們必須出發!”
聞言,雲絛幾人相視一眼,旋即抱拳領命。
而後,雲綾又與幾人商討了行軍路線和其他一些細節,這才各自散去。
午後,王懷德親自將三千餘匹戰馬送入雲綾軍中,雲綾也親自前去查看交割,俱是一等一的戰馬。
對此她很是滿意,自也不忘謝過王懷德幾聲。
王懷德卻是憨厚地一笑,撓頭道:“小小姐不必如此,王某能有今日全賴家主提攜,能為小小姐排憂王某不勝榮幸!”
見他如此,雲綾麵上不顯,心下卻是暗暗蹙眉。
不為別的,隻因那句“家主提攜”再次讓她體會到了世家大族對這個天下的影響。
有那麼一瞬間,她想起了當初梁衡道說過的話,除了心中苦笑卻也無可奈何。
不是她矯情,而是她明明察覺到這樣不對,卻因為身在其中而難以做出改變,隻能暗自感慨罷了。
兩日後,養精蓄銳的兩萬輕騎離開九原,在王懷德派出的向導指引下向東直奔朔州而去。
朔州距九原五百餘裏,沿途也非一馬平川。
為求隱蔽,雲綾下令大軍避開大道,專挑鮮有人跡的小道而行。
如此一來,大軍行進速度自然慢了下來,不過也在五日後趕到了朔州城下。
朔州與雁門關本是一套完整的防禦體係,不過自從當年雁門關大戰後,朔州便落入了北涼之手,直至如今。
因著赫連楚山兄弟幾乎是以傾國之力南下,朔州又地處後方,是以並無多少守備力量。
驟然見到雲綾大軍,朔州守軍明顯非常慌亂。
雲綾此番本就是突襲,一到地方大軍立時四散開去,將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
而後,她又命麾下士卒喊話勸降,一句句皆是王師北上收複失地、解救漢民雲雲。
這一招極為見效,因為朔州城中本就有不少原大周百姓,雖失陷北涼多年,卻仍有不少人心念故國。
加之大軍四麵合圍,求援使者也被暗中的影衛斬了腦袋扔到城下,城中那區區三千守軍很快便放棄了抵抗。
大軍入城,雲綾第一時間便將守軍盡數繳械收押,又見了城中大戶代表,好言安撫一番,讓他們出麵安民。
得知來人是誰,那大戶代表頓時激動莫名,不斷念叨著終於不用再怕北涼人了,旋即又領著百姓高唿“玉女神劍”之名。
雲綾這才知曉,她的名號竟已傳到了朔州這等偏遠之地。
好不容易勸走了百姓,雲綾一麵派兵維護城中治安,一麵令燕十七急赴雁門關尋人。
尋誰?
卻是在長安之時雲綾為奪取雁門關後誰人守衛而煩惱,最後是雲綺為她解了後顧之憂。
早在雲綾出發之前,雲綺就已先一步北上了。
她與韓成章常年鎮守雁門關,在雁門關守軍和附近山野豪俠中自是威望不小。
她曾收到韓成章族兄韓承文的消息,言說並州失陷後,這位原淶源縣令帶領幸存的淶源守軍躲入深山之中,一麵襲擾叛軍糧道,一麵收攏各處潰兵。
消息傳來時,韓承文麾下已聚攏了兩三千人馬。
雲綺自信有這兩三千人馬在,她可以兵不血刃拿下雁門關並堅守數月時間。
對於韓承文,雲綾印象裏此人像文人多過像武人,未曾想竟能在叛軍腹地拉扯出這樣一支兵馬來,當即便同意了雲綺的計劃。
如今朔州已下,下一步便是雁門關,雲綾自然需要提前與雲綺取得聯係。
傍晚前後燕十七便迴來了,同時也帶迴了雲綺的消息。
雲綺已與韓承文會合,麾下竟已有了五千兵馬,俱是並州失陷後從各地收攏的潰軍,雖算不得精銳,卻也都是戰場幸存下來的好手,戰力不容小視。
並且,雲綺還與雁門關中的一位舊部搭上了線,那舊部手下有數百當初迫不得已降敵的雁門關守軍,聞知王師將至,皆願為內應。
燕十七去時,雲綺與韓承文已領軍埋伏於雁門關南麵山溝中,隻等雲綾大軍一到便發起攻勢。
朔州去雁門關僅六十裏,一路地勢平坦,快馬半日便能趕到。
念及在朔州並未動刀兵,雲綾當即決定連夜奔襲雁門關,教燕十七去與雲綺聯絡,約定平旦之際行動。
待燕十七去後,雲綾迅速集結兵馬,從本部四千人中分出一千人守備城池,隨即大軍直撲雁門關而去。
雁門關南麵山溝,臨時營地。
燕十七去而複返,雲綺當即問道:“可是小六有了決定,何時行動?”
“姑娘有令,平旦行動!”
“好!”雲綺撫掌叫好,眼中燃起洶洶戰意。
這時,一旁的韓承文道:“既然時辰已定,我等還需盡快聯絡關內才是!”
雲綺聞言微微頷首,沉聲道:“關外兵馬由族兄統領,我自潛入關中接應!”
“不可!”
此言一出當即遭到了燕十七和韓承文的齊聲反對,隻聞韓承文沉聲道:“成章雖然不在了,但你仍然是我韓家的未來當家主母,豈可親身犯險!你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年幼的孩子想想吧!”
雲綺卻是撇嘴一笑,迴道:“族兄放心,雲綺心中有數。此去不單是為大軍內應,也是為了親手給夫君報仇!”
聞言,韓承文一時語塞,竟不知該如何勸說。
是了,眼前雁門關的守將正是當日臨陣倒戈的楊笮,雲綺想親手報仇誰也說不了什麼。
半晌,韓承文才憋出一句:“屆時擒了那狗賊便是,何至於此!”
雲綺卻是打定了主意要在戰場上手刃楊笮。
見狀,韓承文隻得無奈應允,燕十七則急急趕迴雲綾身邊通報這一消息。